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塘养鱼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2700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塘养鱼方法



背景技术: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7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我国池塘养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11世纪时就有池塘养鱼的记录。公元前5世纪的《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著作,汉代养鲤已十分普遍,唐代由单养鲤发展成草鱼、青鱼、鲢、鳙等多种鱼类混养,是池塘养鱼技术的重要突破;至宋代,各地从长江中张捕上述4种鱼苗进行饲养已相当发达,并已认识到这些鱼类不能在池塘自然繁殖。明代出现了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饵和轮捕轮放等先进养鱼技术的萌芽,并对鱼池建造、放养的密度和鱼种搭配、投饵、施肥、鱼病治疗等均有较详细记载。

1949年以来,池塘养鱼逐步向养鱼发达的长江、珠江三角洲以外地区发展。1958年后,中国研究突破了鲢、鳙、草鱼、青鱼、鲮、团头鲂等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改变了长期依靠张捕天然鱼苗供不应求的局面。此外,先进养鱼经验的普及、主要鱼病的防治、配合饵料的研制和推广,也促进了养殖面积的扩大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但是,池塘养殖业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其主要表现为养殖生产基础条件标准低、混养投放比例不科学、养殖污染问题严重、养殖病害问题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鱼塘养鱼方法。

一种鱼塘养鱼方法,其步骤如下:

(1)合理选址: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电方便,水源干净卫生无污染的地方;

(2)鱼塘建设,鱼塘形状建设成长方形,东西走向,周边空旷,水深2-3m

(3)池塘消毒,现有池塘,排干池塘水,清除底层较厚的淤泥和腐殖质,在阳光下暴晒3-4天,通过池底干燥和暴晒来清除敌害,改善底质,并清除池塘边的杂草,减少虫害及天地栖身场所,再用生石灰进消毒,消毒时,鱼塘需留水,水深30-50cm,以便撒入的生石灰能均匀分布,生石灰用量75kg/亩;新挖池塘则直接用生石灰消毒,消毒后注水,注水量为池塘高度的70%,投入基肥,培育水质。

(4)鱼苗选择,选取无脱鳞的健康鱼苗,根据池塘的实际和鱼的生活习性加以选择不同的鱼苗,做到合理混养和密养。

(5)鱼苗消毒,采用高锰酸钾按20ml/kg配比浸鱼苗15-25分钟。再浸鱼苗过程中做好观察,鱼苗如有浮水,尽快加水冲淡浸鱼苗的配比药水,达到浸鱼苗时间后将鱼苗倒入池塘;对未超过12cm的草鱼注射0.2-0.3mg草鱼出血病灭或疫苗,防止草鱼出血病的出现。

(6)日常管理

a.饵料管理:注意饵料质量,青饲料需鲜嫩清洁;根据气温天气控制投食量:晴天多投,雨天少投,下雨不投;偷饵定时,1-3个月每天投喂1次,4-11个月每天投喂2次,12个月每天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15%,投喂时间为上午9-10时。

b.水质管理:每10-15天换一次新水,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5,使水保持绿色或黄绿色,春天对池塘施足基肥,适当追肥,每667㎡施经过发酵后的人畜粪300kg,水质清淡时及时追肥;夏天高温时使用增氧机,特别是大雨过后,鱼塘的水比较浑浊,容易恶化,及时开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量,改善水质;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每15-20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用量为10-15kg/亩,使水体ph值保持在7.5-8.5之间,并定期用微生物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c.池塘护理:池塘养鱼,长时间池底会有较厚的淤泥和腐殖质,会影响水质,使池塘有机物耗痒过大,池塘下层缺氧,引起鱼上浮。在每年冬季捕鱼上市后,排干池塘,对池底进行清理,但需保留池底10-15cm的淤泥,因淤泥中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这样对池塘具有保肥、供肥及调节水质的作用。

d.病害预防:6-10月对池塘灌清水,使池塘的水形成微流状,增加水体溶氧量,使水源充足、水质清洗,调节浮游生物分布及排除有害气体;夏季高温利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经常增加肥水来增加水体营养,将水体调节至最佳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投喂饵料为自动投饵机投喂。

进一步地,所述鱼苗投放量为每亩水面投放450-550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在鱼塘养鱼过程中科学投喂,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消除传染病来源,能提高鱼体抗病力和鱼塘养鱼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害问题,提高养殖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鱼塘养鱼方法,其步骤如下:

(1)合理选址: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电方便,水源干净卫生无污染的地方;

(2)鱼塘建设,鱼塘形状建设成长方形,东西走向,周边空旷,水深2-3m

(3)池塘消毒,现有池塘,排干池塘水,清除底层较厚的淤泥和腐殖质,在阳光下暴晒3-4天,通过池底干燥和暴晒来清除敌害,改善底质,并清除池塘边的杂草,减少虫害及天地栖身场所,再用生石灰进消毒,消毒时,鱼塘需留水,水深30-50cm,以便撒入的生石灰能均匀分布,生石灰用量75kg/亩;新挖池塘则直接用生石灰消毒,消毒后注水,注水量为池塘高度的70%,投入基肥,培育水质。

(4)鱼苗选择,选取无脱鳞的健康鱼苗,根据池塘的实际和鱼的生活习性加以选择不同的鱼苗,做到合理混养和密养。

(5)鱼苗消毒,采用高锰酸钾按20ml/kg配比浸鱼苗15-25分钟。再浸鱼苗过程中做好观察,鱼苗如有浮水,尽快加水冲淡浸鱼苗的配比药水,达到浸鱼苗时间后将鱼苗倒入池塘;对未超过12cm的草鱼注射0.2-0.3mg草鱼出血病灭或疫苗,防止草鱼出血病的出现。

(6)日常管理

a.饵料管理:注意饵料质量,青饲料需鲜嫩清洁;根据气温天气控制投食量:晴天多投,雨天少投,下雨不投;偷饵定时,1-3个月每天投喂1次,4-11个月每天投喂2次,12个月每天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15%,投喂时间为上午9-10时。

b.水质管理:每10-15天换一次新水,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5,使水保持绿色或黄绿色,春天对池塘施足基肥,适当追肥,每667㎡施经过发酵后的人畜粪300kg,水质清淡时及时追肥;夏天高温时使用增氧机,特别是大雨过后,鱼塘的水比较浑浊,容易恶化,及时开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量,改善水质;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每15-20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用量为10-15kg/亩,使水体ph保持在7.5-8.5之间,并定期用微生物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c.池塘护理:池塘养鱼,长时间池底会有较厚的淤泥和腐殖质,会影响水质,使池塘有机物耗痒过大,池塘下层缺氧,引起鱼上浮。在每年冬季捕鱼上市后,排干池塘,对池底进行清理,但需保留池底10-15cm的淤泥,因淤泥中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这样对池塘具有保肥、供肥及调节水质的作用。

d.病害预防:6-10月对池塘灌清水,使池塘的水形成微流状,增加水体溶氧量,使水源充足、水质清洗,调节浮游生物分布及排除有害气体;夏季高温利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经常增加肥水来增加水体营养,将水体调节至最佳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投喂饵料为自动投饵机投喂。

本实施例中,所述鱼苗投放量为每亩水面投放450-550尾。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