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网电线杆架设装置所用固定抱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0386发布日期:2018-12-08 05:3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电网电线杆架设装置所用固定抱箍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线杆架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电网电线杆架设装置所用固定抱箍。

背景技术

在电线杆架设装置中,经常会用到抱箍,常用的抱箍包括马蹄形的上抱箍和马蹄形的下抱箍,上抱箍和下抱箍的直线部设有螺栓孔,上抱箍和下抱箍将电线杆抱住后利用螺栓将电线杆锁紧。采用这种方式,无论是锁紧电线杆还是松开电线杆都需耗费很大的力气,人力成本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力电网电线杆架设装置所用固定抱箍,能自动锁紧电线杆,且夹紧效果良好,方便好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力电网电线杆架设装置所用固定抱箍,包括马蹄形的固定下抱箍和马蹄形的固定上抱箍,固定下抱箍的两个直线部设有通孔,固定下抱箍的下端设有第一气缸;固定上抱箍的两个直线部设有金属体,固定上抱箍的其中一个直线部与固定下抱箍的其中一个直线部铰接,固定上抱箍绕着铰接轴转动可夹紧电线杆或松开电线杆;还包括电磁铁和拉线,电磁铁放置在固定下抱箍的两个直线部且位置与金属体对应,拉线的中部与第一气缸的端头连接,拉线的两头分别穿过两个通孔连接在电磁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第二气缸;固定下抱箍铰接端的直线部与第二气缸的一端铰接,固定上抱箍的中部设有连杆,连杆的端头与第二气缸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气缸伸出能使固定上抱箍绕铰接轴旋转来夹紧电线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第一气缸的端头设有卡线模块,卡线模块包括壳体和第一滑轮,壳体的一端与第一气缸的端头连接,壳体为中空结构,两个第一滑轮上下设于壳体内,拉线设于两个第一滑轮的滑槽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固定下抱箍的直线部内设有第二滑轮,第二气缸拉动拉线时,通孔内的拉线绕第二滑轮拉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固定抱箍的电力电网电线杆架设装置,包括架体、固定抱箍、滑动抱箍、滑台和滑块;滑台设在架体的两侧,滑块设在滑台上,两个滑块分别套接在固定下抱箍两个直线部的端头,固定抱箍用于抱紧电线杆的尾端;架体的首端两侧设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上部套接滑动抱箍的两端,电线杆能在滑动抱箍内来回伸缩;滑动抱箍套接轴轴心相对于架体的高度要高于固定抱箍套接轴轴心相对于架体的高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力电网电线杆架设装置所用固定抱箍,使用时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并吸住金属体,然后第一气缸伸出拉动拉线从而使固定上抱箍和固定下抱箍牢牢地将电线杆夹紧,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固定抱箍打开状态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固定抱箍关闭状态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卡线模块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电力电网电线杆架设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固定下抱箍100,下抱箍直线部110,通孔111,第一气缸120,第二滑轮130,固定上抱箍200,上抱箍直线部210,金属体211,连杆220,电磁铁300,拉线400,第二气缸500,卡线模块600,壳体610,第一滑轮620,架体710,固定抱箍720,滑动抱箍730,滑台740,滑块750,支撑板760,电线杆770,间隙8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马蹄形的固定下抱箍100和马蹄形的固定上抱箍200,下抱箍直线部110设有通孔111,固定下抱箍100的下端设有第一气缸120。

上抱箍直线部210设有金属体211,其中一个上抱箍直线部210与一个下抱箍直线部110铰接,固定上抱箍200绕着铰接轴转动可夹紧电线杆770或松开电线杆770。

还包括电磁铁300和拉线400,电磁铁300放置在下抱箍直线部110上且位置与金属体211对应,拉线400的中部与第一气缸120的端头连接,拉线400的两头分别穿过两个通孔111连接在电磁铁300上。

使用时,固定上抱箍200和固定下抱箍100抱住电线杆770,电磁铁300通电,通电后的电磁铁300吸住金属体211,然后第一气缸120伸出,第一气缸120伸出拉扯拉线400,使拉线400拉扯电磁铁300,从而使固定上抱箍200和固定下抱箍100夹紧电线杆770。

作为公知常识,传统的上抱箍与下抱箍想要夹紧电线杆,在抱箍抱住电线杆之后,必须在上抱箍直线部和下抱箍直线部之间留出一定的间隙,这样才能保证在上螺栓后的螺栓预紧力能作用在固定上抱箍和固定下抱箍上,从而使上抱箍和下抱箍夹紧电线杆。

