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典型草原区雨养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90387发布日期:2018-12-08 05:37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典型草原区雨养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牧草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典型草原区雨养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祁连山脉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荒漠的交汇点,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带,高寒草地是祁连山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原荒漠化成为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退耕还草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一项重要生态经济措施,目前,通过引种一些具有较高生产能力和经济附加值的植物品种,建植人工草地恢复退耕地植被的工程措施成为一种普遍模式。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人工草地退化以后可以自然过渡演化为地带性的天然草地,因此种植紫花苜蓿也是通过人为措施加速天然植被恢复的好方法。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牧草,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能生长在多种类型的气候、土壤环境下,其产草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生物固氮能力强、适应性广,被誉为“牧草之王”。

典型草原是温带内陆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草地类型,年降水量约为250至450毫米,全年降水短暂而集中,多在6月至9月。由于典型草原区的水资源较为紧张,在建植人工草地时多利用天然降水,采取无灌溉种植的方式。

目前,在典型草原区雨养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遇到的问题是:1)种植地土壤保水性差,种子发芽率低;

2)播种的种子容易被风吹走,难以实现定植;

3)定植初期,杂草蔓延,严重阻碍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及发育,导致幼苗成活率低;

4)高寒及干旱环境下,紫花苜蓿生长缓慢,往往根系尚未发育健全之前就已经进入冻土季节,幼苗的越冬率低。

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典型草原区天然降水利用率高、幼苗成活率和越冬率高的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提前在室内培育紫花苜蓿的幼苗,然后在降雨后及时定植,并在种植地设置防风固沙装置和喷施除草剂,能够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成活率和越冬率,且提高了天然降水利用率,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

(1)一种典型草原区雨养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的方法,其中,在定植前,提前培植紫花苜蓿的幼苗。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前培植紫花苜蓿幼苗包括以下步骤:

1-1,选取紫花苜蓿的叶片,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

1-2,将步骤1-1得到的愈伤组织接种至分化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直至得到丛生苗;

1-3,将步骤1-2得到的丛生苗置于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直至长出幼根;

1-4,将步骤1-3长出幼根的幼苗移栽至培养土基质中继续培养,直至长成成品幼苗;

1-5,将步骤1-4中的成品幼苗进行炼苗,以备定植。

(3)根据上述(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定植前还包括选地整地,在整地的过程中加入土壤改良剂和除草剂。

(4)根据上述(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土壤改良剂为有机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

(5)根据上述(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有机肥与秸秆按照比例混合,并堆积发酵后,于20~30℃下静置2~3天;

(二),向上述发酵后的混合料中加入草炭、蛭石粉、微生物菌液和含藻载体,搅拌混匀后摊铺至25~30℃的环境下2~5小时;

(三),向上述搅拌混匀的混合料中加入保水剂,即得到土壤改良剂。

(6)根据上述(1)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选地整地后,于雨季第一场透雨后定植提前培植的紫花苜蓿幼苗,在定植20~25天后,对种植块地进行追肥处理。

(7)根据上述(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紫花苜蓿定植后,在种植块地的边缘设置防风固沙装置,所述防风固沙装置将种植块地包围,

所述防风固沙装置包括固定桩1和滤网组件2,其中,所述滤网组件2包括滤网主体3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滤网主体3两端的连接柱4。

(8)根据上述(7)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固定桩1上,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有容纳所述连接柱的安装孔5,在所述安装孔5的壁面上开设有供滤网主体3通过的豁槽6。

(9)根据上述(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固定桩1上还设置有喷头,用于向种植块地喷施除草剂。

(10)根据上述(1)至(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定植的紫花苜蓿进行田间管理,在紫花苜蓿越冬之前和次年返青后喷施除草剂。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在室内提前培育紫花苜蓿幼苗,不受高寒及干旱地区的恶劣环境影响,能够在雨季来临之前培育出大量的幼苗,降雨后及时定植,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成活率;

(2)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在冬季来临前紫花苜蓿幼苗已经成长为根系发达、植株丰满的壮苗植株,提高了越冬率;

