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养殖的肉用眼镜蛇上市前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72320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特种养殖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人工养殖的肉用眼镜蛇上市前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眼镜蛇(najanajaatra)在民间的俗称是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具冬眠行为。以鱼、蛙、鼠、鸟及鸟卵等为食。繁殖期6-8月,每产10-18卵,自然孵化,亲蛇在附近守护,孵化期约50天。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因其颈部皮褶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花纹,看似眼镜状花纹,故名眼镜蛇。

眼镜蛇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很高,近年来,眼镜蛇在市场上一直是供不应求。该蛇肉味道鲜美,极富营养,内脏、骨骼、血液、胆汁及附生物均可入药,尤其是眼镜蛇毒,现已制成镇痛药,其止痛效果良好,且无成瘾性,可取代吗啡等成瘾药。另外,眼镜蛇毒制剂对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如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等,有很好的疗效。可见,眼镜蛇是我国中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眼镜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生态环境却不断遭到破坏,再加上人为的大量捕杀、贩卖,使野生眼镜蛇的资源锐减,仅靠野生获取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工养殖蛇应运而生。然而人工养殖蛇的蛇肉、蛇胆和蛇皮的质量都比野生蛇的质量稍差,产生的经济价值也偏低。因此,如何提高人工养殖蛇的蛇肉、蛇胆和蛇皮的质量,是人工养殖蛇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养殖的肉用眼镜蛇上市前的养殖方法,提高人工养殖肉用眼镜蛇的蛇肉、蛇胆和蛇皮质量。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人工养殖的肉用眼镜蛇上市前的养殖方法,是将采用室内人工养殖的肉用眼镜蛇在上市前两个月放到户外养蛇场进行仿生态饲养的过程;所述的户外养蛇场是建在户外的地上,四周设置有围墙,一侧的围墙设置有门;围墙和墙角进行光滑处理,避免肉用眼镜蛇爬出;围墙内的地面中间位置硬化其余位置不能硬化,让野草自然生长;当野草长高至30厘米以上才能把蛇放入,让眼镜蛇在围墙内自由活动;地面硬化的位置设置有蛇穴,蛇穴旁放置有食槽和水槽;食槽和水槽上方设置有透光的挡雨棚;所述的药水是利用鬼针草、板蓝根和金银花加水煮开过滤,再添加桉叶油和老鼠血混合均匀;每一百平方的户外养蛇场饲养80-100条蛇。处理投料饲喂外不要过多打扰,每隔两天在户外养蛇场的食槽内投放肉用蛇专用饲料,在投放饲料的同时更换水槽内的药水;在户外养蛇场饲养两个月后即可作为成品蛇上市。

所述的药水的制备过程为:按重量份取干净的鬼针草5-10份、板蓝根3-5份和金银花2-3份,置于瓦锅中,加入清水30-40份,大火烧开后小火煮20-3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液体,液体冷却至40-50℃加入桉叶油0.3-0.5份搅拌均匀,自然冷却至常温后,再添加老鼠血0.1-0.3份混合均匀即得。

所述的肉用眼镜蛇专用饲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小鸡肉30-50份;

小鸭肉25-35份;

小鱼15-25份;

鸡蛋10-15份;

玉米粉8-10份;

老鼠肉5-8份;

葡萄糖2-3份;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2份;

复合维生素b片0.5-1份;

桉叶油0.3-0.5份;

微量元素0.2-0.5份。

微量元素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硫酸亚铁3-5份、硫酸锌1-3份、硫酸铜2-4份和草酸钙2-3份。

所述的肉用眼镜蛇专用饲料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取小鸡肉30-50份、小鸭肉25-35份、小鱼15-25份、鸡蛋10-15份、玉米粉8-10份、老鼠肉5-8份、葡萄糖2-3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2份、复合维生素b片0.5-1份、桉叶油0.3-0.5份和微量元素0.2-0.5份;

(2)利用绞肉机将小鸡肉、小鸭肉、小鱼和老鼠肉绞碎,将鸡蛋打碎,蛋壳磨粉后与蛋清和蛋黄混合均匀得到蛋浆,备用;

