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古树名木移植根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6435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古树名木移植根部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古树名木移植根部保护装置,属于植被种植使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古树名木,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在此类树木移植时,对其根部的保护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大型古树名木移植根部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大型古树名木移植根部保护装置,通过设置保护筒和漏斗底座,可有效保护植被根部,避免其在受到冲撞、击打时不被破坏筋络,通过设置收紧固定端,利用收紧带可将其绑扎在树干上,起到固定保护筒的作用,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脱落,通过设置防震织物层,可减少震动对植被根部筋络的伤害,设置透气孔和接水管,可保证根部所需的空气和水分,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古树名木移植根部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筒、漏斗底座和收紧固定端,所述保护筒一端设有漏斗底座,所述保护筒另一端设有收紧固定端,所述保护筒、漏斗底座和收紧固定端内壁上均设有防震织物层,所述保护筒上设有多个贯穿防震织物层的透气孔,所述保护筒上设有接水管,所述接水管与设置于防震织物层内部的输水软管连通,所述漏斗底座一端设有开口,所述收紧固定端一端设有收紧槽,所述收紧槽被收紧带穿过。

优选的,所述保护筒固定连接漏斗底座,所述保护筒和漏斗底座外壳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收紧固定端为软质橡胶面料制成,设置于收紧固定端一端收紧槽的设置个数在2个以上。

优选的,所述输水软管贯穿防震织物层表面,其直径在3mm-5mm之间。

优选的,所述防震织物层内部填充有棉花、海绵等填充物。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保护筒和漏斗底座,可有效保护植被根部,避免其在受到冲撞、击打时不被破坏筋络,通过设置收紧固定端,利用收紧带可将其绑扎在树干上,起到固定保护筒的作用,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脱落,通过设置防震织物层,可减少震动对植被根部筋络的伤害,设置透气孔和接水管,可保证根部所需的空气和水分。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大型古树名木移植根部保护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大型古树名木移植根部保护装置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1、保护筒;2、漏斗底座;3、收紧固定端;4、透气孔;5、接水管;6、收紧槽;7、收紧带;8、防震织物层;9、输水软管;1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古树名木移植根部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筒1、漏斗底座2和收紧固定端3,所述保护筒1一端设有漏斗底座2,所述保护筒1另一端设有收紧固定端3,通过设置保护筒1和漏斗底座2,可有效保护植被根部,避免其在受到冲撞、击打时不被破坏筋络,所述保护筒1、漏斗底座2和收紧固定端3内壁上均设有防震织物层8,通过设置防震织物层8,可减少震动对植被根部筋络的伤害,所述保护筒1上设有多个贯穿防震织物层8的透气孔4,所述保护筒1上设有接水管5,所述接水管5与设置于防震织物层8内部的输水软管9连通,所述漏斗底座2一端设有开口10,所述收紧固定端3一端设有收紧槽6,所述收紧槽6被收紧带7穿过,所述保护筒1固定连接漏斗底座2,所述保护筒1和漏斗底座2外壳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收紧固定端3为软质橡胶面料制成,设置于收紧固定端3一端收紧槽6的设置个数在2个以上,所述输水软管9贯穿防震织物层8表面,其直径在3mm-5mm之间,所述防震织物层8内部填充有棉花、海绵等填充物,通过设置收紧固定端3,利用收紧带7可将其绑扎在树干上,起到固定保护筒1的作用,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脱落,设置透气孔4和接水管5,可保证根部所需的空气和水分。

使用时:撑起收紧固定端3,将古树根部伸到保护筒1内,通过设置保护筒1和漏斗底座2,可有效保护植被根部,避免其在受到冲撞、击打时不被破坏筋络,通过设置防震织物层8,可减少震动对植被根部筋络的伤害,通过设置收紧固定端3,利用收紧带7可将其绑扎在树干上,起到固定保护筒1的作用,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脱落,设置透气孔4和接水管5,可保证根部所需的空气和水分,该保护装置,使用操作简便,效果显著,适宜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