(3)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缩短了紫花苜蓿在高寒和干旱环境中生长的时间,提高了雨养条件下的产量;

(4)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在土壤中添加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对雨水的保持力,且利用微生物菌液来抑菌抗虫,安全性高;

(5)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在定植前和定植后均采取除草措施,有效减少了杂草与紫花苜蓿的竞争,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

(6)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在种植地边缘设置防风固沙装置,为紫花苜蓿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能够快速提升紫花苜蓿的覆盖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种植紫花苜蓿所用防风固沙装置中固定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所述防风固沙装置中滤网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所述防风固沙装置上支架组件展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所述防风固沙装置上支架锁紧机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所述防风固沙装置上支架锁紧机构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所述防风固沙装置上连接柱锁紧机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所述防风固沙装置上连接柱锁紧机构的控制杆被按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固定桩;

2-滤网组件;

3-滤网主体;

4-连接柱;

41-杆身;

42-圆台;

43-孔洞;

5-安装孔;

6-豁槽;

7-支架组件;

71-长臂杆;

72-短臂杆;

73-中长杆;

81-套筒;

82-固定限位桩

83-活动限位桩;

84-第一弹簧;

91-销杆;

92-第二弹簧;

93-控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其中,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典型草原区雨养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培植紫花苜蓿的幼苗;

步骤2,选地整地;

步骤3,定植紫花苜蓿幼苗,然后在种植地边缘设置防风固沙装置;

步骤4,对定植的紫花苜蓿进行田间管理。

其中,在本发明中,所述培植紫花苜蓿的幼苗采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法,在人工气候室中进行,可以人工调控所需温度与光照等条件。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1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1-1,选取紫花苜蓿的叶片,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1中,选取生长良好的紫花苜蓿的幼叶,灭菌后接种至诱导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

其中,所述灭菌为除去叶片外表灰尘后,选用8%双氧水浸泡10~20min,再用无菌的双蒸水洗涤,

沿紫花苜蓿的幼叶垂直叶片主脉方向剪开1~3个切口,置于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包括ms和生长调节剂。

其中,所述ms培养基是指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其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是较稳定的离子平衡溶液,它的硝酸盐含量高,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合适,能满足植物细胞的营养和生理需要。

优选地,所述生长调节剂包括2,4-二氯苯氧乙酸、6-苄氨基腺嘌呤和激动素,浓度分别为3~7mg/l、0.5~2mg/l和0.01~0.10mg/l,优选为4~6mg/l、0.5~2mg/l和0.01~0.10mg/l。

本发明人发现,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褐化,需要6-苄氨基腺嘌呤和激动素配合使用来促进愈伤组织生长。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为暗培养,培养温度为24~27℃。

其中,暗培养有利于细胞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

在本发明中,为了保证愈伤组织的质量,选择每隔5~7天就更换新的诱导培养基。

步骤1-2,将步骤1-1得到的愈伤组织接种至分化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直至得到丛生苗。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将步骤1-1中得到的愈伤组织从紫花苜蓿的叶片上剥离,接种至分化培养基上。

在本发明中,一般在愈伤组织长到直径2~3cm时才将其与外植体分离,选择生长旺盛、颜色淡黄及结构紧密的愈伤组织剥离。

其中,转入分化培养基5天左右后,愈伤组织表面分化出绿色芽点,20天左右后生长成丛生苗,所述丛生苗为无根幼苗。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化培养基包括ms、0.1~0.3mg/l的萘乙酸、0.5~2.0mg/l的6-苄基腺嘌呤和1.0~3.0mg/l的激动素。

优选地,所述萘乙酸的浓度为0.1~0.2mg/l、6-苄基腺嘌呤的浓度为0.5~2.0mg/l,所述激动素的浓度为1.0~3.0mg/l。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化培养的培养条件为光照与黑暗交替培养,光照强度为1000lux,时间为12h/天。

