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无土育苗高产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27162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棉花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花无土育苗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棉花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军用物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际国内需求量很大。近几年来,农民工工资不断提高,小麦、玉米等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变化不明显,而棉花生产用工多,机械化程度低,传统育苗技术用工多,劳动量大,发苗慢,生产成本增加,普遍出现了种棉不如打工的现象。在我国棉花生产中,土质营养钵育苗移栽是一项先进实用的棉花栽培技术,常年使用占棉田面积的60%,具有促进早发早熟、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功能。然而,土基质营养钵育苗移栽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技术严重“退化”,钵体小,钵体瘦;人工管理粗放,苗小,苗弱。加上不能进行工厂化育苗和移栽的机械化作业,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导致削弱营养钵育苗移栽增产、促进早发早熟的功能,越来越不适应新世纪棉花生产的需求。因而寻找一项集中化育苗的棉花无土栽培新技术,实现棉花生产的轻型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是一个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棉花无土育苗高产栽培方法,能进行更精致苗床管理,避免常规播种时常出现不利气候的不良影响;可以提高种子的繁殖率和移栽幼苗的成苗/活率,有利于“苗全、苗齐、苗匀、苗早和苗壮”,所以苗质好;还可以改善棉花的品质,增加棉花的产量,有利于实施工厂化育苗,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农业生产新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花无土育苗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育苗棚、苗床:建立柱大棚或中弓棚作为育苗棚,在棚内按育苗盘摆放的位置建苗床,苗床底铺厚度≥0.02mm的薄膜,防止棉苗根系下扎;

(2)培养基配制装盘:将含有螯合剂的营养液稀释,稀释后均匀喷洒到蛭石粉上,边喷洒边搅拌均匀,使湿度达到65%-70%即可得培养基,然后将调制好的培养基装入育苗盘;

(3)育苗、起苗:将棉花种子晒种3-4d后按每穴1粒播入育苗盘的育苗孔中,以促进种子后熟,加快发芽出苗速度,把育苗盘按设计要求放入苗床,然后用步骤(2)调制好的培养基进行覆盖,覆盖厚度≥5cm,以保证棉苗脱壳;待棉苗出齐后,控制大棚内温度在25-35℃,培养基湿度保持在65-75%;当棉苗长出一片真叶和两片真叶时,各喷一次营养液和杀菌剂,促进棉苗健壮生长同时防治病虫害;当棉苗长到2-3片真叶时,连续5-7d不浇水进行炼苗,便于起苗移栽;苗龄28-30d时起苗,起苗前先将生根剂配好后放入盆内,然后把取出的棉苗按50-100株捆成一捆蘸根,晾干,用保鲜袋或保鲜膜进行包装;

(4)移栽:移栽前15d对预留行进行处理,结合耕翻活土除草,每亩棉田用30kg棉花专用配方肥作底肥;移栽时实行宽行稀植,按株距单株栽苗,采取开沟或挖穴移栽,将棉苗垂直放入沟或穴中,用碎土轻轻埋上,使棉苗根系垂直埋入土内,栽后半小时内浇水,促使棉苗恢复生长,待水下渗后覆土至地平,棉苗根与土的结合靠浇水完成,不对棉苗根部周围做任何按压,以免伤根;

(5)田间管理:棉苗活棵15d后,施尿素150kg/hm2和磷、钾肥,并进行中耕松土,保持棉田土松、草净,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新根发生,每株保留2-3个营养枝,去除其余叶枝和赘芽,保留一定数量的营养枝,可促进无土棉苗根系前期到生长发育,增加单株结铃总量,是无土移栽棉花实现高产优质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初花期选择晴天15:00以后每亩施45%棉花专用配方肥30kg+氯化钾70kg,施用时在离棉株20cm以上的位置打穴深施,防止烧苗;打顶前后补施盖顶肥,每亩施尿素10-15kg;为了防止后期脱肥早衰,增加铃重,在8月中下旬开始用0.5%尿素+0.5%磷酸二氢钾+0.1%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肥,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

