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苁蓉和柽柳间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51641发布日期:2019-05-15 21:28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苁蓉培育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苁蓉和柽柳间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苁蓉为列当科(orobanchaceae)苁蓉属(cistanchehoflingetlink)多年生寄生药用植物,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性甘、咸而温,是著名的补肾阳药物,还具有益精血、润肠通便和延缓衰老等功效,大量用于中医临床处方、中成药和保健品。由于近年来对苁蓉需求量的急剧增长,加上对其野生资源不合理地采挖,造成苁蓉野生资源濒临枯竭,于2001年被列为我国濒危保护植物物种。正品苁蓉药源十分紧缺,严禁采挖和收购,致使苁蓉的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苁蓉专性寄生在怪柳属植物的根部,如何进行人工栽培苁蓉意义重大,其中,接种是一个重要的步骤。目前,苁蓉的接种方法主要由接种纸接种、人工开挖接种诱导沟接种,但这些接种方法的效率低,一般在30%以下,并且所需种子的量大。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苁蓉和柽柳间种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先将苁蓉的种子催芽,然后再进行定植,大大提高了接种成活率,接种成活率达90%以上,并且,接种时间大大缩短,此外,得到的苁蓉品质优越。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苁蓉和柽柳间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苁蓉的种子浸泡:将苁蓉种子,将苁蓉种子浸泡在20-28℃的水中24~60h,捞出,然后将苁蓉种子添加到20-28℃的有寄主汁液的溶液中浸泡24~60h;苁蓉的种子出芽:将浸泡后的苁蓉种子置于培养液内,直至苁蓉种子出芽;寄主的种植:选择优质的怪柳树木进行种植,每排怪柳树木之间距离不超过4m,同排怪柳树木之间距离不超过1.5m;苁蓉的种植:在怪柳的根部制造伤口,将出芽的苁蓉放置在其上,覆土即可。发明人发现,在种植苁蓉中,苁蓉的接种效率低,主要是因为苁蓉的种子与怪柳根部生长之间的差异性。本发明提供的苁蓉和柽柳间种的方法,创造性的先将苁蓉的种子催芽,使其处于旺盛生长状态,然后将其放入怪柳根部的伤口处,促使两者结合,大大提高了接种的成活率,成活率高达95%以上,接种时间大大缩短,为苁蓉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基础。先将苁蓉种子浸泡在水中,其迅速的吸水,恢复自身的生长潜能,然后再将其放入添加有寄主汁液的培养液中培养,促进其发芽,并使其发芽后容易与怪柳的根部融合,提高寄生的成活率。优选地,所述苁蓉种子在寄主汁液的溶液中浸泡的同时还进行超声波处理;其中,超声波的功率为200-250w,每次超声5-10s,相邻两次超声的间隔为40-60s。通过超声波处理,苁蓉种子生长后不易受病,并且还能提升其品质水平。优选地,在苁蓉种子出芽过程中:培养液内苁蓉种子放置密度为150-400粒/升;培养液内还含有赤霉素、吲哚丁酸,所述赤霉素和吲哚丁酸的浓度分别为100-500mg/l和100-500mg/l。试验中发现,一定含量的赤霉素和吲哚丁酸才能促使其很好的萌发,并且不影响其后续移植的成活率。优选地,所述寄主汁液在所述培养液中的体积百分数为5%-30%。经一定的寄主汁液添加到培养液中,能较快的促进苁蓉种子的萌发,并且利于后续移植时的成活率。另外,试验中发现,添加过多含量的汁液容易受污染,因此,添加适当的寄主汁液既达到很好的快速萌发作用,又不至于萌发的芽受感染。优选地,所述寄主汁液由下列步骤制得:将怪柳根茎、5~10倍怪柳根茎质量的水进行高压加热1~2h,过滤得到怪柳滤液和怪柳滤渣;将怪柳滤渣与怪柳滤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在容器中接入发酵菌进行发酵4~6h;发酵完成后过滤得到寄主汁液。