步骤1-3,将步骤1-2中得到的丛生苗置于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直至长出幼根。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将步骤1-2中分化培养得到的大量丛生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培养,所述生根培养基包括1/2ms、0.5~1.5mg/l的吲哚乙酸、0.1~0.4mg/l的萘乙酸和0.1~0.3g/l的活性炭。

其中,活性炭在丛生苗生根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作用,因为其提供了根系生长的暗环境,同时也可以吸附培养基中的杂质。

所述培养为光照和黑暗交替培养,光照强度为2000lux,时间为16h/天。

步骤1-4,将步骤1-3中长出幼根的幼苗移栽至培养土基质中继续培养,直至长成成品幼苗。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将步骤1-3中长出幼根且株高为5~8cm的幼苗转移至装有培养土基质的培养杯中。

其中,需将幼苗根部的培养基清洗干净后移栽至培养土中,所述培养杯底部开设有通气孔,以保证根系的透气性。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土基质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

调节培养土基质含水量为50~60%。

其中,为了防止幼苗发生病虫害,配好的培养土基质需经高温高压灭菌后使用,通常在115℃~125℃下灭菌70~100min。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移栽入培养土中的幼苗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继续培养,调节昼夜温度至15~22℃,光照时间为8h/天,光照强度为2000lux,并每隔10~15天在幼苗叶面喷施生长素稀释液,直至长成成品幼苗。

其中,所述幼苗叶面喷施的生长素稀释液为吲哚乙酸稀释液,浓度为50~80mg/l。

在本发明中,所述成品幼苗是指经过生根培养3~4个月后,所得根系发达、长势旺盛的植株。

步骤1-5,将步骤1-4中的成品幼苗进行炼苗,以备定植。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5中的炼苗在紫花苜蓿雨季定植前进行。

其中,在本发明中,所述炼苗是指:在保护培育苗的前提下,采取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行锻炼的过程,使其定植后能够迅速适应陆地的不良环境条件,缩短缓苗时间,增强对低温、大风等的抵抗力。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人工气候室中的成品苗移入温室,对温室进行放风降温处理,并在定植前2~3天,减少浇水量。

在本发明中,可以提前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培育紫花苜蓿的成品幼苗,留待降雨后定植。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2中,选择地形平坦、土层厚度大于30cm的块地;所述整地包括灭茬、翻耕和精细整地。

其中,整地时要深翻草皮,反复切割,交错爬犁,将草皮彻底粉碎。

为了提高种植地力水平,可以在整地结束后的当年种植一季燕麦、油菜等农作物,以保证种植地土壤完全熟化。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整地的过程中加入土壤改良剂,优选为有机土壤改良剂,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在本发明中,土壤改良剂兼具基肥、改良土壤保水性及杀菌性的功能,其需要在整地的同时与土壤混合均匀。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份:

其中,所述硅藻载体为负载有共球藻、假共球藻、列丝藻、伪枝藻、鞘丝藻、微鞘藻、鱼腥藻、粘球藻和念珠藻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高分子聚合材料。

鉴于共球藻、假共球藻、列丝藻、伪枝藻、鞘丝藻以及微鞘藻等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以及抗逆性能力,同时,多为地衣类共生中,且该几种藻类的组合还会体现出增效的效果。因此,优选采用上述的几种藻类作为繁殖种。

除此之外,所述含藻载体优选具有较好保水能力且易于流动的高分子聚合材料,旨在提高藻类的生存能力以及传播性能。

在本发明中,蛭石粉具有良好的阳离子交换性、吸附性、保水性,改善根系表面微环境,储水透气;可缓冲根系周围环境的酸碱度,保持养分缓释,提供矿质元素,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

优选地,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份:

更优选地,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份:

还优选地,所述有机肥为干牛粪或干羊粪,所述保水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

所述微生物菌液为将放线菌、固氮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多种培养发酵后的菌液。

其中,所述保水剂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和羧甲基纤维素能够有效降低雨水渗漏,控制土壤水分蒸发,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同时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活性、减少土壤板结等。

