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苗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498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灌溉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育苗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灌溉,不同种类的作物对灌溉的要求不一样,有些作物只能在含水量高的区域进行种植,则灌溉的时候多选用喷头大剂量供水,有些作物只能再含水量低的区域进行种植,则灌溉的时候多选用滴灌低剂量供水,有些作物在特定的月份需要对根部进行供水以提高其发育率,则灌溉的时候多选用地埋式低剂量供水。

同时诸如重楼、金铁锁、白芨、滇黄精和纹党参等名贵中草药对灌溉的要求更为苛刻,只能满足其育苗生长灌溉的要求,在后续生长中才能获得药性优良的药材。

现有灌溉装置分为喷头灌溉、地表滴灌和地埋滴灌,其中喷头灌溉耗水量高,虽然满足了作物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但是随着水的流失一部分土壤肥力也丧失了,不利于土壤的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的保护,地表滴灌系统成本低廉,但是地表滴灌系统由于仅在地表进行滴水,会造成一部分水资源的浪费,故需要每年进行设备的更换,增加了灌溉成本。地埋滴灌系统将滴灌管设于土下,可以降低水资源浪费,但是供水量低。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立体供水,水资源循环使用降低浪费,满足诸如重楼、金铁锁、白芨、滇黄精和纹党参等名贵中草药育苗要求的一种育苗灌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喷头灌溉装置、地表滴灌装置和地埋滴灌装置存在耗水量高,无法循环利用水资源的问题,提供一种育苗灌溉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育苗灌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从上至下设置有喷淋管、滴灌管、种植层、过滤层和蓄水槽。其中喷淋管与装置本体顶部下表面连接,其上均匀设置有喷头,喷淋管通过输水管与供水装置连接,喷淋管通过连接管与滴灌管连接,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滴灌管通过支撑架架设在种植层上方。种植层中铺设有地埋管,种植层底部与过滤层连接,地埋管通过汲水管与设置在蓄水槽中的水泵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与喷淋管连接的供水装置对整个育苗灌溉装置提供必要的水资源,在种植对土壤含水量要求高的作物时,选择喷淋管与喷头对种植区域进行大剂量供水,排出的水分一部分被土壤和作物吸收,大部分渗透进种植层并经过过滤层过滤后集中在蓄水槽中,大幅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在不需要大剂量供水的季节选择开启控制阀地表滴灌小剂量供水,既可以湿润土表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又可以降低水资源浪费,最后地埋管通过汲水管与设置在蓄水槽中的水泵连接这样的结构,将蓄水槽中的蓄水经地埋管对作物主根或者根须进行供水,既降低了地表水渗透时间又实现了水资源循环使用。

基于高处喷头供水、地表滴灌供水、根部地埋供水这样的立体供水结构能够满足诸如重楼、金铁锁、白芨、滇黄精和纹党参等名贵中草药育苗要求同时又实现了水资源循环使用降低浪费。

进一步的,种植层中设置有横向和纵向的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为30~50cm。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由于水自然渗透到土壤的速度受很多因素所制约,通过喷头大剂量供水难免会造成部分地段存在短时间内积水的现象,这样对某些作物的幼苗发育会造成缺氧而导致发育受限乃至无法发育的影响,通过设置的排水沟可以将过多的水进行短暂的存储,大幅降低地表积水现象。

进一步的,蓄水槽底面为圆锥形,水泵设置在蓄水槽底面中心上方。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圆锥形的结构便于水资源在蓄水槽底部堆积,同时可以满足先进先出的原则,通过设置在蓄水槽底面中心上方的水泵将那一部分先进入地埋管进行地埋供水,降低水资源循环周期,提供供水效果。

进一步的,蓄水槽底面上铺设有加热棒,加热棒加热温度为20℃~40℃。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部分作物在种植时需要冬季种植,春季发芽,但是冬季温度过低不利于作物春季发芽,故通过加热棒将地埋供水的问题进行提高,间接的提高了作物的发育率,同时在冬季也可以为多年生草本作物的根系进行供热水,大幅降低冬季冻根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

可选的,连接管一端与喷淋管中心位置连接,另一端与滴灌管中心位置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从中心位置将喷淋管与滴灌管进行连接,在供水时供水更加均匀,降低局部地区供水量大,局部地区供水量小的问题。

可选的,装置本体顶部上表面设置有换气机。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除了土壤含水量是育苗灌溉的主要因素,空气中含氧量也影响育苗效果,通过设置换气机将作物育苗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沉闷的空气与外界进行交换,提高作物发育率。

