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食用菌类补水工艺。
背景技术:
香菇、平菇等食用菌菌棒在出菇一潮后,由于培养基内水分已被菌菇生长所大量吸收利用,所以需给菌棒补充充足的水分以利后几潮的出菇。目前的菌菇种植中主要采用:
设备式注水法,采用可食用菌类补水工艺或者其它注射器械(如医用设备管等)对于菌棒多处进行手工注水。此种补水法的弊端在于采用人工注射,操作较为繁杂、效率低,而且人为因素对于菌棒的补水量以及水份均匀度的影响较大,不能实现规范化生产;
浸泡法,将菌棒置于盛水的容器内浸泡,以补充菌棒内的水份。此种补水法非但具有上述设备式注水法存在操作繁杂、效率低下、受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而且在作业中菌棒搬动时易造成菌棒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食用菌类补水工艺,结构简单,成本低,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食用菌类补水工艺,包括一有尖端的中空的补水设备,所述补水设备另一端连接有阀门,所述补水设备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水孔。
其中,所述阀门与水管网线连接。
其中,所述补水设备的材质为非金属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补水设备后,可以做到每个菌棒预埋一支补水设备,连通水管网线,需要补水的时候只需要打开阀门即可,极大地提高了补水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非金属材质的补水设备解决了设备容易生锈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可食用菌类补水工艺,包括一有尖端的中空的补水设备1,所述补水设备1另一端连接有阀门3,所述补水设备1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水孔2。所述阀门3与水管网线连接。
更有的是,所述补水设备1的材质为非金属材料。
在每个菌棒下预埋一支补水设备1,连通水管网线,需要补水的时候只需要打开阀门3即可,水就会从出水孔2中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