因此,本发明的固定上抱箍200和固定下抱箍100在夹紧电线杆770后,上抱箍直线部210和下抱箍直线部110之间留出的间隙800只需大于电磁铁300的厚度即可。

本发明在电磁铁300通电后能夹紧电线杆770,电磁铁300断电后,固定上抱箍200又能打开,不影响电线杆770的拆装。

事实上本发明原本只需在非铰接端的下抱箍直线部110设电磁铁300即可实现功能,但是本发明依然在两个下抱箍直线部110设置电磁铁300,这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第一气缸120能对称施力,避免单向受力造成的扭力问题。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气缸500。设有铰接端的下抱箍直线部110与第二气缸500的一端铰接,固定上抱箍200的中部设有连杆220,连杆220的端头与第二气缸500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气缸500伸出能使固定上抱箍200绕铰接轴旋转夹紧电线杆770。第二气缸500的设置能使本发明实现全自动化,实现过程如下:

需要夹紧时,第二气缸500伸出,并伸出到预设位置后给电磁铁300发送信号,电磁铁300接收信号后通电,电磁铁300通电后给第一气缸120发送信号,第一气缸120接收到信号后伸出;需要放松时,第一气缸120收缩,并收缩到预设位置后给电磁铁300发送信号,电磁铁300接收到信号后断电,电磁铁300断电后给第二气缸500发送信号,第二气缸500检测到信号后收缩打开固定上抱箍200。

优选的,第一气缸120的端头设有卡线模块600,卡线模块600包括壳体610和第一滑轮620,壳体610的一端与第一气缸120的端头连接,壳体610为中空结构,两个第一滑轮620上下设于壳体610内,拉线400设于两个第一滑轮620的滑槽之间。这种设置的拉线400并不与第一气缸120的端头固定死,而是活动连接在第一气缸120的端头,拉线400可以在第一气缸120的端头来回滑动,当第一气缸120伸出顶住拉线400时,拉线400可在第一滑轮620上来回滑动从而调整拉线400的位置,此种方式能有效避免拉线400两头相对于第一气缸120端头不对称时产生的扭矩问题,使本固定抱箍720的受力更为合理,增加使用寿命;而且这种设置还更利于均衡两个上抱箍直线部210的受力,使夹紧效果更好。

优选的,下抱箍直线部110内设有第二滑轮130,第二气缸500拉动拉线400时,通孔111内的拉线400绕第二滑轮130拉动。第二滑轮130的目的主要是避免拉线400与固定下抱箍100接触,来回拉扯从而造成断裂。第二滑轮130还能起到减小拉线400拐弯时的摩擦力。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固定抱箍的电力电网电线杆架设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架体710、固定抱箍720、滑动抱箍730、滑台740和滑块750。滑台740设在架体710的两侧,滑块750设在滑台740上,两个滑块750分别套接在下抱箍直线部110的端头,固定抱箍720用于抱紧电线杆770的尾端。架体710的首端两侧设有支撑板760,两个支撑板760的上部套接滑动抱箍730的两端,电线杆770能在滑动抱箍730内来回伸缩。滑动抱箍730套接轴轴心相对于架体710的高度要高于固定抱箍720套接轴轴心相对于架体710的高度。其中固定抱箍720即为本发明所述固定抱箍。

使用时,滑块750在滑台740上来回滑动,由于滑动抱箍730相对于架体710的高度要高于固定抱箍720相对于架体710的高度,所以电线杆770是左低右高(所述左、右以图4所示作为参考)成一定角度横躺在架体710上,再由于固定抱箍720与滑块750是套接,滑动抱箍730与支撑板760也是套接,且电线杆770能在滑动抱箍730内来回滑动,所以,当滑块750由远及近向滑动抱箍730靠近时,相当于固定抱箍720抱住电线杆770的尾端向滑动抱箍730靠近,因此电线杆770相对于架体710的角度会越来越大直至树立起来。

由于电线杆770树立之后需要松开固定抱箍720和滑动抱箍730将架体710挪开,如果采用传统的抱箍,此时拧松抱箍上的螺栓会非常吃力,尤其是电线杆770出现一定的偏角对抱箍产生一定的扭力时,拧松螺栓则更加困难。而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固定抱箍720后,无论电线杆770是否对固定抱箍720产生扭力,都能非常轻松实现松开固定抱箍720,节省了不少人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