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篮子鱼清理珍珠贝及贝笼附着物的养殖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91474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养殖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篮子鱼清理珍珠贝及贝笼附着物的养殖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马氏珠母贝、大珠母贝、珠母贝、企鹅珍珠贝均为海水珍珠贝,以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均可用于培育海水珍珠,其中马氏珠母贝是我国海水珍珠生产的主要贝种。

海水珍珠养殖一直采用在近岸海湾或港口利用笼具吊养的养殖模式,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贝体及贝笼上会附着许多污损生物(如藤壶、海绵、牡蛎、多毛类、海藻等)和浮泥,浮泥和附着生物可造成如下影响:首先,浮泥和附着生物会造成贝笼网孔严重堵塞,导致水流不通畅,溶氧不足,生物饵料减少;其次,海绵、牡蛎等污损生物与珍珠贝竞争饵料,进一步导致珍珠贝营养不足;第三,多毛类中的缨鳃虫、才女虫等,可分泌酸性物质腐蚀贝壳,严重时会导致贝壳贯穿,损伤珍珠贝外套膜,带来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死亡。由此可知,浮泥和附着生物会严重危及珍珠贝的生长和代谢,造成珍珠贝存活率低、生长慢,所育珍珠上层慢、光泽弱。因此,及时清理贝壳表面及贝笼附着物是珍珠贝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养殖方法,大约每月会进行一次清贝工作,春夏季节则更为频繁。清贝时,需要将珍珠贝从贝笼中取出,切断足丝,用刀具将珍珠贝体表附着物清除,并更换贝笼。该过程完全为人工操作,劳动量很大,劳动成本很高;尤其在近年,传统养殖区大量青年人进入城市工作,造成养殖业劳动力严重短缺。此外,清理过程还会造成部分珍珠贝受到机械损伤,影响育珠速度。

篮子鱼,俗名“泥鯭”,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一般成体售价在35元/斤左右。篮子鱼啃食海藻、浮泥、小型附着生物,分布海域与主要的珍珠贝养殖海域分布重叠,可作为与珍珠贝的混养品种。

上述论述内容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可能与下面将被描述和/或主张的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相关的技术的各个方面,相信该论述内容有助于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因此,应了解是以这个角度来阅读这些论述,而不是承认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篮子鱼清理珍珠贝及贝笼附着物的养殖方法和装置,以提高育珠效果、有效节省珍珠贝养殖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增加养殖过程中附加产值、提高生产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篮子鱼清理珍珠贝及贝笼附着物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合适网孔直径的浮筏式网箱及贝笼,在浮筏式网箱的网口上安装延绳;

(2)、根据当月气候和水文条件放养适量合适规格的篮子鱼苗至浮筏式网箱中;

(3)、在贝笼中装入适量密度的珍珠贝,将贝笼系于延绳上并悬垂吊养于浮筏式网箱中,利用篮子鱼对珍珠贝及贝笼附着物进行生物清理;

(4)、将已清理的珍珠贝笼重新放回渔排吊养,并向浮筏式网箱中吊养下一批未清理的贝笼。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步骤(1)中,浮筏式网箱的网衣网孔大小小于篮子鱼苗的体径,贝笼的网衣网孔大小大于篮子鱼苗的体径。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步骤(1)中,浮筏式网箱的网衣初始选用网孔不大于0.8厘米的网布,随篮子鱼苗生长,换用较大网孔的网布;贝笼在确保珍珠贝不会掉出贝笼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网孔较大的网衣。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步骤(2)中,所述篮子鱼苗规格约150-140尾/斤至20-25尾/斤。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步骤(2)中,篮子鱼苗放养密度根据鱼体规格和气候条件作合理调整,150-140尾/斤的篮子鱼苗密度不超过150尾/立方米,随鱼体规格增大逐渐降低养殖密度;在步骤(3)中,整个浮筏式网箱中珍珠贝密度不超过100只/立方米。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步骤(3)中,所述珍珠贝为马氏珠母贝、大珠母贝、珠母贝、企鹅珍珠贝。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步骤(3)中,每日上午将适量的贝笼吊养于浮筏式网箱中,进行生物清理22-26小时,贝笼悬垂于水面下1.5m以下,高温和低温时增加吊养深度,灾害性天气时不进行清贝。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篮子鱼清理珍珠贝及贝笼附着物的装置,包括用于放养篮子鱼的浮筏式网箱和用于装放珍珠贝的贝笼,所述浮筏式网箱的网口上安装有延绳,所述贝笼系于延绳上并悬垂吊养于浮筏式网箱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贝笼为锥形贝笼或多层贝笼。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延绳多为条,纵横交错布置在浮筏式网箱的网口上。

