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果桑嵌芽接扦插快速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26818阅读:57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果桑嵌芽接扦插快速育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果桑嵌芽接扦插快速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长果桑因果长果大且口感好,在台湾地区、海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南部已有种植。长果桑属优势速生树种,树形高大,抗逆能力强,且桑椹果肉的营养非常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3,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特别是硒的含量在已知的300多种水果中名列前茅,其食疗价值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近几年国内长果桑的桑苗价格高达30元/株。

目前,在长果桑的育苗方面,通常采用嫁接进行繁殖,但其培育时间通常需要一年半左右,费时费工。虽然利用扦插对长果桑进行育苗偶有报道,如储一宁等发表的《滇南野生长果桑资源的应用价值研究》,但其经过对66批不同采集地的长果桑进行扦插发现,所得的存活率均不超过50%,且大部分几乎不能存活。

为了克服传统嫁接和扦插的不足,研究人员进行了许多尝试,如申请号为201610746955.0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台湾长果桑组培体系的建立方法。不过,该专利限于在有相应条件的实验室或企业进行,而不适于普通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户,因此不具备可观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果桑嵌芽接扦插快速育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普通桑树或者短果桑枝条作为砧木,长果桑枝条作为接穗;在砧木基部表皮光滑部分,先用嫁接刀向下划出袋口,使得木质部暴露但不伤及木质部,然后顺刀断切削开皮层的上部2/3,削口露出部分木质部;在接穗的芽的下方叶痕中央,向下削去叶痕突出部位的表皮,于芽基部下方0.7cm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在距芽顶端1cm处斜向下下刀,刀口到达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后,用力平推至第二刀处,所削芽片不带木质部,芽迹要全,芽心部要平整光滑,芽片明显成三点;

(2)将削好的芽片以削面对砧木皮层方向插入砧木袋口,芽和砧木的形成层要对齐,用嫁接膜自下而上包扎缚紧,不能留有缝隙;

(3)将步骤(2)所得枝条剪成插穗,在插穗底部进行斜切,并用萘乙酸或者吲哚丁酸处理伤口,然后稍微倾斜的插入苗床,并使插穗上的芽朝上;扦插完毕后,适量浇水,适时施肥,便可。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砧木为头年生普通桑树或者短果桑枝条,粗度为1.5-2.0cm。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接穗为头年生芽苞饱满的长果桑枝条。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接穗的芽为接穗中部饱满的芽。

步骤(3)中,所述苗床中的基质为沙壤土或者为泥炭土与珍珠岩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苗床中的基质为泥炭土与珍珠岩的混合物,泥炭土与珍珠岩的体积比为3:1。

优选的,步骤(3)中,进行所述斜切时,角度为45°。

优选的,步骤(3)中,进行所述插入苗床时,插穗与地面夹角为80°。

作为一般的处理方式,步骤(3)中,扦插后保持土壤湿度为80-85%,在3-4月份时,每隔15d浇一次水,在5-6月份时,每隔10d浇一次水,7月份以后随水适当施肥。

传统嫁接法在嫁接时,一般采用2年生的普通桑树作为砧木,具体操作时,需锯掉树木上部大部分,只留普通桑树近地一小节。因此,传统的嫁接法需要较长的砧木培育时间,同时一颗桑树往往只能进行一次嫁接,效率十分低下,更重要的是,传统的嫁接成活率并不是十分理想。(参考褚一宁等发表的《滇南野生长果桑资源的应用价值研究》)

本发明利用普通桑树或者短果桑的枝条作为砧木,使得同一棵树木上的多个枝条均可作为砧木,无需对树木进行锯桩,大大提高了效率并节省了时间成本和物料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可以使得育苗的成活率达到8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果桑的育苗难题。

通过与现有的技术进行比较可知,相对于组织培养方法而言(如申请号为201610746955.0的中国专利),本发明不仅适于大企业规模化使用,也适合普通的农户和普通合作社使用,克服了组织培养所具有的弊端;相对于传统的嫁接和扦插方法而言,本发明在大幅扩大繁殖系数之余,还将育苗的成活率大幅度提高至85%以上,克服了传统嫁接和扦插方法成活率不稳定且十分低而不适于推广的弊端,具备真正的技术推广价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总结如下:

本发明插穗3个月后可使得新根长成,同时长果桑芽伤口愈合并长出新的植株。本发明的育苗存活率高,达到85%以上。相对于长果桑传统嫁接方法而言,本发明具有存活率高、成苗快、省工、节约成本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嫁接及插穗的剪取的实拍图,拍照时间为2017年02月16日;

图2为本发明扦插后一周的实拍图,拍照时间为2017年02月22日;

图3为本发明嫁接芽萌发的实拍图,拍照时间为2017年02月27日;

图4为本发明嫁接芽生长发育的实拍图,拍照时间为2017年04月21日;

图5为本发明嫁接存活后的实拍图,拍照时间为2017年06月23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1.材料准备

选择头年生普通桑树枝条(设50组)和头年生短果桑枝条(设50组)作为砧木,粗度1.5-2㎝;选择头年生芽苞饱满的台湾长果桑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刀(美工刀),枝剪,绑缚薄膜。

2.嫁接方法

将砧木插在地里,在砧木基部表皮光滑部分,先用嫁接刀向下划一个3㎝长的袋口,削口上出现木质部而又不能伤及木质部,并顺刀断切削开皮层的上部2/3,削口露出木质部1.5㎝。

尽量选择接穗中部饱满的芽。在选定芽的下方叶痕中央,向下削去叶痕突出部位的表皮,于芽基部下方0.7cm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在距芽顶端1厘米㎝处斜向下下刀,刀口到达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后,用力平推至第二刀处,所削芽片不带木质部,芽迹要全,芽心部要平整光滑,芽片明显成三点,形成明显的“三点一颗米”状。

将削好的芽片以削面对砧木皮层方向插入砧木袋口,芽和砧木的形成层要对齐,用嫁接膜自下而上包扎缚紧,不能留有缝隙。

在砧木上依次向上每隔20cm嫁接一个长果桑芽。

3.扦插过程

选择沙壤土作为苗床土(设50组),翻地耙平,浇透水,覆盖地膜(黑色薄膜)。用泥炭土:珍珠岩按照3:1比例混合作为苗床土(设50组),翻地耙平,浇透水,覆盖地膜(黑色薄膜)。

将嫁接好的枝条每20cm剪成插穗,在有嫁接芽的枝条的顶部、底部斜剪成45°斜口;用适量浓度的萘乙酸或者吲哚丁酸处理伤口;先用一根插穗在扦插苗床上按照20cm株行距将薄膜化破,再将嫁接好的插穗插入苗床,插穗稍微倾斜,其与地面夹角约80°,扦插深度以嫁接好的芽靠近地面为宜,嫁接芽必须朝上;扦插完毕后再适当浇水。

扦插后保持土壤湿度80-85%,3-4月份每隔15d左右浇一次水,5-6月份每隔10d左右浇一次水,7月以后可随水适当施肥。

11月份上旬-11月份下旬,果桑落叶休眠后即可出圃移栽,也可于第二年春再移栽。

经统计,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育苗的成活率达到85%以上。对比例1

利用台湾长果桑枝条直接进行扦插:通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或萘乙酸处理插穗,尝试了春季硬枝扦插和秋季软枝扦插两种方法,结果台湾长果桑扦插存活率为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