本发明人发现,在紫花苜蓿生长的过程中,水分充足是必要条件,在典型草原区降水集中的雨季,生长在低洼积水处的幼苗根系常常发生“烂根”现象,这便需要种植地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水力,可以根据降雨量的多少调节土壤的湿度。

基于此,保水剂中的聚丙烯酰胺利用分子亲水特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吸纳较传统材料吸水量高达几十到上千倍的水分,当相对湿度较低时,又可以缓慢释放水分。将其施放于植物根部,即可根据土壤湿度的变化,自动调节植物周围的墒情,有利于提高典型草原区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在本发明中,复合微生物菌液与有机肥作用后,会产生一系列代谢产物,通过对空间和营养的竞争及产生多种抑菌抗虫类物质,起到防病抗虫的目的。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有机肥与秸秆按照比例混合,并堆积发酵后,于20~30℃下静置2~3天;

b),向上述发酵后的混合料中加入草炭、蛭石粉、微生物菌液和含藻载体,搅拌混匀后摊铺至25~30℃的环境下2~5小时;

c),向上述搅拌混匀的混合料中加入保水剂,即得到土壤改良剂。

其中,所述土壤改良剂经过了发酵的过程,不仅能够杀灭原料中可能混入的寄生虫和病菌,还能够通过发酵作用将原料分解为紫花苜蓿易于吸收和利用的矿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

优选地,所述土壤改良剂与待改良土壤的重量比为1:(7~12),优选为1:(9~11)。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2中,在整地的同时还需加入除草剂,以减少杂草与紫花苜蓿的竞争。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草剂为广谱性土壤除草剂。

其中,所述广谱性土壤除草剂包括氟乐灵、地乐胺、灭草猛及乙草胺等,施加量为2~4l/hm2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3中,在雨季第一场透雨后定植紫花苜蓿幼苗,所述紫花苜蓿幼苗为步骤1中提前培育好并经过炼苗处理的幼苗,所述定植密度为65000~70000株/hm2

在本发明中,所述透雨是指降水浸透地表干土层并与底部湿土层相接。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紫花苜蓿幼苗与培养土基质一同移栽入块地土壤中。

其中,保留培养土基质是为了保护幼苗的根系在移栽的过程中不被破坏,同时能提高幼苗对块地土壤的适应性。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紫花苜蓿幼苗定植20~25天后,对块地追肥,所述肥料为磷酸二铵,施加量为100~200kg/hm2

其中,在定植后幼苗开始恢复生长时,少量多次的进行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幼苗快速生长。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紫花苜蓿定植后,在种植块地的边缘设置防风固沙装置,所述防风固沙装置将种植块地包围。

其中,在种植地边缘设置防风固沙装置有利于定植的紫花苜蓿有效抵御风沙,同时能减少种苗表面土壤的流失。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防风固沙装置包括固定桩1和滤网组件2,其中,所述滤网组件2包括滤网主体3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滤网主体3两端的连接柱4。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固定桩1上,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有容纳所述连接柱的安装孔5,在所述安装孔5的壁面上开设有供滤网主体3通过的豁槽6;

在所述固定桩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可折叠的支架组件7,可通过所述支架组件7将所述固定桩1固定在地面上。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支架组件7包括设置在最外侧的长臂杆71,

还包括在支架组件7处于收纳状态时夹在长臂杆71与固定桩1之间的短臂杆72和中长杆73。

其中,在所述支架组件7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短臂杆72、中长杆73和长臂杆71都基本竖直设置,并且彼此紧贴,或者中长杆73可以嵌入到长臂杆71之中,所述短臂杆72也可以嵌入到固定桩1内;

在所述支架组件7处于展开状态时,短臂杆72和中长杆73基本共线且作为一个直杆与长臂杆71及固定桩1一同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结构优选为直角三角形。

