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摘果器及其自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229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自动缓冲装置,特别提供了一种摘果器及其自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国内已经出现许多水果采摘器,如cn201610992750.0(人参果采摘器)、cn201620196421.0(背负式高空取果器)、cn201410753373.6(基于齿轮结构的水果自动化采摘装置)、cn201620092245.6(椰子采摘剥壳一体机)、cn201620463401.5(一种高空水果采摘、修柄一体器),上述摘果器以手持式、半自动手持式为主,部分水果采摘器还具有修柄功能,剥壳功能等,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空采摘水果危险、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但是现有的摘果器中大都采取对所摘取下来的果实直接利用设置于刀头部分的储物装置进行收集,会导致水果收集过程中因撞击等出现挤压伤,且高空收集无法收集较多的水果,因此需要经常拿回地面处进行清空再进一步收集,影响工作效率。

现有技术中的摘果器通常采用电力驱动,提高了果实采摘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果实的快速运输,同时避免了果皮的破损且不需要电力驱动的一种摘果器及其自缓冲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实现,从属权利要求以另选或有利的方式发展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

一种摘果器用自缓冲装置,所述自缓冲装置包括封闭型轨道,轨道支撑装置,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封闭型轨道通过轨道支撑装置支撑,封闭型轨道的底面靠近地面的一端与底盘连接,底盘与地面接触;封闭型轨道的远离地面靠近树枝一端与轨道支撑装置的一端相连接,轨道支撑装置的另一端与底面相接触;

所述轨道支撑装置靠近地面位置处连接有调节装置的一端,调节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到封闭型轨道的底部;所述封闭型轨道上靠近封闭型轨道的中心一端设置有多个固定端,远离封闭型轨道的中心一端设置有固定槽,固定端与连接片的一端相连接,连接片的另一端设置于固定槽内;

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卡接槽;

所述卡接槽内设置有果实承接部;

所述封闭型轨道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斜角,所述斜角范围为15°-55°。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轨道支撑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主支撑杆、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杆、中间杆,其中:

所述主支撑杆的一端与地面接触,所述主支撑杆中套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有中间杆;

所述中间杆上连接有可收缩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连接有引导部件;

所述对称设置的主支撑杆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的一端,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到封闭型轨道的底面。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引导部件为上宽下窄的喇叭状引导部件。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封闭型轨道上靠近封闭型轨道的中心处设置有隔槽,所述隔槽内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调节装置为对称设置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封闭型轨道的底部相连接,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与主支撑杆的底部相铰接。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果实承接部内设置有弹性垫。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弹性垫为海绵垫。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封闭型轨道与地面之间设置的斜角为45°。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封闭型轨道的底部设置有果实收集装置。

一种摘果器,摘果器包括至少一种前述的摘果器用自缓冲装置。

由以上技术内容可知,本发明的一种摘果器用自缓冲装置,能够利用果实自身的重力将果实输送到地面而不需要采用电力的方式实现果实的运输。

且当采集的果实自重较轻时,由于封闭型轨道不能实现动作,当落入到封闭型轨道上的收集装置。

且由于本发明能够将采集下来的果实自动输送到地面,不需要每次采摘下一个果实就将果实送到地面或放入存储袋内,提高了效率。

由于封闭型轨道的上方设置有上宽下窄的喇叭状引导部件,保证果实能够顺着引导部件掉落到隔板片内,且由于隔板片内设置有弹性部件,降低了果实掉落下来受到的冲力,保证了果实的外皮不被碰伤。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发明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中,1、封闭型轨道,2、第一支撑杆,3、第一连接杆,4、主支撑杆,5、引导部件,6、调节装置,7、第二支撑杆,8、果实收集装置,9、挡板,10、果实承接部,11、中间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发明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摘果器用自缓冲装置,所述自缓冲装置包括封闭型轨道1,轨道支撑装置,调节装置6,其中:

所述封闭型轨道1通过轨道支撑装置支撑,封闭型轨道1的底面靠近地面的一端与底盘连接,底盘与地面接触;封闭型轨道1的远离地面靠近树枝一端与轨道支撑装置的一端相连接,轨道支撑装置的另一端与底面相接触。