经过试验发现,将怪柳滤液和怪柳滤渣进行发酵后得到的寄主汁液能够进一步提高苁蓉种子的萌发率。优选地,在所述苁蓉的种子出芽过程中,每间隔8-12h对培养液进行自然光照处理,光照时间20-30min。经过试验发现,对苁蓉种子进行一定的光照处理,能够缩短苁蓉种子发芽时间,并且经过光照处理的苁蓉种子比没有经过光照处理的苁蓉种子具有较高的品质。优选地,在所述苁蓉的种植过程中,苁蓉放置在怪柳根部的位置不超过怪柳主树干1m。经过试验发现,距离怪柳树干越远,苁蓉成活的几率越低,一般苁蓉放置在怪柳根部的位置不超过怪柳主树干1m。优选地,在所述苁蓉的种植过程中,使土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上,土壤的ph值控制在7-8。优选地,在所述培养液中还添加植物营养液。所述培养液中还添加植物营养液。其中,植物营养液为常见的市售产品,如康泽园林绿化生产的浓缩营养液,按照说明稀释后即可使用。通过添加植物营养液进一步为苁蓉的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营养需求。优选地,所述覆土的厚度为3cm以内。若覆土太多,容易把萌发的芽压断,会降低其成活率。进一步地,所述覆土的厚度为3cm以内。如覆土的厚度可以为0.5cm、1cm、2cm、3cm等等。另外,覆土后罩上薄膜,待苗生长成熟后去除薄膜即可。此外,苁蓉的后续管理与常规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在种植苁蓉中发现,苁蓉的接种效率低,主要是因为苁蓉的种子与怪柳根部生长之间的差异性。本发明提供的苁蓉和柽柳间种的方法,创造性的先将苁蓉的种子催芽,使其处于旺盛生长状态,然后将其放入怪柳根部的伤口处,促使两者结合,大大提高了接种的成活率,成活率高达95%以上,接种时间大大缩短,为苁蓉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基础。(2)本发明提供的苁蓉和柽柳间种的方法,先将苁蓉种子浸泡在水中,其迅速的吸水,恢复自身的生长潜能,然后再将其放入添加有寄主汁液的培养液中培养,促进其发芽,并使其发芽后容易与怪柳的根部融合,提高寄生的成活率。(3)本发明还通过对种子进行超声波处理,使得到的苁蓉的品质和产量均得到很大的提升,效果显著。(4)本发明对苁蓉种子进行一定的光照处理,能够缩短苁蓉种子发芽时间,并且经过光照处理的苁蓉种子比没有经过光照处理的苁蓉种子具有较高的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实施例1苁蓉的种子催芽:组1:苁蓉的种子10粒,浸泡于20-28℃的水中;组2:苁蓉的种子10粒,浸泡于20-28℃的水中48h,捞出;将种子置于添加有寄主汁液的培养液中,其中寄主汁液的体积百分浓度为5%;组3:苁蓉的种子10粒,浸泡于20-28℃的水中48h,捞出;将种子置于添加有寄主汁液的培养液中,其中寄主汁液的体积百分浓度为10%;组4:苁蓉的种子10粒,浸泡于20-28℃的水中48h,捞出;将种子置于添加有寄主汁液的培养液中,其中寄主汁液的体积百分浓度为20%;组5:苁蓉的种子10粒,浸泡于20-28℃的水中48h,捞出;将种子置于添加有寄主汁液的培养液中,其中寄主汁液的体积百分浓度为30%;组6:苁蓉的种子10粒,浸泡于20-28℃的水中48h,捞出;将种子置于添加有寄主汁液的培养液中,其中寄主汁液的体积百分浓度为40%;组7:苁蓉的种子10粒,浸泡于20-28℃的水中48h,捞出;将种子置于添加有寄主汁液的培养液中,其中寄主汁液的体积百分浓度为50%;其中,寄主汁液的培养液是在水中添加寄主汁液混合而成。培养,并观察,记录生长状况。组1:30天时可见少许芽出来,但是,芽呈现不健康状况,并且种子有些腐烂;组2:15天可见芽萌发,种子状况一般;组3:15天可见明显芽萌发,种子状况良好;组4:15天可见明显芽萌发,种子状况良好;组5:14天可见明显芽萌发,培养液见少许污染物,但基本无影响;组6:14天可见明显芽萌发,培养液见较多污染物,对种子有一定影响;组7:培养液见大量污染物。因此,寄主汁液在培养液中的体积百分数为5%-30%,优选为10%-20%。将组2-组5萌发的种子放在怪柳根部的伤口处,覆土,上面罩上薄膜,一周后统计成活率,组2和组5的均有9粒种子成活,而组3和组4的种子均成活。后续追踪统计收成时发现,这组3和组4的每个苁蓉的平均重量比组2和组5略重。