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乌橄榄果树高接换种成活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19088阅读:26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果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乌橄榄果树高接换种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橄榄分为两种,食用橄榄和油橄榄,食用橄榄又分为青橄榄和乌橄榄。乌橄榄是一种是常绿乔木,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越南,常生于低海拔的山地林中。乌橄榄以果皮、果肉呈紫黑色而见称,其果实含钙质和维生素c,营养丰富,且易被人体吸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然而乌橄榄嫁接成活率远低于青橄榄,一般情况下,乌橄榄的嫁接成活率为40%左右,所以亟需研究一种提高乌橄榄果树嫁接成活率的方法。且大龄乌橄榄一般都长的非常高,而乌橄榄树的结果率与树高成反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乌橄榄果树高接换种成活率的方法,采用中度短截的方法,压低乌橄榄果树的高度,提高结果率,同时能在较短时间内将乌橄榄果树恢复树势,促使接穗快速成活,形成结果树冠;并通过高接换种的方法,将原来品种差、经济效益低的乌橄榄,嫁接成经济效益较高的乌橄榄品种;利用树体包扎起防晒保湿、防寒御冻,保证养分正常疏导供应的作用,利于芽眼萌动,抽生新梢,进而提高乌橄榄果树高接换种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乌橄榄果树高接换种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中度短截:压低树体高度,保留强壮、分布均匀的主分枝;

(2)高接换种:选取芽眼饱满的优质良种乌橄榄果树的饱实枝条作为接穗,采用嵌接法嫁接,嫁接后接穗、接口和主分枝用透明薄膜均匀包扎;

(3)树体包扎:在树的受风口1.5m之上,用不透明薄膜进行整树包扎;若受风口偏低,在受风口1.2米之上即可进行整树包扎;通常情况下,在二级分枝部位开始往上进行整树包扎。

树体包扎时薄膜与树身不要求特别紧贴,需环包,留有较密缝隙。树体包扎能起到改善树身周边小环境气候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防冻害、二防水分蒸发过快而造成树体干枯、三保证树体本身营养物质向嫁接接穗有效输导。

优选的,所述树体为15-25年生的乌橄榄果树。

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中度短截采用中度回缩短截方法,适当压低树身高度。果树经中度回缩短截方法处理有利于紧接下来(高接换种)的技术操作。

优选的,所述步骤(2)高接换种的时间为每年的大寒至雨水时期。

优选的,所述步骤(2)嵌接法的接口直径5-10cm,每株接8-12穗,没有嫁接的枝干沿(枝干)底部锯除。

优选的,所述步骤(3)的不透明薄膜的厚度为0.5mm。

优选的,高接换种后乌橄榄果树的栽培管理方法如下:

s1、增施有机肥:每年施肥3次,第一次为春梢小果肥,每亩埋施复合肥20-25kg;第二次为秋梢肥,每亩埋施复合肥15-20kg;第三次为冬肥,结合冬季垦复清园,每亩埋施土杂肥、粪肥200-250kg;

s2、生草法栽培:在田间种植良性草并控制草的长势;

s3、综合防治病虫害:采用药剂喷雾配合诱虫器防治害虫。

优选的,所述方法适用于南方嫁接成活率低的其他果树。特别是成活率低于40%的果树。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中度回缩短截的方法,适当压低树体高度,保留强壮、分布均匀的主分枝,以利复壮,且复壮时间较短;同时通过压低树体高度提高乌橄榄的结果率。

(2)本发明采用高接换种方法,将原来品种差、经济效益低的乌橄榄果树,嫁接形成经济效益高的乌橄榄品种,充分利用果园资源,达到品种改良,优化乌橄榄品种结构,提高乌橄榄总体效益的效果。

(3)本发明的树体包扎法起到防晒保湿、防寒御冻,保证养分正常疏导供应的作用,利于芽眼萌动,抽生新梢,提高乌橄榄果树高接换种的成活率。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乌橄榄果树高接换种成活率的方法,且方法适用于南方嫁接成活率低的其他果树,特别是成活率低于40%的果树。

(5)本发明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促进乌橄榄果树壮旺,达到丰产、优质的栽培目的。

(6)生草法栽培可改善果园小农田气候,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进地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提高乌橄榄果树高接换种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中度回缩短截:将果园中树龄为15-25年生的乌橄榄果树实施中度回缩短截,适当压低树体高度,保留强壮、分布均匀的主分枝,以利复壮;

(2)高接换种:在每年的大寒至雨水时期,选取芽眼饱满的优质良种乌橄榄果树的饱实枝条作为接穗,采用嵌接法嫁接乌橄榄果树,接口直径5-10cm,每株接8-12穗;嫁接后接穗、接口和主分枝用透明薄膜均匀包扎,没有嫁接的枝干沿枝干底部锯除;

(3)树体包扎:在树二级分枝开始向上用厚度为0.5mm厚的不透明薄膜进行整树包扎。树体包扎能起到防晒保湿、防寒御冻,养分正常疏导供应的作用,利于芽眼萌动,抽生新梢,形成树冠,恢复生产,提高果质。

高接换种后乌橄榄的栽培管理方法如下:

s1、增施有机肥:每年施肥3次,第一次为春梢小果肥,每亩埋施复合肥20-25kg;第二次为秋梢肥,每亩埋施复合肥15-20kg;第三次为冬肥,结合冬季垦复清园,每亩埋施土杂肥、粪肥200-250kg;

s2、生草法栽培:在田间种植良性草并控制草的长势;

s3、综合防治病虫害:采用药剂喷雾配合诱虫器。

实施例2

表1的实验组数据为经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乌橄榄果树的生长状况调查数据;表2的对照组数据为经中度回缩短截、高接换种但没有进行树体包扎处理的乌橄榄果树的生长状况调查数据。

表1实验组数据

表2对照组数据

注:调查时间为乌橄榄果树经高接换种处理后1年半。

由上表可知,有经树体包扎法处理的乌橄榄果树比没进行处理的,嫁接成活率提高了53.8%,平均每株产量提高了2.7kg,产量增长率为117%。

实施例3

表3的实验组数据为乌橄榄果树经中度回缩短截修剪后的生长状况调查数据;表4的对照组数据为不进行中度回缩短截处理的乌橄榄果树的生长状况调查数据。

表3实验组数据

表4对照组数据

注:调查时间为乌橄榄果树经中度回缩短截处理后1年半。

由上表可知,有经中度回缩短截处理的乌橄榄果树比没进行处理的,新梢长度增加了83cm,产量提高了5kg。不经中度回缩短截修建的乌橄榄果树虽进行了树体包扎高接换种,能成活,但长势并不理想。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