所述轨道支撑装置靠近地面位置处连接有调节装置6的一端,调节装置6的另一端连接到封闭型轨道1的底部;所述封闭型轨道1上靠近封闭型轨道1的中心一端设置有多个固定端,远离封闭型轨道1的中心一端设置有固定槽,固定端与连接片的一端相连接,连接片的另一端设置于固定槽内。

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设置有果实承接部10,其中果实承接部10件位于引导部件5的底部,且由于引导部件5为采用弹性材料的果物袋,能够使果实可靠的落入到果实承接部10内。

所述封闭型轨道1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斜角,所述斜角范围为15°-55°。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主支撑杆4、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杆2、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杆7、中间杆11,其中:

所述主支撑杆4的一端与地面接触,所述主支撑杆4中套接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杆2之间连接有中间杆;

所述中间杆上连接有可收缩的第一连接杆3,所述第一连接杆3上连接有引导部件5;

所述对称设置的主支撑杆4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二支撑杆7的一端,第二支撑杆7的另一端连接到封闭型轨道1的底面。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件5为上宽下窄的喇叭状引导部件5,前述引导部件5为上宽下窄的喇叭状引导部件5,该引导部件5可采用可收缩的弹性材料制作,当果实越大,则引导部件5对果实所施加的力越大,可靠的降低了果实下降的速度,避免果实快速掉落擦破果皮。。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封闭型轨道1上靠近封闭型轨道1的中心处设置有隔槽,所述隔槽内设置有挡板9,该挡板9能够使果实不会从封闭型轨道1中掉落。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调节装置6为对称设置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封闭型轨道1的底部相连接,调节装置6的另一端与主支撑杆4的底部相铰接,由于调节装置6与主支撑杆4铰接,使封闭型轨道1能够灵活的调节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达到降低封闭型轨道1的旋转速度。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果实承接部10内设置有弹性垫,弹性垫能够避免果皮被擦破,造成果实的腐坏,降低果实的售卖价格。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弹性垫为海绵垫,海绵垫价格便宜,能够可靠的缓冲果实下降下来的力,充分的保护果实。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封闭型轨道1与地面之间设置的斜角为45°。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封闭型轨道1的底部设置有果实收集装置8,果实收集装置8能够一次性的收集大批的果实,且在收集过程中方便人工挑选,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种摘果器,摘果器包括至少一种前述的摘果器用自缓冲装置。

以下根据发明内容给予相关的实施例。

当采集的果实为李子时,摘果器将李子从树上剪切下来,李子通过喇叭状引导部件5掉落到封闭型轨道1上,此时轨道支撑装置与轨道之间的夹角为65°,此时封闭型轨道1不能实现驱动,李子则继续掉落到封闭型轨道1上设置的果实承接部10内,当封闭型轨道1上的果实的重量能够克服封闭型轨道1自身的摩擦力时,封闭型轨道1运动,将掉落到果实承接部10内的果实输送到位于地面上的果实收集装置8内。

当采集的果实为榴莲时,摘果器将榴莲从树上剪切下来,榴莲通过喇叭状引导部件5掉落到封闭型轨道1上,此时轨道支撑装置与轨道之间的夹角为30°,由于榴莲的重量较重,所述封闭型轨道1在榴莲重力的驱动下运动,控制装置不启动,将果实输送到地面。

由以上技术内容可知,本发明的一种摘果器用自缓冲装置,能够利用果实自身的重力将果实输送到地面而不需要采用电力的方式实现果实的运输。

且当采集的果实自重较轻时,由于封闭型轨道1不能实现动作,当落入到封闭型轨道1上的收集装置。

且由于本发明能够将采集下来的果实自动输送到地面,不需要每次采摘下一个果实就将果实送到地面或放入存储袋内,提高了效率。

由于封闭型轨道1的上方设置有上宽下窄的喇叭状引导部件5,保证果实能够顺着引导部件5掉落到隔板片内,且由于隔板片内设置有弹性部件,降低了果实掉落下来受到的冲力,保证了果实的外皮不被碰伤。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