实施例2对实施例1中的组3中的苁蓉种子浸泡的同时还进行超声波处理,具体地:组3-1:浸泡时间为24h,超声波的功率为200w,每次超声10s,相邻两次超声的间隔为60s;组3-2:浸泡时间为48h,超声波的功率为200w,每次超声10s,相邻两次超声的间隔为60s;组3-3:浸泡时间为60h,超声波的功率为200w,每次超声10s,相邻两次超声的间隔为60s;组3-4:浸泡时间为48h,超声波的功率为250w,每次超声5s,相邻两次超声的间隔为40s。捞出的种子的处理方式同组3。统计结果:组3-1:15天可见明显芽萌发,种子状况良好;组3-2:15天可见明显芽萌发,种子状况良好;组3-3:15天可见明显芽萌发,种子状况良好;组3-4:15天可见明显芽萌发,种子状况良好;将这四组萌发的种子放在怪柳根部的伤口处,覆土,上面罩上薄膜,一周后统计成活率,这四组的种子均成活;后续追踪统计收成时发现,这四组的每个的苁蓉的平均重量比组3高出20%左右,并且品质明显高于组3。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选择寄主汁液在培养液中的体积百分数为10%进一步试验,将培养液的基底水换成植物营养液,植物营养液按照说明书的稀释进行,发现,种子在12天就萌发出芽,并且整个种子的生长状态良好。进一步试验,植物营养液按照说明书的稀释得到基底液,然后加入寄主汁液,寄主汁液在培养液中的体积百分数为10%,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吲哚丁酸,具体如下:组1:赤霉素的浓度为100mg/l,吲哚丁酸的浓度为100mg/l;组2:赤霉素的浓度为200mg/l,吲哚丁酸的浓度为300mg/l;组3:赤霉素的浓度为300mg/l,吲哚丁酸的浓度为400mg/l;组4:赤霉素的浓度为500mg/l,吲哚丁酸的浓度为500mg/l;组5:赤霉素的浓度为600mg/l,吲哚丁酸的浓度为600mg/l。培养,并观察,记录生长状况。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表1各组生长情况组别萌发时间组110d组28d组37d组47d组55d,但芽呈现不健康的状态因此,在所述培养液中,赤霉素和吲哚丁酸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00-500mg/l和100-500mg/l,优选为赤霉素和吲哚丁酸的浓度分别为200-300mg/l和300-400mg/l。未添加赤霉素和吲哚丁酸萌发的种子-组0以及组1-组4萌发的种子分别放在怪柳根部的伤口处,覆土,上面罩上薄膜,一周后统计成活率,组0-组3的种子均成活,组4中的种子只有9粒成活。后续追踪统计收成时发现,这组2和组3的每个苁蓉的平均重量比其他组别略重。实施例4一种苁蓉和柽柳间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苁蓉种子100粒浸泡在20-28℃的水中48h,捞出;然后将种子置于添加有寄主汁液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以植物营养液为基础液,培养液中寄主汁液在培养液中的体积百分数为10%,赤霉素的浓度分别为200mg/l,吲哚丁酸的浓度分别为300mg/l;至培养7d得到出芽的苁蓉;在怪柳的根部制造伤口,将出芽的苁蓉放置在其上,覆土,上面罩上薄膜。一周后统计成活率,成活率为94%。实施例5一种苁蓉和柽柳间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苁蓉种子100粒浸泡在20-28℃的水中48h,浸泡的同时进行超声波处理,超声波的功率为200w,每次超声10s,相邻两次超声的间隔为60s;然后将捞出的种子置于添加有寄主汁液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以植物营养液为基础液,培养液中寄主汁液在培养液中的体积百分数为10%,赤霉素的浓度分别为200mg/l,吲哚丁酸的浓度分别为300mg/l;至培养7d得到出芽的苁蓉;在怪柳的根部制造伤口,将出芽的苁蓉放置在其上,覆土,上面罩上薄膜。一周后统计成活率,成活率为91%。实施例6一种苁蓉和柽柳间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苁蓉种子100粒浸泡在20-28℃的水中48h,浸泡的同时进行超声波处理,超声波的功率为250w,每次超声5s,相邻两次超声的间隔为40s;然后将捞出的种子置于添加有寄主汁液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以植物营养液为基础液,培养液中寄主汁液在培养液中的体积百分数为10%,赤霉素的浓度分别为200mg/l,吲哚丁酸的浓度分别为300mg/l;至培养7d得到出芽的苁蓉;在怪柳的根部制造伤口,将出芽的苁蓉放置在其上,覆土,上面罩上薄膜。