可选的,喷淋管距离种植层上表面垂直距离为2.4~3.2m,滴灌管距离种植层上表面垂直距离为15~25cm,地埋管距离种植层上表面垂直距离为25~40cm。

通过这样的结构,基于高处喷头供水、地表滴灌供水、根部地埋供水这样的立体供水结构能够满足诸如重楼、金铁锁、白芨、滇黄精和纹党参等名贵中草药育苗要求同时又实现了水资源循环使用降低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与喷淋管连接的供水装置对整个育苗灌溉装置提供必要的水资源,在种植对土壤含水量要求高的作物时,选择喷淋管与喷头对种植区域进行大剂量供水,排出的水分一部分被土壤和作物吸收,大部分渗透进种植层并经过过滤层过滤后集中在蓄水槽中,大幅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

2、通过选择开启控制阀地表滴灌小剂量供水,在不需要大剂量供水的季节既可以湿润土表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又可以降低水资源浪费。

3、地埋管通过汲水管与设置在蓄水槽中的水泵连接这样的结构,将蓄水槽中的蓄水经地埋管对作物主根或者根须进行供水,既降低了地表水渗透时间又实现了水资源循环使用。

4、基于高处喷头供水、地表滴灌供水、根部地埋供水这样的立体供水结构能够满足诸如重楼、金铁锁、白芨、滇黄精和纹党参等名贵中草药育苗要求同时又实现了水资源循环使用降低浪费。

5、通过设置的排水沟可以将过多的水进行短暂的存储,大幅降低地表积水现象。

6、通过设置在蓄水槽底面中心上方的水泵将那一部分先进入地埋管进行地埋供水,降低水资源循环周期,提供供水效果。

7、通过设置换气机将作物育苗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沉闷的空气与外界进行交换,提高作物发育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育苗灌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装置本体、2为喷淋管、3为喷头、4为连接管、5为控制阀、6为滴灌管、7为支撑架、8为种植层、9为地埋管、10为排水沟、11为蓄水槽、12为过滤层、13为水泵、14为汲水管、15为加热棒、16为换气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中央”、“周向”、“上”、“内侧”、“外侧”、“另一端”、“中部”、“顶部”、“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育苗灌溉装置结构示意图,一种育苗灌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从上至下设置有喷淋管2、滴灌管6、种植层8、过滤层12和蓄水槽11,其中喷淋管2与装置本体1顶部下表面连接,其上均匀设置有喷头3,喷淋管2通过输水管与供水装置连接,喷淋管2通过连接管4与滴灌管6连接,连接管4上设置有控制阀5,滴灌管6通过支撑架7架设在种植层8上方,种植层8中铺设有地埋管9,种植层8底部与过滤层12连接,地埋管9通过汲水管14与设置在蓄水槽11中的水泵13连接。

使用时,通过与喷淋管连接的供水装置对整个育苗灌溉装置提供必要的水资源,在种植对土壤含水量要求高的作物时,选择喷淋管与喷头对种植区域进行大剂量供水,排出的水分一部分被土壤和作物吸收,大部分渗透进种植层并经过过滤层过滤后集中在蓄水槽中,大幅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在不需要大剂量供水的季节选择开启控制阀地表滴灌小剂量供水,既可以湿润土表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又可以降低水资源浪费,最后地埋管通过汲水管与设置在蓄水槽中的水泵连接这样的结构,将蓄水槽中的蓄水经地埋管对作物主根或者根须进行供水,既降低了地表水渗透时间又实现了水资源循环使用。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种植层中设置有横向和纵向的排水沟,其中排水沟的深度为30~50cm。

使用时,通过喷头大剂量供水经由排水沟进行暂存并渗透到过滤层。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蓄水槽底面为圆锥形,水泵设置在蓄水槽底面中心上方。

使用时,圆锥形的结构便于水资源在蓄水槽底部堆积,同时可以满足先进先出的原则,通过设置在蓄水槽底面中心上方的水泵将那一部分先进入地埋管进行地埋供水,降低水资源循环周期,提供供水效果。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蓄水槽底面上铺设有加热棒,加热棒加热温度为20℃~40℃。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连接管一端与喷淋管中心位置连接,另一端与滴灌管中心位置连接。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装置本体顶部上表面设置有换气机。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1,喷淋管距离种植层上表面垂直距离为2.4~3.2m,滴灌管距离种植层上表面垂直距离为15~25cm,地埋管距离种植层上表面垂直距离为25~40c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