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度林蛙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1326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梯度林蛙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林蛙以其特有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而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蛙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在各地所产的林蛙中,又以长白山区产的林蛙以其体格大、产油率高、体质健壮、繁殖率高而成为林蛙中的极品。林蛙油富含18种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其所含营养物质足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因此具有极高的营养及滋补作用名由于林蛙本身特有的营养作用及药用价值不断被人们所认识。所以,以林蛙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不断被开发生产,致使林蛙价格不断上涨。但由于野生林蛙数量有限。并且不断遭到毁灭性破坏,使野生林蛙资源濒于灭绝的边缘,严重制约了林蛙加工业的发展。因此,产业化、规模化的林蛙养殖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梯度林蛙养殖方法,包括:步骤(1)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7天,每天向幼蛙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所述第一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3-0.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在蛙场中安装黑光灯,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步骤(2)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8-15天,每天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所述第二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7-1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2-27℃,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0.5m/s,送风持续5min;步骤(3)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6-30天,每天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所述第三级别饵料的尺寸为1.2-2.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2-27℃,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m/s,送风持续10min;每天通过向所述蛙场伸入一棍棒并加以挥动,以使林蛙跳跃活动;步骤(4)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31天到进入越冬状态之前,每天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所述第四级别饵料的尺寸为2-3cm,每天早晨、傍晚和中午分别投喂一次,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中午和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逐渐减少,中午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90%,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85%;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30-32℃,每隔0.5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2m/s,送风持续10min。优选的是,所述的梯度林蛙养殖方法中,所述第一级别饵料、所述第二级别饵料、所述第三级别饵料以及所述第四级别饵料均为面包虫。优选的是,所述的梯度林蛙养殖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一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一级别饵料的地点;还在所述蛙场中放入蚂蚁。优选的是,所述的梯度林蛙养殖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0-25℃,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优选的是,所述的梯度林蛙养殖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二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二级别饵料的地点。优选的是,所述的梯度林蛙养殖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三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三级别饵料的地点。优选的是,所述的梯度林蛙养殖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每天早晨、傍晚和中午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四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四级别饵料的地点。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梯度林蛙养殖方法,包括:步骤(1)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7天,每天向幼蛙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所述第一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3-0.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在蛙场中安装黑光灯,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步骤(2)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8-15天,每天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所述第二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7-1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2-27℃,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0.5m/s,送风持续5min;步骤(3)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6-30天,每天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所述第三级别饵料的尺寸为1.2-2.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2-27℃,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m/s,送风持续10min;每天通过向所述蛙场伸入一棍棒并加以挥动,以使林蛙跳跃活动;步骤(4)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31天到进入越冬状态之前,每天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所述第四级别饵料的尺寸为2-3cm,每天早晨、傍晚和中午分别投喂一次,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中午和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逐渐减少,中午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90%,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85%;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30-32℃,每隔0.5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2m/s,送风持续10min。随着幼蛙的生长,其对食物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本发明根据其生长特性,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为林蛙投喂不同体积的饵料。另外,一部分饵料还需要通过黑光灯引诱而来,因此,通过调整黑光灯的开启时间,来调整饵料供应的时间长度,从而满足林蛙越来越大的食物需求。在不同养殖阶段,均改变投喂地点。比如在第一个养殖阶段,早晨和傍晚投喂地点不同,相邻两天投喂地点也不同,即投喂地点不固定,避免养成依赖性,可增强林蛙的活力,进而提高其成活率。在第三个养殖阶段,每天向蛙场伸入一棍棒,来驱赶林蛙,以使其跳跃,增强其活力,从而提高出油率。在第四个养殖阶段,早、中、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逐渐减少,以刺激林蛙活动,并且刺激其在夜间捕捉昆虫,提高其活力,进而提高其出油率。本发明研究了林蛙从幼蛙开始各生长阶段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需要,并针对其特性在不同阶段给予其不同的温度和通风条件,从而提高林蛙的成活率,改善其生长状态,提高其出油率。本发明针对林蛙各个生长环节设计了不同的投喂策略、控温、控湿和送风策略,从而提高了林蛙的产量,实现了林蛙的规模化养殖。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实施例1步骤(1)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7天,每天向幼蛙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所述第一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3-0.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在蛙场中安装黑光灯,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一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一级别饵料的地点;还在所述蛙场中放入蚂蚁;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0℃,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步骤(2)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8-15天,每天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所述第二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7-1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二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二级别饵料的地点;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2℃,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0.5m/s,送风持续5min;步骤(3)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6-30天,每天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所述第三级别饵料的尺寸为1.2-2.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三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三级别饵料的地点;每天通过向所述蛙场伸入一棍棒并加以挥动,以使林蛙跳跃活动;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2℃,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m/s,送风持续10min;步骤(4)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31天到进入越冬状态之前,每天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所述第四级别饵料的尺寸为2-3cm,每天早晨、傍晚和中午分别投喂一次,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傍晚和中午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四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四级别饵料的地点;每天早晨、中午和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逐渐减少,中午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90%,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85%;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30℃,每隔0.5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2m/s,送风持续10min。所述第一级别饵料、所述第二级别饵料、所述第三级别饵料以及所述第四级别饵料均为面包虫。实施例2步骤(1)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7天,每天向幼蛙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所述第一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3-0.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在蛙场中安装黑光灯,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一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一级别饵料的地点;还在所述蛙场中放入蚂蚁;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5℃,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步骤(2)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8-15天,每天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所述第二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7-1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二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二级别饵料的地点;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7℃,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0.5m/s,送风持续5min;步骤(3)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6-30天,每天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所述第三级别饵料的尺寸为1.2-2.