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蛭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52554发布日期:2019-05-15 21:35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蛭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马鳖,属环节动物门,蛭纲,颚蛭目,水蛭科,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水蛭含有水蛭素,能延缓和阻碍血液凝固,从而有抗凝血作用。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药材水蛭养殖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新兴产业,要把它养活并不困难,但是繁育成活率较低,不能进行高密度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水蛭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蛭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水蛭的育苗:选取健康的种蛭进行培育,将种蛭投入产床进行繁殖,25-35天后采收卵茧,将采集的卵茧放入孵化室,控制孵化室温度为28-31℃、湿度为75-85%进行孵化,孵化时对卵茧进行光照,孵出幼苗;

(2)水池的处理:将水池设置深水区和浅水区,在水池中设置岸坡,在岸坡上种植阔叶类水草,便于水蛭栖息,在水中种植水草,增加水中溶氧量,调节池水的ph为7.0-9.0,在池中按每亩投放250-350kg螺狮,让其自然生长繁育,为水蛭提供动物性饵料;

(3)水蛭苗的放养:将孵出的水蛭幼苗按15-25万尾/亩投放入水池,为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每5-7天向池中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25cm,每月向池中投入螺狮220-250kg/亩进行喂养;

(4)水位控制:在3—5月水深控制在0.6—0.8米,6—8月份水深控制在1.2—1.4米,9—10月份水深控制在0.8—1.0米,11—2月水深控制在0.5-0.7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改进养殖方法,提高了养殖水蛭时的成活率,增加了养殖密度,增加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水蛭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蛭的育苗:选取健康的种蛭进行培育,将种蛭投入产床进行繁殖,25天后采收卵茧,将采集的卵茧放入孵化室,控制孵化室温度为28℃、湿度为75%进行孵化,孵化时对卵茧进行光照,孵出幼苗;

(2)水池的处理:将水池设置深水区和浅水区,在水池中设置岸坡,在岸坡上种植阔叶类水草,便于水蛭栖息,在水中种植水草,增加水中溶氧量,调节池水的ph为7.0,在池中按每亩投放250kg螺狮,让其自然生长繁育,为水蛭提供动物性饵料;

(3)水蛭苗的放养:将孵出的水蛭幼苗按15万尾/亩投放入水池,为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每5天向池中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cm,每月向池中投入螺狮220kg/亩进行喂养;

(4)水位控制:在3月水深控制在0.6米,6月份水深控制在1.2米,9月份水深控制在0.8米,11月水深控制在0.5米。

实施例2

一种水蛭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蛭的育苗:选取健康的种蛭进行培育,将种蛭投入产床进行繁殖,35天后采收卵茧,将采集的卵茧放入孵化室,控制孵化室温度为31℃、湿度为85%进行孵化,孵化时对卵茧进行光照,孵出幼苗;

(2)水池的处理:将水池设置深水区和浅水区,在水池中设置岸坡,在岸坡上种植阔叶类水草,便于水蛭栖息,在水中种植水草,增加水中溶氧量,调节池水的ph为9.0,在池中按每亩投放350kg螺狮,让其自然生长繁育,为水蛭提供动物性饵料;

(3)水蛭苗的放养:将孵出的水蛭幼苗按25万尾/亩投放入水池,为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每7天向池中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5cm,每月向池中投入螺狮250kg/亩进行喂养;

(4)水位控制:在5月水深控制在0.8米,8月份水深控制在1.4米,10月份水深控制在1.0米,2月水深控制在0.7米。

实施例3

一种水蛭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蛭的育苗:选取健康的种蛭进行培育,将种蛭投入产床进行繁殖,30天后采收卵茧,将采集的卵茧放入孵化室,控制孵化室温度为30℃、湿度为80%进行孵化,孵化时对卵茧进行光照,孵出幼苗;

(2)水池的处理:将水池设置深水区和浅水区,在水池中设置岸坡,在岸坡上种植阔叶类水草,便于水蛭栖息,在水中种植水草,增加水中溶氧量,调节池水的ph为8.0,在池中按每亩投放300kg螺狮,让其自然生长繁育,为水蛭提供动物性饵料;

(3)水蛭苗的放养:将孵出的水蛭幼苗按20万尾/亩投放入水池,为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每6天向池中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cm,每月向池中投入螺狮240kg/亩进行喂养;

(4)水位控制:在4月水深控制在0.7米,7月份水深控制在1.3米,9月份水深控制在0.9米,1月水深控制在0.6米。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蛭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蛭的育苗;(2)水池的处理;(3)水蛭苗的放养;(4)水位控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改进养殖方法,提高了养殖水蛭时的成活率,增加了养殖密度,增加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饶耀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德月亮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7.11.02
技术公布日:2019.05.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