本发明涉及油茶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茶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种子含油量最高的,并且具有较高生产价值的油用物种,是南方地区重要的木本油料经济作物,又名油茶树或茶籽树。油茶植株高4-6m,经常在2-3m。油茶根系发达,耐贫瘠土壤,适应生长范围广,可充分利用边际土地来生长,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两者兼备的优良蜀中,其制备的油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优质的橄榄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油酸和亚油酸,同时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等高价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和维生素e。茶油,还具有较好的保健和医用功能,其中含有的有益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对于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拥有较显著的效果,同时还有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特效,可以缓解人们的动脉硬化的可能性,尤其是亚麻酸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滋补提神的功效。
鉴于此,对于油茶种植,提高油茶种植成活率,缩短油茶挂果周期,降低管理要求,提高挂果率成为了种植户不断追求的方向;本研究者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中的油茶种植,对油茶种植过程中进行处理,使得油茶的成活率、挂果率,挂果周期等均进行了改善,降低了油茶树种植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茶种植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油茶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当年生,并且半木质化的油茶枝条,将其剪切成段,每段上至少含有一个叶芽,将段上的叶片摘除,保留叶芽;将没有叶芽一端倾斜削成45°的刀口,下刀处距离叶芽距离为2-5cm,得到插穗;将插穗竖立放入20-40mg/kg的abt生根粉、3.5~4.1g/l烟酸和1-5g/kg草酸钙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0.3~0.6:0.1~0.8配制成的溶液浸泡处理2-3天,溶液刚好淹没至距离叶芽1.5cm的位置,插入培养基质中,扦插深度为至距离叶芽0.2-0.5cm;
(2)对扦插苗进行遮阴棚遮阴处理,遮阴率为80-90%,保持棚内湿度为80-90%,扦插后,每隔15-20天采用营养液喷洒一次,每次喷洒量为每亩15-20kg;
(3)待生根,使得叶芽出芽,并长高至3-7cm后,调整棚内湿度为70-75%处理3-6天,之后,将棚在晴天早晚以及下雨天、阴天去除,直至处理达到15天,撤掉遮阴棚;
(4)在撤掉遮阴棚后,第二天开始,每隔15天,采用质量浓度为0.3~0.8%的硝酸铵和质量浓度为0.01-0.05%的硫酸钾溶液交替喷洒,直至苗长高至20-25cm后,将其按照行距2.5m,株距5m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按照株行距挖坑,坑深1-1.2m,坑直径为0.4~0.6m,再采用基肥回填至坑中,回填深度为20-30cm,再采用河沙覆盖1-3cm,再采用泥土回填至距离坑口10-15cm;
(5)并对大田进行常规管理,即可。
所述的培养基质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草木灰20-30份、河沙3-7份、磷石膏粉0.2-0.7份、改性田泥30-50份。
所述的培养基质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草木灰25份、河沙5份、磷石膏粉0.5份、改性田泥40份。
所述的改性田泥,是向田泥中加入占田泥质量1-3%的硫酸锌和1-5%的磷酸,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将其烘烤至含水率为40-60%后,再向其中加入占田泥质量1-3%的百菌清粉剂,搅拌均匀,即得。
所述的营养液为苦楝1kg,青蒿3kg,杜仲0.2kg,蛇床子0.1kg,汽油5-8ml混合后,搅拌均匀,研磨,过200-300目筛后,加水4-7l配制而成。
所述的回填,在泥土中拌入有占泥土质量1-7%的碳酸锌粉剂。
所述的回填,在河沙中拌入有占河沙质量3-7%的碳粉,该碳粉是机压炭粉末。