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三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三级别饵料的地点;每天通过向所述蛙场伸入一棍棒并加以挥动,以使林蛙跳跃活动;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7℃,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m/s,送风持续10min;步骤(4)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31天到进入越冬状态之前,每天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所述第四级别饵料的尺寸为2-3cm,每天早晨、傍晚和中午分别投喂一次,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傍晚和中午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四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四级别饵料的地点;每天早晨、中午和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逐渐减少,中午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90%,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85%;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32℃,每隔0.5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2m/s,送风持续10min。所述第一级别饵料、所述第二级别饵料、所述第三级别饵料以及所述第四级别饵料均为面包虫。实施例3步骤(1)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7天,每天向幼蛙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所述第一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3-0.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在蛙场中安装黑光灯,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一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一级别饵料的地点;还在所述蛙场中放入蚂蚁;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1℃,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步骤(2)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8-15天,每天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所述第二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7-1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二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二级别饵料的地点;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7℃,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0.5m/s,送风持续5min;步骤(3)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6-30天,每天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所述第三级别饵料的尺寸为1.2-2.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三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三级别饵料的地点;每天通过向所述蛙场伸入一棍棒并加以挥动,以使林蛙跳跃活动;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7℃,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m/s,送风持续10min;步骤(4)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31天到进入越冬状态之前,每天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所述第四级别饵料的尺寸为2-3cm,每天早晨、傍晚和中午分别投喂一次,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傍晚和中午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四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四级别饵料的地点;每天早晨、中午和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逐渐减少,中午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90%,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85%;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32℃,每隔0.5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2m/s,送风持续10min。所述第一级别饵料、所述第二级别饵料、所述第三级别饵料以及所述第四级别饵料均为面包虫。实施例4步骤(1)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7天,每天向幼蛙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所述第一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3-0.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在蛙场中安装黑光灯,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一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一级别饵料的地点;还在所述蛙场中放入蚂蚁;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5℃,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步骤(2)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8-15天,每天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所述第二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7-1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二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二级别饵料的地点;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7℃,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0.5m/s,送风持续5min;步骤(3)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6-30天,每天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所述第三级别饵料的尺寸为1.2-2.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三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三级别饵料的地点;每天通过向所述蛙场伸入一棍棒并加以挥动,以使林蛙跳跃活动;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7℃,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m/s,送风持续10min;步骤(4)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31天到进入越冬状态之前,每天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所述第四级别饵料的尺寸为2-3cm,每天早晨、傍晚和中午分别投喂一次,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傍晚和中午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四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四级别饵料的地点;每天早晨、中午和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逐渐减少,中午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90%,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85%;,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30℃,每隔0.5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2m/s,送风持续10min。所述第一级别饵料、所述第二级别饵料、所述第三级别饵料以及所述第四级别饵料均为面包虫。实施例5步骤(1)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7天,每天向幼蛙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所述第一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3-0.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在蛙场中安装黑光灯,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一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一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一级别饵料的地点;还在所述蛙场中放入蚂蚁;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5℃,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步骤(2)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8-15天,每天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所述第二级别饵料的尺寸为0.7-1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0: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二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二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二级别饵料的地点;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5℃,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0.5m/s,送风持续5min;步骤(3)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16-30天,每天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所述第三级别饵料的尺寸为1.2-2.5cm,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并且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和傍晚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三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三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三级别饵料的地点;每天通过向所述蛙场伸入一棍棒并加以挥动,以使林蛙跳跃活动;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25℃,每隔1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m/s,送风持续10min;步骤(4)待幼蛙尾巴完全被吸收之后的31天到进入越冬状态之前,每天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所述第四级别饵料的尺寸为2-3cm,每天早晨、傍晚和中午分别投喂一次,每天夜间8:00-12:00开启所述黑光灯;每天早晨、傍晚和中午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时,改变在蛙场中投喂第四级别饵料的地点;并且相邻两天投喂第四级别饵料时改变在所述蛙场中投喂第四级别饵料的地点;每天早晨、中午和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逐渐减少,中午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90%,傍晚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数量是早晨所投喂的第四级别饵料的85%;控制所述蛙场中的温度为30℃,每隔0.5个小时向所述蛙场内喷水,喷水过程中将整个蛙场喷湿;在两次喷水之间向所述蛙场内送风,风速为1.2m/s,送风持续10min。所述第一级别饵料、所述第二级别饵料、所述第三级别饵料以及所述第四级别饵料均为面包虫。效果验证:采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5的方法养殖林蛙,每个实施例中蛙场面为100平方米,对林蛙的产量进行统计。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林蛙产量见表1。相比于现有方法,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林蛙的成活率提高到98%,出油率提高了43%。表1林蛙产量实施例林蛙产量(只/平方米)实施例1444实施例2446实施例3450实施例4447实施例5449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