所述支架组件7从收纳状态到展开状态,需要外力向外拉拽长臂杆71,当长臂杆71被拉拽时,与之相关的短臂杆72和中长杆73也会随之移动,其移动过程如图3中所示;图4及图5中示出的是拉拽完毕,进入到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优选地,所述长臂杆71顶端与固定桩1铰接,所述长臂杆71底端与所述中长杆73铰接,

所述短臂杆72一端与固定桩1铰接,所述短臂杆72另一端与所述中长杆73铰接。

本发明中所述的铰接优选为通过可相对转动的销轴连接的连接方式。图3、图4和图5中长臂杆71短臂杆72和中长杆73之间的圆环即用于表示所述销轴。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组件7还包括支架锁紧机构,通过所述支架锁紧机构将基本共线的短臂杆72和中长杆73固结为一条直杆。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锁紧机构包括:

套筒81,其套设在中长杆73外部,可沿着中长杆73滑动;所述套筒的内径尺寸等于或者略大于中长杆73的外径尺寸;

固定限位桩82,其设置在短臂杆72上,用于阻挡套筒81;

活动限位桩83,其设置在中长杆73内部,可沿着中长杆73的径向方向滑动;和

第一弹簧84,其与活动限位桩83抵接,用以推动所述活动限位桩83向外滑动。

其中,固定限位桩82和活动限位桩83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套筒81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套筒81位于活动限位桩83外部时,所述活动限位桩83的顶部抵接在套筒81的内壁上;

当所述套筒81沿着中长杆73朝向固定限位桩82滑动而使得活动限位桩83裸露在外时,所述活动限位桩83在第一弹簧84的作用下向外滑动而阻碍套筒81返回原位。

所述套筒81未滑过中长杆73与短臂杆72之间的销轴时,所述套筒81一直有一部分在活动限位桩83外部,即所述活动限位桩83的顶部一直定在套筒81的内壁上,活动限位桩83不会伸出;

优选地,在所述中长杆73外部还设置有限制套筒81移动的另一个限位桩,通过该另一个限位桩使得套筒81在完全套设在中长杆73上时,套筒81所在位置能够压住活动限位桩83,使其不伸出。

更优选地,所述中长杆73与短臂杆72之间的销轴和所述固定限位桩8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套筒81的长度。

本发明中的所述支架锁紧机构包括套在杆外的套筒,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该套筒位于两个拼接短杆之间的销轴外,能够大大地增强拼接处的机械强度,一般来说,带有套筒的区域在实际安装时都会紧贴地面,在所述套筒上可以设置多个辅助固定的结构,如圆环、通孔、尖锥等等。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中长杆73上开设有通孔,可通过所述通孔将所述中长杆固定在地面上,

优选地,在所述中长杆73与长臂杆71之间铰接区域,或者在所述长臂杆71的底端设置有尖锥,以便于将所述支架组件7固定在地面上。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中所示,所述连接柱4包括呈圆柱状的杆身41,在所述杆身4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圆台42,所述圆台42的直径尺寸等于或小于所述安装孔5的内径尺寸;

所述滤网主体3固定在所述杆身41上,所述滤网主体的高度小于或等于两个所述圆台42之间的距离。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转动连接柱4将滤网主体3缠绕在所述杆身41上来调整两个连接柱4之间的滤网主体3长度。

其中,由于杆身41的直径尺寸小于圆台42的直径尺寸,在所述杆身41上缠绕几圈滤网主体,仍然可以将所述连接柱4放置在安装孔内。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杆身41上开设有孔洞43,在所述固定桩1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孔洞43配合用以锁定连接柱4的连接柱锁紧机构。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连接柱锁紧机构包括销杆91,所述销杆91设置在位于固定桩1中的腔体内,所述腔体与安装孔5连通,所述销杆91可沿着所述腔体往复滑动,

所述销杆91从所述腔体中滑出并进入到安装孔5内时,可插入到连接柱4上开设的孔洞43中;每个杆身41上设置的所述孔洞可以有多个,所述销杆91的数量也可以有多个。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销杆91侧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销杆91弹回腔体中的第二弹簧92,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销杆91会一直停留在腔体内,不会伸入到安装孔5内。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柱锁紧机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控制杆93,所述控制杆93顶端从所述固定桩1顶面伸出,其底端与所述销杆91接触,用以推动所述销杆91从腔体中伸出并插入到孔洞43中。