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和装置利用篮子鱼清理珍珠贝及贝笼附着物,具有如下优点:①篮子鱼啃食贝笼或贝体上的附着物,为珍珠贝的生长和代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②不需要进行人工清贝,节约了大量的劳务支出;③生物清理珍珠贝及贝笼的方法避免了人工清贝过程中的机械损伤;④附着物为篮子鱼提供大量食物,成鱼销售后,可增加单位养殖海区的养殖收益。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一种利用篮子鱼清理珍珠贝及贝笼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篮子鱼清理珍珠贝及贝笼附着物的装置,包括浮筏式网箱a、贝笼b,所述浮筏式网箱a上安装有纵横交错的延绳c,所述延绳采用高强度尼龙绳。所述贝笼b系于延绳c上并悬垂吊养于浮筏式网箱中,所述贝笼为锥形贝笼或多层贝笼,贝笼内放有一定密度的珍珠贝,所述浮筏式网箱a内放有一定密度的篮子鱼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篮子鱼清理珍珠贝及贝笼附着物的养殖方法,应用上述养殖装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合适网孔直径的浮筏式网箱a及贝笼b,在浮筏式网箱的网口上安装延绳c。浮筏式网箱的网衣初始选用网孔不大于0.8厘米的网布,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网孔的网布选用是对应于放养140-150尾/斤的篮子鱼的,网孔大小要小于篮子鱼苗的体径,以确保篮子鱼苗不会逃逸;随篮子鱼苗生长,换用较大网孔的网布,以增大水流交换,为网箱内提供充足溶氧;在确保珍珠贝不会掉出贝笼的前提下,贝笼尽可能选用网孔较大的网衣,网衣网孔大小大于篮子鱼苗的体径,便于篮子鱼进出贝笼啃食贝体表面的附着物。

(2)、根据当月气候和水文条件放养适量合适规格的篮子鱼苗至浮筏式网箱中;所述篮子鱼苗规格约150-140尾/斤至20-25尾/斤,以保证篮子鱼苗的存活率,且能顺利进出锥形贝笼。篮子鱼苗放养密度应该根据鱼体规格和气候条件作合理调整,一般150-140尾/斤的篮子鱼苗密度应不超过150尾/立方米,随鱼体规格增大逐渐降低养殖密度;高温季节应适当降低篮子鱼苗密度,以防高温导致缺氧死亡现象。

(3)、在贝笼中装入适量密度的珍珠贝,每日上午将贝笼系于延绳上并悬垂吊养于浮筏式网箱中,放养了篮子鱼苗的网箱相当于一个生物清理装置,利用篮子鱼对珍珠贝及贝笼附着物进行生物清理24小时;珍珠贝笼悬垂于水面下1.5m以下,高温和低温时适当增加吊养深度,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时不进行清贝,网箱中珍珠贝密度不超过100只/立方米。

(4)、次日上午,待网箱中的篮子鱼啃食干净珍珠贝及贝笼上的附着物后,将已清理的珍珠贝笼重新放回渔排吊养,并向浮筏式网箱中吊养下一批未清理的贝笼,如此循环,直至清理完所有养殖的珍珠贝。

本发明方法的应用实施例如下:

地点: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大井村;

时间:2017年5月

珍珠贝养殖量:养殖育珠贝60万只

浮筏式网箱规格:长6m,宽3m,深4m

初始篮子鱼苗规格:约140尾/斤,价格为16元/斤;

初始鱼苗放养量:每个网箱70斤,约10000尾;

清理能力:单个网箱每天可清理260-270笼珍珠贝(笼养密度为25-28只),约合6500-6800只贝;共3个网箱,即每天能清理20000只贝左右,30天可将60万只育珠贝全部清理一次。

30天后,篮子鱼苗规格:约52尾/斤,存活率为80%,价格为20元/斤。

30天效益计算:

①传统人工清理成本计算:20000只贝人工清贝需7个工人,每个工人70元/天;即日人工清理成本为:7*70=490元/天。30天人工清贝成贝为490*30-960=14700元;

②本方法购置鱼苗成本:篮子鱼苗单价为16元/斤,3个网箱共放养210斤育苗;鱼苗成本约为70*3*16=3360元;

③本方法培育的鱼苗市值:(10000*3*0.8/52)*20=9230元;

④本方法30天总体效益:14700+9230-3360=20570元。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大大节约了珍珠贝养殖过程中,清理贝壳附着物所要用到的人里物力,节约人力成本。

(2)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对珍珠贝进行清理,与人工清贝相比,减少清贝过程中对珍珠贝的物理损伤,提高了珍珠贝的成活率。

(3)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方法,使得贝笼比贝体上的附着物大大减少,提高了贝笼中水流量,增加了珍珠贝的饵料供应。此外,贝体上附着生物的减少,避免了其他生物与珍珠贝进行饵料竞争,进一步为珍珠贝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4)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方法,由于混养了商品价值高的篮子鱼,与单纯的珍珠贝养殖方法相比,提高了单位面积海区的产值,提高了养殖户收入。

(5)本发明的养殖方法,所涉及的养殖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建造;此外所用的篮子鱼苗资源量丰富,易获取。

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总之,本发明虽然列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发明的范围,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