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番茄枯萎病的组合物及其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58899发布日期:2018-06-12 17:09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园艺作物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番茄枯萎病的组合物及其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番茄枯萎病又称萎蔫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侵染引起。多数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发生,局部受害,全株显病。发病初期,仅植株下部叶片变黄,但多数不脱落,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叶自下而上变黄、变褐,除顶端数片完好外,其余均坏死或焦枯。有时病株一侧叶片萎垂,另一侧叶片尚正常。从病株显症到全株枯萎,一般为15-30天。土温28℃左右最适于病害发生。番茄连作重茬,移栽或中耕时伤根多,植株生长不良,根结线虫为害造成伤口利于本病发生。土温21℃以下或33℃以上病情发展缓慢。

该病害一般的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实行三年以上轮作(3)化学药剂防治:用54%的恶霉福美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0%的敌磺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根部,每株300--500毫升,视病情5天一次。然而目前这三种方法各有局限性。首先,目前抗枯萎病番茄品种缺乏,且种子价格较高,特别是某些高品质的番茄缺乏抗病性,限制了其生产;其次,设施栽培中番茄优势产区考虑到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无法实现轮作;最后,生产中化学药剂的大量施用,容易带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降低番茄品质。因此,设施生产中番茄枯萎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番茄枯萎病的组合物及其防治方法,可有效解决目前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番茄枯萎病防治效果差,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番茄枯萎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以玉米秸秆为主,配以炉灰渣、豆粕、尿素和阿维菌素。

作为优选,每亩地上施用所述组合物中各组分的用量为:玉米秸秆5-10m3,炉灰渣7-12m3,豆粕100-150kg,尿素15-20kg,5%阿维菌素5-15mL。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采用秸秆回田可促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秸秆发酵后富含有机质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抑制土壤板结,遏制土壤中的病虫害,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升作物品质。

此外,适合的碳氮比是加速堆肥腐熟,避免含碳物质过度消耗和促进腐殖质合成的重要条件之一。玉米秸杆的碳氮比一般在80-100:1,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碳氮比约为25:1。当碳氮比大于25:1时,由于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有机物质分解慢,并且分解出来的氮素全部为微生物本身利用,因此不能在堆肥中释放有效态氮。当碳氮比小于25:1时,微生物繁殖快,易于分解,并能释放有效氮,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因此,在上述组合物中还加入1%-2%的氮素化肥,以满足微生物对氮素的需要,加速堆肥的腐熟,提高发酵效果。一亩大棚浇透水,需要约20吨水,所以加入15-20kg尿素。

进一步,微生物只能在一定的酸碱范围内进行活动。大多数微生物要求中性至微碱性的酸碱环境(pH 6.4-8.1),最适pH为7.5。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常产生各种有机酸,造成酸性环境,影响微生物的繁殖活动。所以加入炉灰渣或燃烧过的煤矸石,炉灰渣pH8.0左右,可以适当调节酸碱度,增加土壤多种矿物质含量,并且可降低土壤板结和土壤的酸化程度,从而降低脐腐病的发生。

作为优选,玉米秸秆的粒径为2.5-3.5cm,炉灰渣的粒径小于等于0.8c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组合物防治番茄枯萎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施用:夏季番茄拉秧后,将前茬番茄秸秆残渣彻底清理干净,使用旋耕机旋耕一遍地,平整土地,将尿素用水化开,均匀喷洒到秸秆上;再将秸秆均匀撒到大棚里;然后分别将炉灰渣、豆粕依次撒施;使用旋耕机旋耕两遍,铺好滴灌设备,将整个栽培区用旧棚膜覆盖,然后密闭棚室;

灌溉:每亩地浇水20-25m3,浇灌24-48h,将土壤浇透,达饱和含水量后关闭滴灌,浇灌结束前4h将阿维菌素溶液随水施入土壤;