本发明创造的磷石膏粉是将磷石膏置于温度为300-400℃煅烧处理1-3min后,趁热,喷洒占磷石膏质量1-3%的水,使得其表面粉化,送入研磨机研磨,加水,重结晶,搅拌,静置,过滤,烘干至含水率为30-50%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经过对插穗选取,插穗处理,控制叶芽与扦插培养基质表面的距离,使得受感染率降低,结合遮阴、苗圃管理以及移栽大田后的管理,使得油茶树苗的成活率较高,尤其是扦插成活率达到了99%以上,而且移栽成活率也较高,达到了94%以上;挂果周期缩短,在移栽后第二年即可挂果,产油量较优。
本发明创造的早晚区分时间为早上在10:30以前,晚上是在16:40以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本发明创造采用的基肥均是按照以下配比设计而成的原料基肥,尿素1-3kg,磷石膏粉5-9kg,家禽粪便20-40kg,草木灰8-13kg,生石灰3-7kg,污泥10-15kg,菜籽油枯1-3kg,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温度为40-60℃下处理20-30后,研磨,加水调整含水率为60-70%,即可。
实施例1
2014年5月,在贵州安顺紫云县进行大田油茶种植,种植面积20亩,共种植油茶扦插苗1987株,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种植,具体在管理过程中方法是按照常规管理的,如按照专利号为201510466478.8的大田管理进行管理。
(1)选取当年生,并且半木质化的油茶枝条,将其剪切成段,每段上至少含有一个叶芽,将段上的叶片摘除,保留叶芽;将没有叶芽一端倾斜削成45°的刀口,下刀处距离叶芽距离为2cm,得到插穗;将插穗竖立放入20mg/kg的abt生根粉、3.5g/l烟酸和1g/kg草酸钙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0.3:0.1配制成的溶液浸泡处理2天,溶液刚好淹没至距离叶芽1.5cm的位置,插入培养基质中,扦插深度为至距离叶芽0.2cm;
(2)对扦插苗进行遮阴棚遮阴处理,遮阴率为80-90%,保持棚内湿度为80-90%,扦插后,每隔15天采用营养液喷洒一次,每次喷洒量为每亩15kg;
(3)待生根,使得叶芽出芽,并长高至3cm后,调整棚内湿度为70%处理3天,之后,将棚在晴天早晚以及下雨天、阴天去除,直至处理达到15天,撤掉遮阴棚;
(4)在撤掉遮阴棚后,第二天开始,每隔15天,采用质量浓度为0.3%的硝酸铵和质量浓度为0.01%的硫酸钾溶液交替喷洒,直至苗长高至20cm后,将其按照行距2.5m,株距5m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按照株行距挖坑,坑深1m,坑直径为0.4m,再采用基肥回填至坑中,回填深度为20cm,再采用河沙覆盖1cm,再采用泥土回填至距离坑口10cm;
(5)并对大田进行常规管理,即可。
所述的培养基质原料成分以重量计为草木灰20kg、河沙3kg、磷石膏粉0.2kg、改性田泥30kg。直接混合,搅拌均匀后,送入研磨机中,研磨,调整水分含量为50%,即可。
所述的改性田泥,是向田泥中加入占田泥质量1%的硫酸锌和1%的磷酸,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将其烘烤至含水率为40%后,再向其中加入占田泥质量1%的百菌清粉剂,搅拌均匀,即得。
所述的营养液为苦楝1kg,青蒿3kg,杜仲0.2kg,蛇床子0.1kg,汽油5ml混合后,搅拌均匀,研磨,过200目筛后,加水4l配制而成。
所述的回填,在泥土中拌入有占泥土质量1%的碳酸锌粉剂。
所述的回填,在河沙中拌入有占河沙质量3%的碳粉,该碳粉是机压炭粉末。
该种植扦插成活数为1985株,扦插成活率达到了99.89%,一年生平均新稍高度为24.8cm,在第二年挂果,挂果率为每株挂果4.9个,亩产鲜果44.7kg,产油3.37kg。
实施例2
2013年4月,在贵州省铜仁地区石阡县,进行大田油茶种植,种植面积25亩,共种植油茶扦插苗2130株,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种植:
(1)选取当年生,并且半木质化的油茶枝条,将其剪切成段,每段上至少含有一个叶芽,将段上的叶片摘除,保留叶芽;将没有叶芽一端倾斜削成45°的刀口,下刀处距离叶芽距离为5cm,得到插穗;将插穗竖立放入40mg/kg的abt生根粉、4.1g/l烟酸和5g/kg草酸钙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0.6:0.8配制成的溶液浸泡处理3天,溶液刚好淹没至距离叶芽1.5cm的位置,插入培养基质中,扦插深度为至距离叶芽0.5cm;
(2)对扦插苗进行遮阴棚遮阴处理,遮阴率为80-90%,保持棚内湿度为80-90%,扦插后,每隔20天采用营养液喷洒一次,每次喷洒量为每亩20kg;
(3)待生根,使得叶芽出芽,并长高至7cm后,调整棚内湿度为70-75%处理6天,之后,将棚在晴天早晚以及下雨天、阴天去除,直至处理达到15天,撤掉遮阴棚;
(4)在撤掉遮阴棚后,第二天开始,每隔15天,采用质量浓度为0.8%的硝酸铵和质量浓度为0.05%的硫酸钾溶液交替喷洒,直至苗长高至25cm后,将其按照行距2.5m,株距5m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按照株行距挖坑,坑深1.2m,坑直径为0.6m,再采用基肥回填至坑中,回填深度为30cm,再采用河沙覆盖3cm,再采用泥土回填至距离坑口15cm;
(5)并对大田进行常规管理,即可。
所述的培养基质原料成分以重量计为草木灰30kg、河沙7kg、磷石膏粉0.7kg、改性田泥50kg。