(3)将蛋浆与玉米粉、葡萄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复合维生素b片、桉叶油和微量元素混合均匀后,加入绞碎后的小鸡肉、小鸭肉和小鱼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绞碎后的老鼠肉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添加复合维生素b片时需将其打碎;

(4)将混合料进行冲料,制成直径为:1~2厘米和长度为:5~10厘米的条状料,即成为眼镜蛇母蛇专用饲料。

小鸡肉和小鸭肉是利用家禽孵化场淘汰的小鸡和小鸭,经过脱毛后得到。小鱼是选用未变质的小鱼,小鱼可以使用河边的小野生鱼和鱼苗场淘汰的小鱼。

老鼠肉是利用活的老鼠杀死后脱毛得到或使用乳鼠,杀死老鼠时不需放血。

葡萄糖使用医用葡萄糖,葡萄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复合维生素b片在药店可以购买到。

所述的桉叶油是速生桉叶子用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油。广西、云南、海南等地近年来在荒坡上种植了大量的速生桉,速生桉砍伐做木材以后余下的枝叶除了作燃料以外没有什么用处,散落在地边还会造成污染,本发明桉叶油的蒸馏方法是:选用砍伐2天以内的新鲜速生桉叶子,放到蒸馏锅中,每100公斤速生桉叶加水250-300公斤,并加入0.5-1公斤市场上购买的家用洗洁精,放到水中,煮沸蒸馏2-3小时,冷却,分离水份得到桉叶油,桉叶油具有一定的杀菌和防霉作用。

鬼针草(学名:bidenspilosa),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非常广泛,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草可作为中药使用。【归经】归肝、肺、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阑尾炎,肾炎,胆囊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喉炎,闭经,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感染,小儿惊风、疳积等症。鬼针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厘米,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径可达6毫米。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叶3枚,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称,具短柄,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长1-2厘米的柄,边缘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稀疏的短柔毛,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直径8-9毫米,有长1-6(果时长3-10)厘米的花序梗。总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条状匙形,上部稍宽,开花时长3-4毫米,果时长至5毫米,草质,边缘疏被短柔毛或几无毛,外层托片披针形,果时长5-6毫米,干膜质,背面褐色,具黄色边缘,内层较狭,条状披针形。

金银花,别称:忍冬、金银藤、银藤、二色花藤、二宝藤、右转藤、子风藤、鸳鸯藤,(学名:lonicerajaponica)。“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神农本草经》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疔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本草纲目》中详细论述了金银花具有“久服轻身、延年益寿”的功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卫生部对金银花先后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成分,同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利的活性酶物质,具有抗衰老,防癌变,轻身健体的良好功效。金银花最早栽培记载见于宋代《苏沈内翰良方》,其中称:“可移根庭栏间,以备急。”许多地方县志也有记载,如清光绪二十二年《费县志》称:“花有黄白故名金银花,从前间有之,不过采以代茶,至嘉庆初,商旅贩往他处,不数年山角水湄栽植几遍。”由此可知,金银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198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确定为35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后来又被确定为药食兼用品种。金银花药用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用它防治疾病,在《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上品。

板蓝根,拉丁学名:isatistinctoria,别称:菘蓝、山蓝、大蓝根、马蓝根、蓝龙根、土龙根,大靛,板蓝根是一种中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季进行采挖,炮制后可入药。在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tinctorial.)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的根茎及根。其性寒,味先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烂喉丹痧等疾病。本申请采用的是南板蓝根。

本发明人工养殖的肉用眼镜蛇上市前的养殖方法的优点为:

本发明的人工养殖的肉用眼镜蛇上市前的养殖方法,将人工养殖的肉用眼镜蛇在上市前两个月放到户外养蛇场饲养的过程;户外养蛇场是建在户外的地上,四周设置有围墙,一侧的围墙设置有门;围墙和墙角进行光滑处理,避免肉用眼镜蛇爬出;围墙内的地面中间位置硬化其余位置不能硬化,让野草自然生长;当野草长高至30厘米以上才能把蛇放入;地面硬化的位置设置有蛇穴,蛇穴旁放置有食槽和水槽;食槽和水槽上方设置有透光的挡雨棚;所述的水槽内放有药水;药水是利用鬼针草、板蓝根和金银花加水煮开过滤,再添加桉叶油和老鼠血混合均匀;每一百平方的户外养蛇场饲养80-100条蛇。利用该方法将人工养殖的肉用眼镜蛇在上市前两个月放到户外养蛇场仿生态饲养,饲喂专用饲料和药水,眼镜蛇体抗力强,不易生病,眼镜蛇身体健壮,养殖得到的眼镜蛇蛇肉更鲜美,蛇皮质量更佳,蛇胆比纯室内养殖的大三分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采用以下步骤即可完成人工养殖的肉用眼镜蛇上市前的养殖:

