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防尘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1208阅读:9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尾矿库防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矿库防尘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具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中,人们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矿区的最大污染源是尾矿库,而尾矿库的扬尘污染尤为突出。尾矿库类似于人造沙漠,一般小则数万平方米,大则数百万平方米,由于尾砂颗粒之间缺乏粘性,尾矿库的堆积坝外坡面和库区干滩面经长期的风吹日晒,每逢干燥刮风季节,库区粉尘漫天飞扬,大量扬尘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尾矿库附近的居民在旱季、风季受尾矿粉尘污染影响较大。如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库,尾砂中含有毒有害物,其污染将更为严重。因此,扬尘防治成为矿山生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

目前,尾库矿防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扬尘抑制剂法,该方法是将表面分子活性剂喷洒在尾矿库表面,使尾矿表面长时间内保持润湿,减小飞扬,起到防尘作用。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尾矿库库区干滩面的防尘,对于尾矿库堆积坝外坡面的防尘则不太适用,因为该方法的缺点是有效作用时间较短,需经常喷洒,整体费用较高。一个尾矿库一般使用几年或十几年,有的甚至几十年,如果尾矿库堆积坝外坡面采用该方法防尘,耗费人力、物力、费用巨大。(2)喷淋法或洒水法或水幕法,该类方法是向尾矿干燥的坝面、滩面喷水或向空中喷射形成一道水幕将尘源和污染区隔开。该类方法的缺点是需设置加压泵站、铺设管道和喷头,增加工程投资,另外需要大量用水,浪费水资源,且运行成本高。(3)表面固化防尘法,该方法是一种物理法和化学法相结合的尾矿防尘方法。它采用活性材料与尾矿混合,铺设在尾矿库表面,防止尾矿飞扬。该方法缺点是施工工艺复杂,大面积使用成本高。(4)防尘网法,该方法是在尾矿库表面覆盖防尘网,起到防尘作用。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尾矿库库区干滩面的防尘,对于尾矿库堆积坝外坡面的防尘则不太适用,因为堆积坝外坡面施工防尘网难度大。该方法缺点是防尘网耐久性差,且风速较大时,防尘网固定不牢时,易被大风吹起,防尘效果不理想。(5)覆土绿化法,该方法是在尾矿库表面覆土进行植被绿化。该方法缺点是需要铺设大量耕植土,破坏生态环境。其法适用于尾矿库堆积坝外坡面和闭库后的复垦绿化,对于运行中尾矿库干滩坡面的暂时防尘不适用。(6)多管放矿防尘法,该方法是在坝顶采取多管均匀放矿,保持滩面湿润,提高起动风速,减少粉尘飞扬。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尾矿库库区干滩面的防尘,对于尾矿库堆积坝外坡面的防尘不适用。但对于大型尾矿库来说,坝轴线一般长约成百上千米,有的甚至达几公里,需要分不同筑坝区段运行,对于非放矿区段,又无法达到防尘目的。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简单、施工方便、原材料容易获取、成本低廉且效果显著的尾矿库防尘的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尾矿库库区干滩面的防尘,而且适用于尾矿库堆积坝外坡面的防尘,甚至适用于闭库后尾矿库的生态恢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尾矿库防尘的方法,在尾矿库区内播种草种,所述草种为毛叶苕子和/或苜蓿草。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草种为毛叶苕子和苜蓿草的混合物,毛叶苕子和苜蓿草的质量比为(1~5):(0.5~3),优选为(2~4):(1~1.5),进一步优选为2:1。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播种的方式采用条播、点播或撒播,优选采用成片撒播的方式;

优选地,播种量为1~6kg/亩,优选为2~5kg/亩,进一步优选为3~4kg/亩。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在播种草种之前,还包括洒水的步骤,通过洒水湿润尾砂,为草种发芽提供适宜的湿度。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在洒水之前,还包括翻松的步骤,翻松深度为1~7cm,优选为2~6cm,进一步优选为3~5cm。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在播种草种之后,立即进行覆盖,并保持尾砂湿润,覆盖尾砂的厚度为1~7cm,优选选为2~6cm,进一步优选为3~5cm。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在出苗期间,根据表层尾砂湿度情况,进行浇水,保持尾砂湿润。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在幼苗期间,根据表层尾砂湿度情况,进行浇水,保持尾砂湿润。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平整后的尾矿库区滩面和/或坡面进行翻松和洒水;然后进行播种毛叶苕子和/或苜蓿草的草种;播种之后,立即进行覆盖,并保持表层尾砂湿润;在出苗和幼苗期间,均需保持表层尾砂湿润。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干燥后的尾矿库区滩面和/或坡面进行平整,形成向库内的顺坡以利于排水;

(b)将平整后的滩面和/或坡面进行翻松,翻松的深度优选为3~5cm;

(c)翻松之后进行洒水,通过洒水以湿润尾砂,为草种发芽提供适宜的湿度;