高温焖棚:密封大棚20-25d,使得棚内气温可以达到60-65℃以上,其中土壤温度60-65℃,持续10-15d;秋茬番茄定植前20d打开通风口,掀掉地膜,通风散热晾晒7d以上,使土壤达到适耕状态,即可准备栽培定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主要采用浇透水、地面和大棚双层覆盖处理。其中,水分是影响微生物活动和堆肥腐熟快慢的重要因素,堆制材料吸水膨胀软化后易被微生物分解。大棚密封的情况下,晴天一天的时间棚温可以达到50℃以上,高温性微生物最适宜的温度为50-65℃,加快了秸秆的发酵,发酵过程中土壤迅速升温,有效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病原菌、寄生虫卵、线虫、杂草种子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物理杀菌与化学杀菌相结合的方法,对番茄枯萎病的仿效可达84.0%以上,发病率控制在2%以下。相较于现有常规防治方法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为15.2-51.3%,优势明显。

2、本发明主要采用秸秆炉灰渣发酵法进行番茄枯萎病防治,充分利用了农业生产废弃物,原料就地取材,原料丰富,成本低,可节省原料成本16.7%以上,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日光温室番茄枯萎病防治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玉米秸杆10m3经过机械粉碎,大小3-5cm;炉灰渣(或燃烧过的煤矸石)8m3:粉碎过筛(0.5cm以下);豆粕120kg;尿素20kg;5%阿维菌素溶液15mL。

1.2方法

1.2.1棚室准备:夏季番茄拉秧后,将前茬番茄秸秆等清理干净,旋耕机耕一遍地,平整土地,安装好滴灌设施。

1.2.2操作流程:

①首先将尿素用水化开,均匀喷洒到秸秆上;再将秸秆均匀撒到大棚里;

②分别将炉灰渣、豆粕依次撒施,使用旋耕机旋耕两遍。

③铺好滴灌管,检查滴灌,正常使用,在栽培去覆盖废旧棚膜,然后密闭棚室所有通风口。

④打开滴灌,浇灌1天1夜或2天左右,每亩地浇水20-25m3,土壤全部浇透,达饱和含水量后关闭滴灌;浇水结束前4小时将阿维菌素随水施入。

⑤密封大棚20天(阴雨天除外)以上,棚内气温可以达到65℃以上,土壤温度60℃左右,持续至少10天;秋茬番茄定植前20天打开通风口,掀掉地膜,通风散热晾晒7天以上。

1.2.3试验设计:

试验分别于2016和2017年连续两年6月-11月在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日光温室和大拱棚中进行,设3个处理分别是:秸秆炉灰渣发酵焖棚法(A);常规高温焖棚处理+种植时灌根(B);未做任何处理对照(C)。

番茄品种‘芙蓉’、‘樱莎红1号’、‘樱莎黄’2016年于7月15日播种,8月10日定值,9月25日调查枯萎病发生情况并拍照记录。2017年于7月15日播种,8月14日定值,9月30日调查枯萎病发生情况并计算防治效果。

其中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计算:

防治效果%=[(对照区发病率-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100

2.结果

2.1不同处理条件下番茄枯萎病发生率

如表1所示,秸秆炉灰渣发酵处理(处理A)的棚室和常规焖棚处理(处理B)的枯萎病发生率差异较大。处理A枯萎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处理B和处理C,而处理B和处理C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炉灰渣发酵处理棚室植株长势健壮,番茄枯萎病发病率低于5%,而常规焖棚处理棚室植株长势较弱,徒长,各品种番茄枯萎病发病率在28%-42%,发病较重。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棚室发病极重,最高达80%,并且有逐年加重趋势。

表1 2016-2017年番茄枯萎病发病情况调查表

2.2秸秆炉灰渣发酵法与常规焖棚法成本比较

按每667m2计算,使用秸秆炉灰渣发酵法所需成本:包括玉米秸杆10m3,炉灰渣8m3,由于玉米秸秆和炉灰渣可以就地取材,价格低廉,仅增加了人工费和加工运输费大约1000元;豆粕120kg,约需要1000元;合计约2000元。

常规方法处理:需要施用有机肥1吨约2000元,栽培期间灌根增施农药(除阿维菌素)约需要400元;合计约2400元。

因此该方法比传统方法每667m2可节省成本约400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