优选地,如图6和图7中所示,在所述控制杆93的底端上设置有斜面,在所述销杆91的后端也设置有斜面,所述控制杆竖直向下移动时,通过两个斜面之间相互作用推动所述销杆91沿着腔体向外移动。

更优选地,在所述圆台42的顶面上设置有标识符号,该符号与杆身41上开设的孔洞位于同一个竖直方向上,与之对应地,在所述固定桩1上的安装孔6附近也设置有与所述销杆9位于同一个竖直方向上的标示符号,以便于调整连接柱在所述安装孔6中的角度方向,便于通过销杆9固定连接柱。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固定桩1上还设置有喷头,用于向种植块地喷施除草剂。

优选地,所述喷头为旋转喷头。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喷头具有多个喷嘴,所述喷嘴孔径大小不同。

其中,由于喷嘴的孔径大小不同,所喷施溶液的距离不同,可以保证种植块地内的植物均能喷施到除草剂。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4中,所述田间管理包括除草、刈割和追肥。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紫花苜蓿越冬之前和次年返青后喷施除草剂,以消除杂草,促进再生。

其中,所述除草剂为用于茎叶的除草剂,如2,4-d丁酯、草甘膦及烯草酮等,喷施量为1~3l/hm2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定植紫花苜蓿的第二年对返青后的紫花苜蓿进行刈割,所述刈割留茬高度为7~10cm。

优选地,在之后每年的紫花苜蓿返青时节对其进行刈割。

更优选地,在每次刈割后对种植块地进行追肥,所述肥料为尿素,施肥量为70~100kg/hm2

在本发明中,利用上述种植方法种植得到的紫花苜蓿,其幼苗成活率提高了30.2%,越冬率提高了39.0%,平均产量提高了68.1%。

实施例

以下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不过这些实例仅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述紫花苜蓿幼苗的培育均是在人工气候室进行。

培育步骤:

(一)培育紫花苜蓿的幼苗:

1)选取祁连山典型草原区生长的紫花苜蓿的幼叶,除去叶片外表灰尘后,选用8%双氧水浸泡15min,再用无菌的双蒸水洗涤,沿紫花苜蓿的幼叶垂直叶片主脉方向剪开2个切口,置于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所述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质量浓度为5m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1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05mg/l的激动素、25g/l的蔗糖和5g/l的琼脂。

2)选择上述得到的颜色淡黄及结构紧密的直径为2~3cm的愈伤组织剥离,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光照与黑暗交替培养,光照强度为1000lux,时间为12h/天,

所述分化培养基的配方为:ms、0.2mg/l的萘乙酸、1.0mg/l的6-苄基腺嘌呤、1.5mg/l的激动素、20mg/l的蔗糖和5g/l的琼脂;

经25天的分化培养,愈伤组织表面长出丛生苗。

3)将上述分化得到的大量丛生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光照和黑暗交替培养,光照强度为2000lux,时间为16h/天。

所述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1.0mg/l的吲哚乙酸、0.2mg/l的萘乙酸、0.2g/l的活性炭、25g/l的蔗糖和5g/l的琼脂。

4)按照以下重量配比配置培养土基质:

混合均匀后加水,调节含水量至60%,然后将培养土装袋,在120℃下高压灭菌90min;

然后将灭菌后的培养土基质自然降温后分装至培养杯,再将上述长出幼根且株高为5~8cm的幼苗转移至装有培养土基质的培养杯中;

将培养杯中的幼苗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继续培养,调节昼夜温度至15~22℃,光照时间为8h/天,光照强度为2000lux,并每隔12天在幼苗叶面喷施浓度为60mg/l的吲哚乙酸稀释液,经过3个月的培育,得到成品苗。

5)将上述紫花苜蓿的成品幼苗移入温室,对温室放风降温,进行炼苗。

(二)选地整地,施加土壤改良剂:

