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肝脏连续灌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2783阅读:833来源:国知局
离体肝脏连续灌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离体肝脏连续灌注系统。属于肝移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每年都有很大数目的患者在等待进行肝脏移植,但是供体严重短缺使得其中的很多患者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从2015年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来源的器官,采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但是,公民逝世后捐献的肝脏大多属于边缘供肝,比如:脂肪肝供体,老年供体,以及心脏死亡供体等。上述肝脏供体对其保存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离体肝脏保存方式包括单纯低温静态冷储存以及机械灌注等技术,后者具有更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目前市场上的灌注机较为昂贵,并没有广泛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离体肝脏连续灌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离体肝脏连续灌注系统,包括灌流液储槽和放置离体肝脏的保存箱,保存箱内设有分别与离体肝脏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相连的门静脉灌注管、肝动脉灌注管和灌流液回收管,这三个管道的末端分别与第一恒流泵、第二恒流泵和第三恒流泵相连;其中,第一恒流泵和第二恒流泵分别通过第一主管道和第二主管道连接至灌流液储槽的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三恒流泵连接至灌流液储槽的进液口,第一主管道和第二主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二流量控制阀,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的末端分别汇入灌流液回收管。

所述保存箱的底部设有用于更换灌流液的排液口。

所述的第一主管道和第二主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氧合器和第二氧合器,分别向流向门静脉和肝动脉的灌流液中充氧,以便灌流液能够为离体肝脏提供足够的氧气。

所述的第一氧合器和第二氧合器优选为鼓泡式氧合器。

所述的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二流量控制阀优选为SZL-4M数显流量控制阀。

所述门静脉灌注管和肝动脉灌注管上分别设有第一自动排气阀和第二自动排气阀。

所述的第三恒流泵与灌流液储槽之间还设有用于过滤血凝块、脂肪粒及组织碎片的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优选为成人型BMAF-A。

所述保存箱包括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由温度控制芯片控制。

所述温度控制芯片优选为WK36D。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离体肝脏连续灌注系统,分别从门静脉和肝动脉处对离体肝脏进行灌流,灌流液分别流经门静脉和肝动脉,然后从肝静脉流出,返回至灌流液储槽,形成循环,实现了对离体肝脏的连续灌注。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主管道和第二主管道上分别设置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并通过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二流量控制阀实现对灌流液的调控分流,避免灌流液流量过大导致的灌注压力过大,有效避免了对离体肝脏造成的再灌注损伤。

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的末端分别汇入灌流液回收管,实现了所有灌流液的循环使用,提高灌流液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灌注效果好,能够对离体肝脏进行有效保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对比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对比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对比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灌流液储槽,2为保存箱,3为门静脉灌注管,4为肝动脉灌注管,5为灌流液回收管,6为第一恒流泵,7为第二恒流泵,8为第三恒流泵,9为第一主管道,10为第二主管道,11为第一出液口,12为第二出液口,13为第一分支管道,14为第二分支管道,15为第一流量控制阀,16为第二流量控制阀,17为排液口,18为第一氧合器,19为第二氧合器,20为第一自动排气阀,21为第二自动排气阀,22为过滤器,23为进液口,24为第三氧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灌流液储槽1和放置离体肝脏的保存箱2,保存箱2内设有分别与离体肝脏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相连的门静脉灌注管3、肝动脉灌注管4和灌流液回收管5,这三个管道的末端分别与第一恒流泵6、第二恒流泵7和第三恒流泵8相连;其中,第一恒流泵6和第二恒流泵7分别通过第一主管道9和第二主管道10连接至灌流液储槽1的第一出液口11和第二出液口12,第三恒流泵8连接至灌流液储槽1的进液口23,第一主管道9和第二主管道10上分别设有第一分支管道13和第二分支管道14,第一分支管道13和第二分支管道14上分别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15和第二流量控制阀16,第一分支管道13和第二分支管道14的末端分别汇入灌流液回收管5。

保存箱2的底部设有用于更换灌流液的排液口17。

第一主管道9和第二主管道10上分别设有第一氧合器18和第二氧合器19,两者均为鼓泡式氧合器,分别向流向门静脉和肝动脉的灌流液中充氧,以便灌流液能够为离体肝脏提供足够的氧气。

第一流量控制阀15和第二流量控制阀16为SZL-4M数显流量控制阀。

门静脉灌注管3和肝动脉灌注管4上分别设有第一自动排气阀20和第二自动排气阀21。

第三恒流泵8与灌流液储槽1之间还设有用于过滤血凝块、脂肪粒及组织碎片的过滤器22(成人型BMAF-A)。

保存箱2包括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由温度控制芯片(WK36D)控制。

对比例1:

如图2所示的一种离体肝脏连续灌注系统,第一主管道9和第二主管道10上不再设有第一分支管道13和第二分支管道14,其余同实施例。

对比例2:

如图3所示的一种离体肝脏连续灌注系统,第一自动排气阀20和第二自动排气阀21分别设置于第一恒流泵6与第一氧合器18之间,第二恒流泵7与第二氧合器19之间,其余同实施例。

对比例3:

如图4所示的一种离体肝脏连续灌注系统,第一主管道9和第二主管道10上不再设有第一氧合器18和第二氧合器19,而是在过滤器22与灌流液储槽1之间设置第三氧合器23,其余同实施例。

试验例

分别使用实施例和对比例1~3的离体肝脏连续灌注系统,采用HTK液(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对相同条件的家猪离体肝脏进行灌流,灌流24小时后检测灌流液中ALT、AST和LDH这三个生化指标,结果如下:

ALT: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分别是实施例的4倍、2倍和1.8倍;

AST: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分别是实施例的3.8倍、2.2倍和2.1倍;

LDH: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分别是实施例的2.9倍、1.8倍和2倍。

说明实施例的离体肝脏连续灌注系统能有效保持离体肝脏的功能活性,显著缓解肝脏再灌注损伤,这可能得益于本实用新型对灌流液的调控分流以及自动排气阀和氧合器的特定位置设置。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