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田养殖禾花鱼的技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55883阅读:15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类,特征是一种水稻田养殖禾花鱼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稻田种植是单种、单收。由于耕地少,有限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农民种植水稻,一般除虫害靠农药,除草靠除草剂,对青蛙和蟾蜍等蛙科动物有毁灭性的危害,有许多地区蛙科动物急剧减少,甚至频临灭绝的边缘。虫害越来越严重,农药用量越来越大,大米的农药含量严重超标。而运用综合立体种植水稻、养殖鱼就可同时获得多种经营的收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立体种植水稻、养殖鱼过程中不使用农药杀虫,靠灯光把青蛙、蟾蜍等蛙科动物吸引到水稻田里及放养禾花鱼来消灭害虫,用它们的排泄物作肥料。养田又养鱼,鱼吃水田里的昆虫快长快大,当水稻抽穗扬花时,掉下的花瓣被鱼当成美食。形成种养良性循环。鱼味鲜美,水稻田又可除虫,保植达到稻、鱼双丰收的一种水稻田养殖禾花鱼的技术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水稻田养殖禾花鱼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方法:

步骤1,稻田选址:

a.种植水稻的水源为无污染水源;

b.要直接从主干水渠引水进稻田;

c.距其他的水稻田或农田至少200米;

d.稻田远离城区、工矿区、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

步骤2,稻田整理:在稻田设有长ⅹ宽ⅹ深为100ⅹ80ⅹ60cm的水坑一个以上,沿稻田的田埂四周设有深50cm,宽60cm的水沟一条以上;

步骤3,灯光诱蛙:安装太阳能、光能聚虫灯,灯间距为20ⅹ30米,用10~40瓦的灯泡,日光灯和白炽灯间隔设置,在灯光反射区放置反光玻璃;

步骤4,水稻田的布置:水稻田环边有不外泄漏水的田埂,水田里至少可储水60cm的水深;

步骤5,水稻种植:

a.在稻田里种植水稻后,水深保持在60cm,稻苗返青即可放鱼,放鱼的品种是鲤鱼类的禾花鱼;

b.人工除草,按传统的人工踩田除杂草,免用化学除草剂;

c.用太阳能光能灯灭虫,灯聚虫杀虫,禁用化学灭虫剂;

d.用微生物菌类,净化水质,用em微生物按1/1000兑水喷禾苗;

e.施用经晒干处理的农家肥;

f.水稻收储:水稻成熟后,采用单收、单打、单储、单加工大米,选用5公斤和/或10公斤的环保材料包装袋包装大米。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如下:

1.水稻田适宜于鱼、青蛙和蟾蜍等蛙科动物繁育生长:稻田水位适宜,光照充足,加上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光和作用,溶氧充足,繁衍生许多昆虫,非常有利于鱼、青蛙和蟾蜍等许多蛙科动物生长。a.环境适宜:水稻田水浅温度高,水稻疏密有间,既能为鱼、青蛙和蟾蜍等遮光遮阴,又能为提供活跃的空间,有利于鱼、青蛙和蟾蜍等蛙类繁育生长。b.溶氧充足:水稻田中溶氧一般在每升32毫克左右,是池塘水体的5~6倍。充足的氧气是鱼、青蛙和蟾蜍等蛙类繁育生长的保证。c.饵料丰富:据统计:稻田水中已知浮生动物有107种,藻类20多种,还有大量的底栖动物。稻田中的各种昆虫均是青蛙和蟾蜍等蛙类的佳肴,这就保证了青蛙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

2.消灭虫害:水稻田中绝大部分昆虫是鱼、青蛙和蟾蜍等蛙类的美食佳肴。青蛙和蟾蜍等是两栖类肉食动物,活动于陆地,活跃于水中,是捕食稻田害虫的高手,一只成年青蛙每年可捕食约20000只昆虫,一只成年蟾蜍捕食昆虫量是青蛙的3倍。它们喜食的昆虫有: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包虫、稻叶蝉、蝼蛄、稻蝗等,这些均是对水稻危害极大的害虫。

3.提高大米品位:鱼、青蛙和蟾蜍等可吃掉大量害虫,水稻不用打农药。青蛙和蟾蜍等还可起到保肥作用:它们所捕食的害虫,有的直接危害稻子,有的虽然不直接危害稻子,但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消耗掉各种肥料养分和氧气,因而在减少耗肥因子的同时起到了保肥作用。还有鱼、青蛙和蟾蜍等在生长过程中所排出来的粪便含有丰富的氮、磷、钾,仅使用少量的农家肥,这种无农药、无化肥生产出来的大米是品位极高的纯天然大米。

4.保护生态平衡:由于杀虫剂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水稻田里的鱼、青蛙和蟾蜍及其他的水生动物急剧减少,有的地区已濒临灭绝的边缘,有的地区很少能听到青蛙的叫声,而水稻田里的昆虫数量却越来越大,抗药性也越来越强,生态严重失衡。由于虫蛾有趋光性用灯光把虫蛾吸引到水稻田里,由鱼青蛙和蟾蜍来消灭害虫,吸引青蛙和蟾蜍进入稻田里生活寻食。不仅杜绝了杀虫剂的使用和费用,也使生态平衡得以恢复。