选择地形平坦、土层厚度大于30cm的块地,依次进行机械灭茬、除草、耕翻和疏耙,在耕翻的过程中混合加入土壤改良剂,所述土壤改良剂与待改良土壤的重量比为1:10;在耕翻过程中同时施加除草剂草甘膦,施加量为3l/hm2

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

(三)定植紫花苜蓿幼苗,然后在种植地边缘设置防风固沙装置。

在第一场透雨后定植紫花苜蓿成品幼苗,定植密度为65000株/hm2,然后在种植块地的边缘设置防风固沙装置,并成闭合包围状。

在定植25天后,在种植块地施加磷酸二铵,施加量为150kg/hm2

(四)紫花苜蓿的田间管理

在种植当年越冬之前,喷施除草剂2,4-d丁酯,喷施量为1.2l/hm2

在种植后的第二年,紫花苜蓿返青前喷施除草剂2,4-d丁酯,喷施量为1.2l/hm2

返青时进行刈割,留茬高度为7~10cm,然后追施尿素80kg/hm2

对比例

对比例1

(一)选地整地,施加基肥:

选择地形平坦、土层厚度大于30cm的块地,依次进行机械灭茬、除草、耕翻和疏耙,其中,耕翻深度为20~25cm,在耕翻、疏耙后,对选取的块地进行镇压;

在耕翻的过程中混合加入磷酸二铵,施用量为150kg/hm2

(二)播种及镇压:

于当年5月中下旬或6月上旬,在选取的块地中,播种紫花苜蓿种子,并将肥料施在播种的种子下面4~6cm处,紫花苜蓿的播种量为20kg/hm2

对播种后的块地进行镇压,以利于保墒。

(三)对播种后的地块进行田间管理:

在紫花苜蓿出苗前、块地降雨后,对种植块地进行疏耙处理,并与种植后的第二年7月下旬对返青的紫花苜蓿进行刈割,留茬高度为7~10cm。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所用方法与实施例1所用方法相似,区别仅在于(二)选地整地的过程中,不施加土壤改良剂。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所用方法与实施例1所用方法相似,区别仅在于(二)选地整地的过程中,不在土壤中施加除草剂;(四)田间管理过程中,在紫花苜蓿越冬前和次年返青前均不喷施除草剂。

实验例

实验例1

实施例1和对比例1所种植的紫花苜蓿在雨季结束时,统计分析不同方法的幼苗存活率;于次年春天测定紫花苜蓿的越冬率;并计算第一次刈割后单位面积的产量。其中,

成活率=(存活植株数量/种植植株数量)×100%;

越冬率=(越冬存活的植株/种植植株数量)×100%。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紫花苜蓿的幼苗存活率、越冬率及单位面积干草产量

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所述的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其幼苗成活率较对比例1提高了30.2%,越冬率较对比例1提高了39.0%,单位面积干草产量较对比例1提高了68.1%。

实验例2

雨季结束后,比较分析实施例1与对比例2中紫花苜蓿的幼苗高度增长量,结果显示,实施例1中幼苗平均增长量为62.8cm,对比例2中幼苗的平均增长量为45.7cm,实施例1中幼苗增长量较对比例2提高了37.4%。

实验例3

定植紫花苜蓿次年第一次刈割前,统计实施例1和对比例3种植的紫花苜蓿的株高;第一次刈割后,统计实施例1和对比例3种植得到的单位面积紫花苜蓿干草的重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紫花苜蓿的株高及单位面积干草产量

由表2可知,实施例1种植得到的紫花苜蓿的株高和第一次刈割后单位面积干草产量较对比例3分别提高了13.8%和16.4%。本发明人不受任何理论束缚的认为,除草剂的施用减少了杂草与紫花苜蓿的生长竞争,有效促进了紫花苜蓿的迅速增长。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使得幼苗成活率提高至93.9%,越冬率提高至98.3%,单位面积干草产量提高了68.1%。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