(d)采用条播、点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的草种优选为质量比(2~4):(1~1.5)的毛叶苕子和苜蓿草的混合草种,播种量优选为3~4kg/亩;

(e)播种之后,立即进行覆盖,并保持表层尾砂湿润,覆盖尾砂的厚度优选为3~5cm;

(f)在出苗和幼苗期间,根据表层尾砂湿度情况,进行浇水,保持尾砂湿润,成长一周后,自然生长,起到防尘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尾矿库绿化防尘的方法,该方法根据尾矿库的极端环境条件,选取了适合该环境生长的草种毛叶苕子和/或苜蓿草,对于尾矿库复杂逆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起到良好的抑制尾矿砂扬尘的作用,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强,生态友好,成本低的特点。

2、本发明技术简单、施工方便、原材料来源广且容易获取、成本低廉且效果显著,有利于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本发明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尾矿库库区干滩面的防尘,又可适用于尾矿库堆积坝外坡面的防尘,甚至适用于闭库后尾矿库的生态恢复;对于改善库区周边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起到良好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方式中所用的技术手段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即可。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尾矿库防尘的方法,在尾矿库区内播种草种,所述草种为毛叶苕子和/或苜蓿草。

根据尾矿库的极端环境条件,草种种类选择的适当与否成为尾矿库绿化防尘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本发明经过长期的试验对比,发现毛叶苕子和草苜蓿两种植物适合于此环境的生长,对于尾矿库复杂逆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起到良好的抑制尾矿砂扬尘的作用,抑尘效果好,有效缓解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扬尘抑制剂法、喷淋法或洒水法或水幕法、防尘网法、多管放矿防尘法等,存在的成本高、工艺复杂、防尘效果不理想和适用范围窄的问题。

其中,毛叶苕子根系发达,主根深达0.5~1.2m,耐力较强,秋季–5℃的霜冻下仍能正常生长,耐旱力和耐贫瘠性也较强,在年雨量不少于450mm地区均可栽培。并且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沙壤及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潮湿,适宜ph5-8,在红壤及含盐0.25%的轻盐化土壤均可正常生长。

苜蓿草为一年或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喜阳,喜湿,生命力强,截一段栽种可长即出新的一株。并且耐寒力强,冬季-30℃可安全度过,有雪覆盖时,-40℃也可耐过,苜蓿根系发达,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深层水分,抗旱能力和再生能力也较强。此外,其还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还可改善土壤结构,而且不引起二次污染。

因此,将毛叶苕子和/或苜蓿草选作播种在尾矿库的草种,不仅能起到良好的绿化防尘效果,而且可操作性强,生态友好,整体费用低;同时技术简单、施工方便、原材料来源广且容易获取,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尾矿库库区干滩面的防尘,又可适用于尾矿库堆积坝外坡面的防尘,甚至适用于闭库后尾矿库的生态恢复;对于改善库区周边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起到良好的作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草种为毛叶苕子和苜蓿草的混合物,毛叶苕子和苜蓿草的质量比为(1~5):(0.5~3),优选为(2~4):(1~1.5),进一步优选为2:1。

本发明中的草种优选采用的是毛叶苕子和苜蓿草的混合草种,其中毛叶苕子和苜蓿草的质量比典型但非限制的可以为:1:1、1:1.5、1:2、1:2.5、1:3、2:0.5、2:1、2:1.5、2:3、3:0.5、3:1、3:2、4:1、4:3、5:2或5:3。采用混合草种,不仅可降低成本,性价比高,而且能达到更好的防尘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播种的方式采用条播、点播或撒播,优选采用成片撒播的方式;

优选地,播种量为1~6kg/亩,优选为2~5kg/亩,进一步优选为3~4kg/亩。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播种草种之后,立即进行覆盖,并保持表层尾砂湿润,覆盖尾砂的厚度为1~7cm,优选选为2~6cm,进一步优选为3~5cm。

播种草种过程中,播种的方式可以采用条播、点播或撒播,但是为了保证尾矿库干滩面的防尘效果,建议采用成片撒播的方式。本发明中对于条播时垄幅宽、垄间距等没有特殊的限制,对于点播时每亩点播的穴数、每穴点播的种子粒数等没有特殊的限制;而无论采用何种播种的方式每亩的播种量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可以为1kg/亩、2kg/亩、3kg/亩、4kg/亩、5kg/亩或6kg/亩。

无论选择何种方法播种,播种后必须立即进行覆盖,并保持表层尾砂湿润,以利于出苗。毛叶苕子顶土能力比较强,一般可覆土3~5cm,对于墒情差的地,可适当探墒播种。本发明中,覆盖尾砂的厚度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可以为1cm、2cm、3cm、4cm、5cm、6cm或7cm。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播种草种之前,还包括洒水的步骤,通过洒水湿润表层尾砂,为草种发芽提供适宜的湿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洒水之前,还包括翻松的步骤,翻松深度为1~7cm,优选为2~6cm,进一步优选为3~5cm。