所述的改性田泥,是向田泥中加入占田泥质量3%的硫酸锌和5%的磷酸,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将其烘烤至含水率为60%后,再向其中加入占田泥质量3%的百菌清粉剂,搅拌均匀,即得。
所述的营养液为苦楝1kg,青蒿3kg,杜仲0.2kg,蛇床子0.1kg,汽油8ml混合后,搅拌均匀,研磨,过300目筛后,加水7l配制而成。
所述的回填,在泥土中拌入有占泥土质量7%的碳酸锌粉剂。
所述的回填,在河沙中拌入有占河沙质量7%的碳粉,该碳粉是机压炭粉末。
该种植扦插成活数为2116株,扦插成活率达到了99.34%,一年生平均新稍高度为25.2cm,在第二年挂果,挂果率为每株挂果5.4个,亩产鲜果48.7kg,产油3.59kg。
除此之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创造的研究者,还将上述种植方法中的技术参数进行了调整,如:
(1)选取当年生,并且半木质化的油茶枝条,将其剪切成段,每段上至少含有一个叶芽,将段上的叶片摘除,保留叶芽;将没有叶芽一端倾斜削成45°的刀口,下刀处距离叶芽距离为2-5cm,得到插穗;将插穗竖立放入20-40mg/kg的abt生根粉、3.5~4.1g/l烟酸和1-5g/kg草酸钙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0.3~0.6:0.1~0.8配制成的溶液浸泡处理2-3天,溶液刚好淹没至距离叶芽1.5cm的位置,插入培养基质中,扦插深度为至距离叶芽0.2-0.5cm范围内的任意数值;而且经过对溶液研磨至距离叶芽1.6cm,1.7cm以及1.4cm,1.3cm后,其他按照原始处理,其结果显示,扦插成活率显著的降低,只能维持在94.5%左右,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扦插成活率,可见,对于溶液淹没过程中,将会对叶芽以及插穗木质化成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合适的距离范围,有助于提高扦插成活率,否则,将会极大程度的影响扦插成活率。
(2)对扦插苗进行遮阴棚遮阴处理,遮阴率为80-90%,保持棚内湿度为80-90%,扦插后,每隔15-20天采用营养液喷洒一次,每次喷洒量为每亩15-20kg;
(3)待生根,使得叶芽出芽,并长高至3-7cm后,调整棚内湿度为70-75%处理3-6天,之后,将棚在晴天早晚以及下雨天、阴天去除,直至处理达到15天,撤掉遮阴棚;
(4)在撤掉遮阴棚后,第二天开始,每隔15天,采用质量浓度为0.3~0.8%的硝酸铵和质量浓度为0.01-0.05%的硫酸钾溶液交替喷洒,经过交替喷洒后,能够有效的补充营养,而且能够抑制某些菌的生长,提高成活率,改善油茶苗性能;直至苗长高至20-25cm后,将其按照行距2.5m,株距5m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按照株行距挖坑,坑深1-1.2m,坑直径为0.4~0.6m,再采用基肥回填至坑中,回填深度为20-30cm,再采用河沙覆盖1-3cm,再采用泥土回填至距离坑口10-15cm;
(5)并对大田进行常规管理,即可。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培养基质原料成分以重量计为草木灰20-30kg、河沙3-7kg、磷石膏粉0.2-0.7kg、改性田泥30-50kg。经过直接混合后,研磨,调整水分含量,即得,水分含量在某些实施例中选择在50-60%,能够极大程度的确保扦插成活率,否则,将会极大程度的影响扦插成活率,使得成活率低于99%。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培养基质原料成分以重量计为草木灰25kg、河沙5kg、磷石膏粉0.5kg、改性田泥40kg。该培养基质原料的配比,能够显著的改善成活率,改善油茶苗的本质,缩短瓜果周期,并经过将其替换成其他培养基质,其导致在第二年油茶树只有零星的挂果情况,并经过统计,其挂果数量平均每株达不到0.5个。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改性田泥,是向田泥中加入占田泥质量1-3%的硫酸锌和1-5%的磷酸,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将其烘烤至含水率为40-60%后,再向其中加入占田泥质量1-3%的百菌清粉剂,搅拌均匀,即得。能够充分的改善油茶树生长环境,使得挂果率较高,而且产油量较大。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营养液为苦楝1kg,青蒿3kg,杜仲0.2kg,蛇床子0.1kg,汽油5-8ml混合后,搅拌均匀,研磨,过200-300目筛后,加水4-7l配制而成。有助于杀灭病菌,提高成活率,而且还能够促进油茶树苗的本质改善,提高挂果率和产油量,缩短种植周期。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回填,在泥土中拌入有占泥土质量1-7%的碳酸锌粉剂。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回填,在河沙中拌入有占河沙质量3-7%的碳粉,该碳粉是机压炭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