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集约化养猪的发酵床母猪产仔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2516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饲养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于集约化养猪的发酵床母猪产仔舍。



背景技术:

集约化养猪是指猪群高度集中和密集饲养以达到节省建筑面积、环境控制的能源和人力成本的一种现代工厂化养猪方法。在集约化规模饲养的条件下,由于猪群饲养密集,猪只的适应性和抗病力明显减弱,使其对高密度饲养的圈舍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产房哺乳母猪及仔猪。仔猪抗寒能力差,免疫能力低,极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各种疾病。

在现有技术中,地暖,暖风炉,清粪和粪污处理系统等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集约化养猪场的母猪产仔舍中,冲洗圈舍过程会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与废水排放,粪污处理需要现代化机械设备和处理工艺,处理工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另外,由于猪群密集,若粪污处理不及时或不规范,产生的有害气体危害猪只的健康,使母猪生产性能下降;病原微生物通过粪便或空气、微尘传播易造成疫病流行,增加了疫病防控压力。

发酵床技术的推广使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养猪场的粪污处理压力,并有效改善圈舍环境,其通过生物垫料和猪只粪便协同发酵作用,使粪尿快速分解,消除恶臭;该技术不需要清粪,也不会形成大量冲圈污水,节省人力和水资源。然而,现有发酵床母猪舍主要是针对大栏饲养的后备母猪和妊娠母猪,且猪只在发酵床上活动,而哺乳母猪要防躺卧时压死小猪,及母猪乳头埋进垫料导致仔猪吃不着奶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酵床技术的应用。因此,结合发酵床工艺,建立清洁卫生且资源节约的集约化母猪产仔舍对减少疾病发生率和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集约化养猪的发酵床母猪产仔舍,解决了因粪污处理不及时或不规范造成的圈舍环境差,病菌多和疫病感染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于集约化养猪的发酵床母猪产仔舍,包括猪舍、产床,所述产床设于高于地面的水泥台上,沿猪舍前后墙体长度方向纵向布置;该产床前方为过道;该过道一侧围栏上装有食槽和饮水装置;发酵床和产床平行设置且位于产床后的地面之下;所述产床采用漏粪地板铺设;产床上设有若干母猪产仔舍,该母猪产仔舍中央设有仔猪保温箱,两侧装有母猪限位栏。

进一步的:

所述食槽对应下方的水泥台台面向过道方向倾斜,与过道相接处设有排水槽。

所述母猪产床为高床结构,离水泥台面高度为20cm。

所述发酵床为下凹的凹槽,槽内填充有发酵垫料,垫料低于水泥台或与水泥台等高。

所述猪舍墙体上设有的出入门与发酵床在同一方向。

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床母猪产床并在产床后方建设发酵床,猪只排粪后,无需清粪和冲刷,粪便直接经漏粪地板落到发酵床,经微生物发酵后得到分解和转化,解决了因粪污处理不及时或不规范造成圈舍环境差,病菌多和疫病感染严重的问题,且具有节省人力和水资源,减少粪尿在圈舍停留造成圈舍恶臭、疫病流行及猪场粪污处理的压力。发酵床在分解粪尿时会产生热量,为猪只提供了温暖和舒适的圈舍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适于集约化养猪的发酵床母猪产仔舍,包括猪舍的墙体1、产床2、发酵床3、过道4。猪舍前后墙体上设有对称的窗户5,左右墙体上设有出入门6;产床2设于高于地面10cm的水泥台7上,沿前后墙体长度方向纵向布置;发酵床3纵向设置在母猪产床后方地面之下;产床2前方为过道4;产床采用漏粪地板8铺设,靠近过道4一侧围栏上装有食槽9和饮水装置10,中央设有仔猪保温箱11,保温箱两侧安装有母猪限位栏12;食槽9对应的下方水泥台台面向过道4方向倾斜,与过道4相接处设有排水槽13。

所述母猪产床2为高床结构,离水泥台面高度为20 cm,便于清理仔猪在产床上活动时经漏粪地板落到水泥台上的排泄物。母猪在产床上分娩和哺乳,有效避免母猪在发酵床上哺乳时压死小猪和母猪乳头埋进垫料等问题;猪只排泄物可直接经漏粪地板掉入发酵床,无需清扫和冲刷,使粪便及时分解。

所述发酵床3为下凹的凹槽,槽内填充有机垫料,垫料稍低于水泥台或与水泥台等高,垫料铺设过高容易散落到产床下方;发酵床宽度1.6 m,深度1.2 m。

所述出入门6与发酵床3在同一方向上,方便进料、换料和机械进入圈舍翻挖发酵床垫料,还利于保持猪舍的自然通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