在播种草种之前,包括依次进行的对种植地平整、翻松和洒水的步骤。

可选地,对干燥后的放矿滩面进行简单平整,形成向库内的顺坡以利于排水;同时平整过程中也可以消除潜在的地质隐患。平整时,视滩面承载力情况,可采用人工或小型推土机作业。

然后,翻松表层滩面,翻松深度决定播种深度,如播种深度太深,草种发芽出土时间较长,为尽快使草种发芽出土成株起到防尘作业,采用小型翻土机翻松,翻松深度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可以为1cm、2cm、3cm、4cm、5cm、6cm或7cm。在翻松之后,可采用洒水器进行洒水,以湿润滩面,为草种发芽提供适宜的湿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出苗期间,根据表层尾砂湿度情况,进行浇水,保持尾砂湿润。在幼苗期间,根据表层尾砂湿度情况,进行浇水,保持尾砂湿润。

在播种之后立即进行覆盖,覆盖之后还包括后期的抚育和管理措施,定期观察植被的长势,还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其中主要的是在出苗阶段和幼苗阶段要保持种植地的湿润。

出苗期一般为一周至十天左右,出苗期间根据表层尾砂的湿度情况,适时的进行浇水,保持尾砂湿润即可。同样,幼苗期也要根据表层尾砂的湿度情况,适时的进行浇水,保持尾砂湿润,确保幼苗的成活率。成长一周后,可自然生长,起到防尘的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平整后的尾矿库区滩面和/或坡面进行翻松和洒水;然后进行播种毛叶苕子和/或苜蓿草的草种;播种之后,立即进行覆盖,并保持表层尾砂湿润;在出苗和幼苗期间,均需保持表层尾砂湿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干燥后的尾矿库区滩面和/或坡面进行平整,可通过人工或小型推土机进行平整,形成向库内的顺坡以利于排水;

(b)将平整后的滩面和/或坡面进行翻松,可采用小型翻土机进行翻松,翻松的深度优选为3~5cm;

(c)翻松之后进行洒水,可采用洒水器进行洒水,以湿润滩面和/或坡面,为草种发芽提供适宜的湿度;

(d)在播种之前将毛叶苕子和苜蓿草混合,采用条播、点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优选采用成片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的草种优选为质量比(2~4):(1~1.5)的毛叶苕子和苜蓿草的混合草种,播种量优选为3~4kg/亩;

(e)播种之后,立即进行覆盖,并保持表层尾砂湿润,以利于出苗,覆盖尾砂的厚度优选为3~5cm;

(f)在出苗和幼苗期间,根据表层尾砂湿度情况,进行浇水,保持尾砂湿润,确保幼苗成活率;成长一周后,可自然生长,起到防尘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尾矿库防尘的方法,是一种技术简单、经济合理、效果显著的绿化防尘方法,该方法通过简单的平整、翻松、洒水、播种、覆盖以及出苗和幼苗期间的浇水作业,即可实现显著的防尘效果,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并且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尾矿库库区干滩面的防尘,又可适用于尾矿库堆积坝外坡面的防尘,甚至适用于闭库后尾矿库的生态恢复。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尾矿库防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干燥后的放矿滩面,采用小型推土机进行平整,形成向库内的顺坡以利于排水;

(b)将平整后的滩面采用小型翻土机进行翻松,翻松的深度为3cm;

(c)翻松之后采用洒水器进行洒水,以湿润滩面,为草种发芽提供适宜的湿度;

(d)在播种之前将毛叶苕子和苜蓿草混合,采用成片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的草种为质量比2:1的毛叶苕子和苜蓿草的混合草种,播种量为4kg/亩;

(e)播种之后,立即进行覆盖,并保持表层尾砂湿润,以利于出苗,覆盖尾砂的厚度为3cm;

(f)在出苗和幼苗期间,根据表层尾砂湿度情况,进行浇水,保持尾砂湿润,确保幼苗成活率;成长一周后,可自然生长,起到防尘效果。

实施例2

一种尾矿库防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干燥后的放矿滩面,采用小型推土机进行平整,形成向库内的顺坡以利于排水;

(b)将平整后的滩面采用小型翻土机进行翻松,翻松的深度为5cm;

(c)翻松之后采用洒水器进行洒水,以湿润滩面,为草种发芽提供适宜的湿度;

(d)在播种之前将毛叶苕子和苜蓿草混合,采用成片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的草种为质量比4:1.5的毛叶苕子和苜蓿草的混合草种,播种量为3kg/亩;

(e)播种之后,立即进行覆盖,并保持表层尾砂湿润,以利于出苗,覆盖尾砂的厚度为5cm;

(f)在出苗和幼苗期间,根据表层尾砂湿度情况,进行浇水,保持尾砂湿润,确保幼苗成活率;成长一周后,可自然生长,起到防尘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