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药投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4198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蟑螂药投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食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蟑螂药投食器。



背景技术:

蟑螂已经存在超过3亿年,大部分生长在温暖和湿热的环境中,并在办公室、家庭房间内普遍存在,蟑螂不只是一种别人讨厌的家伙,而且其排泄物中的蛋白是引起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的重要物质,尤其是对生活在拥挤房间和城市的儿童。蟑螂是居家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害虫,其存在多种危害。

目前,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除蟑螂措施,蟑螂药投食器也是其中一种,通过在蟑螂药投食器中放置蟑螂药,诱惑蟑螂进行食用,进而达到灭杀蟑螂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蟑螂药投食器包括底壳以及上盖,上盖扣合在底壳上,上盖与底壳之间形成有容腔,蟑螂药放置在容腔内,且底壳的侧壁中设有开口,可以供蟑螂爬进去吃蟑螂药。

由于底壳侧壁的开口保持长期开放,这样,蟑螂药在投放的过程中,会对人和家禽照成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湿漉的环境下没有相对的防湿功能,不但会使药物失效,且如果掺杂药物的废水流出,会照成严重的安全问题。另外,目前的蟑螂药投食器都是一次性使用,二次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蟑螂药投食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蟑螂药投食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蟑螂药投食器,包括底壳与所述底壳相向转动对接的上盖,所述底壳包括底板以及形成在所述底板上且朝上延伸布置的多个外侧壁板,多个所述外侧壁板相间隔环绕所述底板的外周布置,且相邻的外侧壁板之间形成有第一开口,多个所述外侧壁板与底板之间围合形成有上端开口的容腔;所述上盖包括盖板以及形成在所述盖板上且朝下延伸布置的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相间隔环绕所述盖板的外周布置,且相邻的挡板之间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盖板封盖在所述容腔的上端开口,多个所述挡板插设在所述容腔中,且多个所述挡板分别对应与多个所述外侧壁板错位布置或纵向叠合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容腔中设有多个纵向布置的内侧壁板,多个所述内侧壁板对应形成在多个所述外侧壁板的内侧,且所述内侧壁板与所述外侧壁板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挡板插设的间隔区域。

进一步的,在所述底壳与上盖之间形成卡扣结构,当所述挡板置于所述间隔区域中,所述卡扣结构限制所述上盖与底壳之间相互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挡板一侧边的第一缺口以及设置在所述间隔区域一侧中用于卡扣在所述第一缺口中的卡块。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卡块卡扣配合的第二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卡块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侧壁板的内侧,另一端朝向所述间隔区域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卡块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侧壁板的外侧,另一端朝向所述间隔区域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包括上环条,所述上环条呈环绕状布置在多个所述外侧壁板的上端,且所述盖板的下表面抵接在所述上环条上。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上环条活动嵌入在所述环形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下端面设有粘结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蟑螂药投食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蟑螂药投食器进行投放蟑螂药时,直接将蟑螂药放置在容腔中,盖板封闭容腔的上端开口,且通过转动上盖,当多个挡板对应对多个外侧壁板纵向叠合布置时,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齐,此时,容腔连通外部,蟑螂等可以通过第一开口进入容腔中,当不需要进行蟑螂药投放时,通过转动上盖,多个挡板分别对应与多个外侧壁板错位布置,此时,挡板分别外侧壁板之间的第一开口,使得整个容腔处于封闭状态。蟑螂药在投放的过程中,则不会对人和家禽照成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湿漉的环境中,通过转动上盖,可以调节第一开口的打开程度,具有一定的防湿功能,避免药物失效,避免出现容腔内蟑螂药的废水流出,使用起来较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蟑螂药投食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蟑螂药投食器,不仅可以用于投放蟑螂药,也可以用于投放蚂蚁或者其他害虫的药物。