进一步的,所述移栽密度不超过1800株/亩,行距为1.0~1.1m,株距为0.35~0.45m。

进一步的,所述育苗棚一个棚占地面积为667m2

综上所述,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无土育苗棉花移栽后,成活率高,达到95%以上;其前期稳长,中期生长快,后期长势强;与营养钵育苗棉花相比,抗病性增强,产量提高5%左右。

2、本发明棉花无土育苗高产栽培方法能进行更精致苗床管理,避免常规播种时常出现不利气候的不良影响;可以提高种子的繁殖率和移栽幼苗的成苗/活率,还能提高棉花的叶片及根系功能、抗病性、产量,有利于“苗全、苗齐、苗匀、苗早和苗壮”,所以苗质好;还可以改善棉花的品质,有利于实施工厂化育苗,增加经济效益,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农业生产新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一种棉花无土育苗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育苗棚、苗床:建立柱大棚或中弓棚作为育苗棚,在棚内按育苗盘摆放的位置建苗床,苗床底铺厚度≥0.02mm的薄膜,防止棉苗根系下扎;

(2)培养基配制装盘:将含有螯合剂的营养液稀释,稀释后均匀喷洒到蛭石粉上,边喷洒边搅拌均匀,使湿度达到65%-70%即可得培养基,然后将调制好的培养基装入育苗盘;

(3)育苗、起苗:将棉花种子晒种3-4d后按每穴1粒播入育苗盘的育苗孔中,以促进种子后熟,加快发芽出苗速度,把育苗盘按设计要求放入苗床,然后用步骤(2)调制好的培养基进行覆盖,覆盖厚度≥5cm,以保证棉苗脱壳;待棉苗出齐后,控制大棚内温度在25-35℃,培养基湿度保持在65-75%;当棉苗长出一片真叶和两片真叶时,各喷一次营养液和杀菌剂,促进棉苗健壮生长同时防治病虫害;当棉苗长到2-3片真叶时,连续5-7d不浇水进行炼苗,便于起苗移栽;苗龄28-30d时起苗,起苗前先将生根剂配好后放入盆内,然后把取出的棉苗按50-100株捆成一捆蘸根,晾干,用保鲜袋或保鲜膜进行包装;

(4)移栽:移栽前15d对预留行进行处理,结合耕翻活土除草,每亩棉田用30kg棉花专用配方肥作底肥;移栽时实行宽行稀植,按株距单株栽苗,采取开沟或挖穴移栽,将棉苗垂直放入沟或穴中,用碎土轻轻埋上,使棉苗根系垂直埋入土内,栽后半小时内浇水,促使棉苗恢复生长,待水下渗后覆土至地平,棉苗根与土的结合靠浇水完成,不对棉苗根部周围做任何按压,以免伤根;

(5)田间管理:棉苗活棵15d后,施尿素150kg/hm2和磷、钾肥,并进行中耕松土,保持棉田土松、草净,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新根发生,每株保留2-3个营养枝,去除其余叶枝和赘芽,保留一定数量的营养枝,可促进无土棉苗根系前期到生长发育,增加单株结铃总量,是无土移栽棉花实现高产优质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初花期选择晴天15:00以后每亩施45%棉花专用配方肥30kg+氯化钾70kg,施用时在离棉株20cm以上的位置打穴深施,防止烧苗;打顶前后补施盖顶肥,每亩施尿素10-15kg;为了防止后期脱肥早衰,增加铃重,在8月中下旬开始用0.5%尿素+0.5%磷酸二氢钾+0.1%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肥,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

其中,所述移栽密度不超过1800株/亩,行距为1.0~1.1m,株距为0.35~0.45m;所述育苗棚一个棚占地面积为667m2。全部收获后,平均共计收获约4500kg/亩。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