一周后统计成活率,成活率为91%。实施例7一种苁蓉和柽柳间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苁蓉种子100粒浸泡在20-28℃的水中48h,浸泡的同时进行超声波处理,超声波的功率为250w,每次超声5s,相邻两次超声的间隔为40s;然后将捞出的种子置于添加有寄主汁液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以植物营养液为基础液,培养液中寄主汁液在培养液中的体积百分数为10%,赤霉素的浓度分别为250mg/l,吲哚丁酸的浓度分别为350mg/l;至培养7d得到出芽的苁蓉;在怪柳的根部制造伤口,将出芽的苁蓉放置在其上,覆土,上面罩上薄膜。一周后统计成活率,成活率为93%。实施例8对实施例1中的组4中的苁蓉种子浸泡的同时还进行光照处理,具体地:组4-1:每间隔8h进行自然光照处理,光照时间20分钟;组4-2:每间隔10h进行自然光照处理,光照时间20分钟;组4-3:每间隔12h进行自然光照处理,光照时间20分钟;组4-4:每间隔10h进行自然光照处理,光照时间30分钟;捞出的种子的处理方式同组4。统计结果:组4-1:10天可见明显芽萌发,种子状况良好;组4-2:12天可见明显芽萌发,种子状况良好;组4-3:12天可见明显芽萌发,种子状况良好;组4-4:11天可见明显芽萌发,种子状况良好;将这四组萌发的种子放在怪柳根部的伤口处,覆土,上面罩上薄膜,一周后统计成活率,这四组的种子均成活;后续追踪统计收成时发现,这四组的每个的苁蓉的平均重量比组4高出20%左右,并且品质明显高于组4,另外对苁蓉种子进行一定的光照处理,能够缩短苁蓉种子发芽时间。实施例9按照实施例1中组4的条件进行苁蓉出芽,在苁蓉种植的过程中,将苁蓉放置在怪柳的根部,具体的:组1:将苁蓉芽放置在怪柳根部,距离主树干20cm;组2:将苁蓉芽放置在怪柳根部,距离主树干40cm;组3:将苁蓉芽放置在怪柳根部,距离主树干60cm;组4:将苁蓉芽放置在怪柳根部,距离主树干80cm;组5:将苁蓉芽放置在怪柳根部,距离主树干100cm;组6:将苁蓉芽放置在怪柳根部,距离主树干120cm;组7:将苁蓉芽放置在怪柳根部,距离主树干140cm;一周后统计成活率,这七组的具体情况:组1:苁蓉存活率93%;组2:苁蓉存活率92%;组3:苁蓉存活率95%;组4:苁蓉存活率91%;组5:苁蓉存活率90%;组6:苁蓉存活率81%;组7:苁蓉存活率40%;经过实验发现,距离怪柳树干越远,苁蓉成活的几率越低,一般苁蓉放置在怪柳根部的位置不超过怪柳主树干1m。实施例10一种苁蓉和柽柳间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苁蓉种子100粒浸泡在20-28℃的水中48h,浸泡的同时进行超声波处理,超声波的功率为250w,每次超声5s,相邻两次超声的间隔为40s;然后将捞出的种子置于添加有寄主汁液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以植物营养液为基础液,培养液中寄主汁液在培养液中的体积百分数为10%,赤霉素的浓度分别为250mg/l,吲哚丁酸的浓度分别为350mg/l,其中寄主汁液为常规的浸泡蒸馏法,并未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至培养13d得到出芽的苁蓉;在怪柳的根部制造伤口,将出芽的苁蓉放置在其上,覆土,上面罩上薄膜。一周后统计成活率,成活率为79%。对比例1将苁蓉种子100粒采用钻洞的方式种植,统计成活率为70%,但种子萌发时间为两个月。对比例2将苁蓉种子100粒不经处理,放置在怪柳的根部伤口处,覆土,统计成活率为70%,种子萌发时间为40天。对比本发明实施例4-7以及对比例1和2的苁蓉的生长以及收成状况,本发明实施例4中收获的苁蓉的单重均比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高20%左右,本发明实施例5-7中收获的苁蓉的单重均比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高40%左右,并且,本发明实施例5-7得到的苁蓉经鉴定为优等品,而对比例以及实施例4中的均为一般品质。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