5.水稻田放养禾花鱼,鱼吃水田里的微生物,促进鱼生长。

6.灯光诱虫,虫掉入水田中喂饱禾花鱼。

7.鱼排出的粪便返养稻田,对水稻促生快长。

8.由于全程种植有机化、无害化,水田肥力增长,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1).设计好围子材料的高度和围子的坡度:利用灯光吸引青蛙和蟾蜍进入稻田,关键是围栏材料的高度和围子的坡度的设置。如果围子材料的高度太高,坡度太陡峭,即使水稻田里设置的灯光再好,青蛙和蟾蜍也进不去水稻田里;如果围子的材料太短太低,坡度太小,随着水稻的不断长高,青蛙和蟾蜍进入稻田后还可出来。围子用竹木片或围网做成。围子材料的高度不低于1.2米,向水稻田内倾斜的坡度25度左右最为适宜。这样的设计,青蛙和蟾蜍容易进入稻田,却无法出来。

(2).调整好灯距与鱼、青蛙、蟾蜍及昆虫的比例:青蛙和蟾蜍是农作物的忠诚卫士。每只成年青蛙每年能消灭20000多只昆虫,而蟾蜍的灭虫能力是青蛙的3倍。灯距的设置为20米左右,每亩地用12瓦的灯泡8~9只,白炽灯泡和日光灯泡间隔设置。由于地域的不同,鱼、青蛙、蟾蜍与昆虫的多少也不同,这样的设置,一个半月左右,每亩地就可吸引青蛙300只以上,蟾蜍60只以上,这就足以消灭掉水稻田里的害虫。

(3).放养禾花鱼选用鲤鱼类禾花鱼,放养比例每亩放6600尾鱼苗,在禾苗插下返青苗时放鱼。

(4).青蛙和蟾蜍的防逃问题:鱼、青蛙和蟾蜍的外逃跑能力都很强,所以防止它们外逃跑是一个重要问题。第一,稻田埂不得低于80公分,因为围子是设置在稻田埂上,如果稻田埂太低,随着水稻的长高,青蛙就会顺着水稻爬到顶部逃到围子外边。第二,刮风下雨天要经常检查围子。刮风下雨容易给围子造成破坏,风大能够吹倒或吹坏了围子,雨大或连雨天冲坏了围子某一部分,所以刮风下雨天气一定要频繁巡视围子。第三,要防止老鼠等咬坏围子,以免鱼、青蛙和蟾蜍顺着咬坏的地方外逃跑。

实现稻鱼双丰收,还采取如下措施:

(1).水源要保证无任何污染,以保证水质。

(2).要直接从主干水渠直接引水进稻田不要引进经过他人稻田的水流,以免被其水流中的残余化肥和农药等成分污染水稻以及危及鱼、青蛙和蟾蜍的生存。

(3).距他人的水稻田或农田至少100米,以免被他人打农药时风中飘散的农药污染稻田。

(4).除草一定要人工除草,禁用一切化学合成的药剂。

(5).要远离城区、工矿区、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要选择空气新鲜和环境洁净的地方。

(6).主要依靠鱼、青蛙和蟾蜍灭虫,禁用一切化学合成制剂灭虫。

(7).禁用一切化学肥料,可适量的使用没受过工业污水污泥污染的农家肥。

(8).水稻成熟后,采用单收、单打、单储、单加工,包装选用环保材料包装袋,防止二次污染。要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和制度,确保蛙田大米的生产全程规范化、标准化。

(9).水田中含硫铁成份高,则黄浊,时间长也混浊,易生害虫,为此,用em微生物菌液配水1/1000的比例喷稻苗,达到除虫、除浊,加快水稻分薛快长。

实施例2,采用在稻田中养殖鱼、养殖蛙科动物,利用鱼蛙科动物消灭稻田中的害虫,排泄物作水稻的肥料,生产真正的纯天然大米。为保证水稻田放养禾花鱼方法的顺利实施,还应做好如下工作:

(1).稻田选址:

a.种植水稻的水源为无污染水源,

b.要直接从主干水渠引水进稻田,

c.距其他的水稻田或农田至少100米,

d.稻田远离城区、工矿区、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

(2).稻田整理:在稻田入水口处设有一个长ⅹ宽ⅹ深为100ⅹ80ⅹ60cm的水坑,沿稻田的田埂四周环边设有一条深50cm,宽60cm的水沟。

(3).灯光诱蛙:

a.在水稻田四周用薄膜做围子,围子高为1.2~1.5米,向水稻田内倾斜,倾斜度为30度,围子内四周设置照明灯,灯间距为20~30米,用普通12瓦的灯泡,日光灯和白炽灯间隔设置,在灯光反射区放置反光玻璃;

b.在水田四边角和水田中间安装太阳能、光能聚光灯柱,灯柱挂太阳能、光能灯具。

(4).水稻种植:

a.在稻田里种植水稻后,水深保持在60cm,

b.人工除草,禁用化学除草剂,

c.依靠蛙科动物灭虫,禁用化学灭虫剂,

d.禁用化学肥料,适量使用农家肥;

e.用对水比例1/1000的em微生物菌喷施到禾苗。

(5).水稻收储:水稻成熟后,采用单收、单打、单储、单加工,包装选用环保材料包装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