(1)将采用室内人工养殖的肉用眼镜蛇在上市前两个月放到户外养蛇场饲养;每一百平方的户外养蛇场饲养80-100条蛇;

(2)每隔两天在户外养蛇场的食槽内投放肉用蛇专用饲料,在投放饲料的同时更换水槽内的药水;

(3)在户外养蛇场饲养两个月后即可作为成品蛇上市;

所述的户外养蛇场是建在户外的地上,四周设置有围墙,一侧的围墙设置有门;围墙和墙角进行光滑处理,避免肉用眼镜蛇爬出;围墙内的地面中间位置硬化其余位置不能硬化,让野草自然生长;当野草长高至30厘米以上才能把蛇放入;地面硬化的位置设置有蛇穴,蛇穴旁放置有食槽和水槽;食槽和水槽上方设置有透光的挡雨棚;所述的药水是利用鬼针草、板蓝根和金银花加水煮开过滤,再添加桉叶油和老鼠血混合均匀。

所述的药水的制备过程为:按重量份取干净的鬼针草5-10份、板蓝根3-5份和金银花2-3份,置于瓦锅中,加入清水30-40份,大火烧开后小火煮20-3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液体,液体冷却至40-50℃加入桉叶油0.3-0.5份搅拌均匀,自然冷却至常温后,再添加老鼠血0.1-0.3份混合均匀即得。

所述的肉用眼镜蛇专用饲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小鸡肉30-50份;

小鸭肉25-35份;

小鱼15-25份;

鸡蛋10-15份;

玉米粉8-10份;

老鼠肉5-8份;

葡萄糖2-3份;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2份;

复合维生素b片0.5-1份;

桉叶油0.3-0.5份;

微量元素0.2-0.5份。

微量元素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硫酸亚铁3-5份、硫酸锌1-3份、硫酸铜2-4份和草酸钙2-3份。

所述的肉用眼镜蛇专用饲料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取小鸡肉30-50份、小鸭肉25-35份、小鱼15-25份、鸡蛋10-15份、玉米粉8-10份、老鼠肉5-8份、葡萄糖2-3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2份、复合维生素b片0.5-1份、桉叶油0.3-0.5份和微量元素0.2-0.5份;

(2)利用绞肉机将小鸡肉、小鸭肉、小鱼和老鼠肉绞碎,将鸡蛋打碎,蛋壳磨粉后与蛋清和蛋黄混合均匀得到蛋浆,备用;

(3)将蛋浆与玉米粉、葡萄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复合维生素b片、桉叶油和微量元素混合均匀后,加入绞碎后的小鸡肉、小鸭肉和小鱼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绞碎后的老鼠肉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4)将混合料进行冲料,制成直径为:1~2厘米和长度为:5~10厘米的条状料,即成为眼镜蛇母蛇专用饲料。

应用实施例

1、广西某蛇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子的养蛇企业,有将近三十年的历史,利用本发明的人工养殖的肉用眼镜蛇上市前的养殖方法,将人工养殖的肉用眼镜蛇在上市前两个月放到户外养蛇场仿生态饲养,仿生态饲养两个月后再上市,得到的眼镜蛇蛇皮质量更佳,眼镜蛇蛇胆比纯室内养殖的大三分之一。本发明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养殖得到的眼镜蛇蛇肉和纯室内饲养得到的眼镜蛇蛇肉在相同的烹饪方法得到两份蛇肉,给十位自愿者品尝,品尝后十位自愿者一致认为a份蛇肉味道更佳,a份蛇肉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养殖得到的眼镜蛇蛇肉。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实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