蟑螂药投食器包括底壳以及上盖,其中,底壳包括底板103以及形成在底板103上的多个外侧壁板102,该多个外侧壁板102相间隔环绕底板103的外周且朝上延伸布置,多个外侧壁板102与底板103之间围合形成有上端开口的容腔,且相邻的外侧壁板102之间形成有第一开口101,该第一开口101连通容腔及外部;上盖包括盖板104以及多个挡板110,该多个挡板110相间隔设置在盖板104的外周,且朝下延伸布置,相邻的挡板110之间形成有第二开口111。

上盖与底壳之间相向转动对接,盖板104封盖在底壳的容腔的上端开口,多个挡板110插设在容腔中,且分别对应与多个外侧壁板102错位布置或纵向叠合布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蟑螂药投食器进行投放蟑螂药时,直接将蟑螂药放置在容腔中,盖板104封闭容腔的上端开口,且通过转动上盖,当多个挡板110对应对多个外侧壁板102纵向叠合布置时,第一开口101与第二开口111对齐,此时,容腔连通外部,蟑螂等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01进入容腔中,当不需要进行蟑螂药投放时,通过转动上盖,多个挡板110分别对应与多个外侧壁板102错位布置,此时,挡板110分别外侧壁板102之间的第一开口101,使得整个容腔处于封闭状态。

上述提供的蟑螂药投食器,通过转动上盖,可以使得容腔与外部连通,或者处于完全封闭状态,这样,蟑螂药在投放的过程中,则不会对人和家禽照成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湿漉的环境中,通过转动上盖,可以调节第一开口101的打开程度,具有一定的防湿功能,避免药物失效,避免出现容腔内蟑螂药的废水流出,使用起来较为安全。

本实施例中,底壳包括上环条108,该上环条108呈环绕状布置在多个外侧壁板102的上端,上盖的盖板104抵接在上环条108上,这样,有利于上盖的转动。在上盖的盖板104的下表面设有环形凹槽,且上环条108活动嵌入在环形凹槽中。

在容腔中设有中多个纵向布置的内侧壁板107,多个内侧壁板107对应形成在多个外侧壁板102的内侧,且与外侧壁板102之间形成有间隔区域,这样,多个内侧壁板107与多个外侧壁板102之间形成多个间隔区域,上盖的多个挡板110则对应插设在该多个间隔区域中,这样,便于上盖与底壳之间的装配,且有利于上盖的转动。

在底壳与上盖之间,还设置有卡扣结构,当挡板110处于间隔区域时,也就是第一开口101处于打开状态时,该卡扣结构限制上盖与底壳之间相互脱离。这样,当第一开口101处于打开状态,也就是蟑螂药投食器在投放蟑螂药的过程,上盖与底壳之间被卡扣结构限制脱离,使用较为安全。

具体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挡板110一侧边的第一缺口112以及设置在间隔区域一侧中的卡块109,当转动至挡板110位于间隔区域中后,卡块109卡扣在第一缺口112中,限制上盖与底壳之间脱离。

具体地,卡块109的一端连接在外侧壁板102的内侧,且另一端朝向间隔区域延伸布置,或者卡块109也可以一端连接在内侧壁板107的内侧,且另一端朝向间隔区域延伸布置。

另外,当转动上盖,使得挡板110封闭第一开口101时,此时,为了防止蟑螂药投食器掉落时,上盖与底壳之间不会出现脱离的现象,在挡板110的另一侧边设置有第二缺口118,这样,当挡板110完全封闭第一开口101后,挡板110另一侧的第二缺口118则会与相邻的间隔区域中的卡块109卡扣连接,这样,限制了上盖与底壳之间相互脱离。

当需要脱离上盖与底壳时,只需要将挡板110转动至与第一开口101错位布置则可,也就是挡板110遮挡第一开口101的部分,这样,挡板110的第一缺口112及第二缺口118则不会与两侧的卡块109卡扣连接。

没有卡扣结构的限制,上盖与底壳之间可以脱离,可以进行换药等等,使得蟑螂药投食器可以重复使用

在底板103的下端面设置有粘结层,便于蟑螂药投食器的粘结放置。盖板104的上端面形成有凹凸结构105,便于用于转动上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