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性白菜型冬油菜优良株型的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57520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育种领域,涉及一种株型选育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冬性白菜型冬油菜优良株型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白菜型冬油菜是我国油菜中栽培历史最悠久的种类,最大的优势是早熟、抗寒以及抗旱。但由于产量与抗病性等问题,上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被甘蓝型油菜所取代。同时,随着我国冬油菜北移和北方冬油菜新产区的逐步形成,白菜型冬油菜成为北方地区重要油料作物和生态作物,同时也是促进北方耕作制度改革的先驱作物。因此,白菜型油菜在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包括华北北部、新疆、甘肃中部、河西走廊、陇东北部、陕北北部的毛乌苏沙漠南缘、宁夏平原、山西晋中、河北、北京等省区市的北方冬油菜区,是一个新的冬油菜产区,冬季气候严寒而漫长,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2.7到零下45.0℃,越冬期达150天左右、干旱(年降雨量100-400mm)且蒸发量大(年平均蒸发量1657.1-2148.8mm),冬油菜越冬困难,品种抗寒性始终是该区域发展冬油菜生产的最大障碍,因此,选育具有优异抗寒性的强冬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是促进北方冬油菜生产发展的技术关键。

株型的选择在作物育种上适合于对数量遗传性状的改良,如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改善品质、提高抗病虫性和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等,在水稻恢复系、玉米、油菜、小麦、苜蓿、甘薯等作物的改良中取得良好效果。利用株型选择育成高产、抗病、适应性好的品种,也可改良农艺性状,可使植物的产量性状和抗逆性性得到同步改良。株型选择原理主要是通过选择把分散于多个基因型中的优良基因累加、集中起来,增加群体中的有利基因,以期出现性状更加优良的新材料,改良植物目标性状,是一种周期性的群体改良方法,通过反复的鉴定、选择以及重组过程,使群体内的优良或增效基因频率逐步增加,不良或减效基因频率不断减少,有利于提高群体内有利基因的频率、打破基因间的连锁,增加有利基因重组的机会,以达到改善群体内目标性状的平均表现的目的。适合于对物种数量遗传的性状的改良,如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改善种子和植株品质、提高抗病虫性以及不良环境耐受性等。并且在群体不断改良的同时,保持较高的物种遗传多样性,也可以输入新的种质,改良外来种质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增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保持对重要农艺性状改良的遗传潜力。

然而,如何对冬性白菜型冬油菜优良株型进行选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科学者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简易、实行方便、数据统计简易以及易于选育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的冬性白菜型冬油菜优良株型的选育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冬性白菜型冬油菜优良株型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冬性白菜型冬油菜优良株型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株系在冷凉生态区于8月中旬单粒播种,结合育种目标性状,在翌年花期选优良植株,所述优良植株的选择方式是:摘除已开放小花,保留花蕾,按单株套玻璃纸杂交袋,套袋3天后,套袋内开放小花数在20-30,选择株型近似且套了杂交袋的优良植株,将优良植株间两两成对相互授粉,重新套玻璃纸杂交袋,并挂牌标记;待3天后,对期间新开放的花朵、按照挂牌标记的授粉单株组合,再进行一次单株间成对授粉,用镊子摘除未开放花蕾及茎尖,套玻璃纸杂交袋;10天后待角果长至不低于2.5cm时,除去玻璃纸杂交套袋;成熟后按单株只收获人工授粉所结角果脱粒,得到后1代,脱粒前考种;所述优良植株的株高不低于140cm,分枝部位的高度是15-20cm,分枝夹角是20°-30°,分枝5-6个/次;所述考种的具体要求是每株千粒重大于3g,角粒数大于28粒,角果长度大于6cm,主花序长度是45-50cm;

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后1代分单株秋播,同时重复步骤1)2次,得到后3代;

3)将步骤2)制备得到的后3代分单株秋播,在翌年花期且开花前2-3d,选出株型紧凑,分枝夹角是20°-30°的植株,当选单株摘掉已开花朵,然后将预先备好的纱网袋按株行将处理好的植株套起来,避免媒介传粉,在花期结束后去掉纱网袋,成熟后收获种子,得到后4代;

4)将步骤3)制备得到的后4代分成两份,一份预留留种,一份重复步骤3)进行隔离种植,翌年花期,淘汰不符合选择标准的单株,选择标准为株高大于140cm,分枝部位的高度是15-20cm,分枝夹角是20°-30°,并在收获期考种后收获种子,得到后5代;所述考种的具体要求是一次分枝分枝5-6个,千粒重大于3g,角粒数大于28粒,角果长度大于6cm,主花序长度是45-50cm,主花序角果数是50-60个,单株角果数是200-400个;所述后5代是稳定优良株型的白菜型冬油菜。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性白菜型冬油菜优良株型的选育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周期性的群体改良方法,通过反复的鉴定、选择以及重组过程,使群体内的优良或增效基因频率逐步增加,不良或减效基因频率不断减少,有利于提高群体内有利基因的频率、打破基因间的连锁,增加有利基因重组的机会,以达到改善群体内目标性状的平均表现的目的。本发明适合于对物种数量遗传的性状的改良,如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改善种子和植株品质、提高抗病虫性以及不良环境耐受性等。并且在轮回群体不断改良的同时,保持较高的物种遗传多样性,也可以输入新的种质,改良外来种质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增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保持对重要农艺性状改良的遗传潜力。本发明采用多代选择群体选育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方法简易,实行方便,数据统计简易,易于选育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在作物育种的分离群体中,有利基因或基因型的频率越高,从中选得优良个体的概率越大。有利于抗寒性材料的筛选,鉴定。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白菜型油菜越冬困难,针对株型选择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影响和效果进行比较,为北方冬油菜抗寒性改良提供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雄性不育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白菜型冬油菜为异质杂合群体,变异较其它作物丰富。通过在自然群体中大量筛选,有发现雄性不育的可能性;将发现的雄性不育材料在不同的温度环境条件下鉴定、筛选,在后代材料中筛选出稳定的温敏型雄性不育两用系。本发明会使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利用两系法杂交制种来提高北方白菜型冬油菜产量成为可能。本发明属于冬油菜抗寒育种领域,利用多代选择方法选育良好株型优良品种,为北方冬油菜抗寒筛选及鉴定提供可靠的方法,可用于冬油菜抗寒材料鉴定、选育,以及抗寒机理研究等。白菜型冬油菜优良株型选择方法选择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冬性白菜型冬油菜优良株型的选育方法。本发明采用多代选择群体选育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方法简易,实行方便,数据统计简易,易于选育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在作物育种的分离群体中,有利基因或基因型的频率越高,从中选得优良个体的概率越大。有利于抗寒性材料的筛选,鉴定。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白菜型油菜越冬困难,针对株型选择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影响和效果进行比较,为北方冬油菜抗寒性改良提供依据。

基于如上原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性白菜型冬油菜优良株型的选育方法,该冬性白菜型冬油菜优良株型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株系在冷凉生态区于8月中旬单粒播种,结合育种目标性状,在翌年花期选优良植株,优良植株的选择方式是:摘除已开放小花,保留花蕾,按单株套玻璃纸杂交袋,套袋3天后,套袋内开放小花数在20-30,选择株型近似且套了杂交袋的优良植株,将优良植株间两两成对相互授粉,重新套玻璃纸杂交袋,并挂牌标记;待3天后,对期间新开放的花朵、按照挂牌标记的授粉单株组合,再进行一次单株间成对授粉,用镊子摘除未开放花蕾及茎尖,套玻璃纸杂交袋;10天后待角果长至不低于2.5cm时,除去玻璃纸杂交套袋;成熟后按单株只收获人工授粉所结角果脱粒,得到后1代,脱粒前考种;优良植株的株高不低于140cm,分枝部位的高度是15-20cm,分枝夹角是20°-30°,分枝5-6个/次;考种的具体要求是每株千粒重大于3g,角粒数大于28粒,角果长度大于6cm,主花序长度是45-50cm;

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后1代分单株秋播,同时重复步骤1)2次,得到后3代;

3)将步骤2)制备得到的后3代分单株秋播,在翌年花期且开花前2-3d,选出株型紧凑,分枝夹角是20°-30°的植株,当选单株摘掉已开花朵,然后将预先备好的纱网袋按株行将处理好的植株套起来,避免媒介传粉,在花期结束后去掉纱网袋,成熟后收获种子,得到后4代;

4)将步骤3)制备得到的后4代分成两份,一份预留留种,一份重复步骤3)进行隔离种植,翌年花期,淘汰不符合选择标准的单株,选择标准为株高大于140cm,分枝部位的高度是15-20cm,分枝夹角是20°-30°,并在收获期考种后收获种子,得到后5代;考种的具体要求是一次分枝分枝5-6个,千粒重大于3g,角粒数大于28粒,角果长度大于6cm,主花序长度是45-50cm,主花序角果数是50-60个,单株角果数是200-400个;后5代是稳定优良株型的白菜型冬油菜。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兰州秦王川试验

本发明实施例1:15qx297网的选育

1)强抗寒白菜型冬油菜qx297株系于2011年8月中旬种植,结合育种目标性状,翌年花期选株高大于140cm,分枝部位的高度在15-20cm之间,分枝夹角在20°-30°之间,一次分枝5-6个,将选出的植株相互授粉并挂牌标记,并在收获期考种,每株千粒重3.1g,角粒数大30粒,角果长度6.5cm,主花序长度在48cm之间,单株脱粒,得到后1代;

2)将后1代得到的种子分单株秋播,重复步骤1)2次,得到后3代,

3)将后3代分单株秋播,翌年花期,花在开放前2-3d,选出株型紧凑,分枝夹角在20°-30°之间的植株,摘掉已开放的花朵,然后将预先备好的纱网袋将处理好的植株套起来,8株一个纱网袋,避免风和昆虫等其他媒介传粉,在收获期将纱网袋去掉,并收获种子,得到后4代;

4)将后4代分成两份,一份预留,一份重复步骤3),将种子隔离种植,得到后5代;

5)翌年花期,后5代所有植株株型紧凑,即株高大于140cm,分枝部位在15-20cm之间,分枝夹角在20°-30°之间,并在收获期考种一次分枝5-6个,千粒重大于3g,角粒数大于28粒,角果长度大于6cm,主花序长度在45-50cm之间,主花序角果数大于50-60个,单株角果数大于200-400个,并收获种子,得到后6代;得到稳定优良株型的白菜型冬油菜15qx297。

本发明是一种周期性的群体改良方法,通过反复的鉴定、选择以及重组过程,使群体内的优良或增效基因频率逐步增加,不良或减效基因频率不断减少,有利于提高群体内有利基因的频率、打破基因间的连锁,增加有利基因重组的机会,以达到改善群体内目标性状的平均表现的目的。本发明适合于对物种数量遗传的性状的改良,如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改善种子和植株品质、提高抗病虫性以及不良环境耐受性等。并且在轮回群体不断改良的同时,保持较高的物种遗传多样性,也可以输入新的种质,改良外来种质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增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保持对重要农艺性状改良的遗传潜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