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高效松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416阅读:863来源:国知局
手动高效松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高效松土器,属于农用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耕地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翻松处理,对于大片耕地可采用专用农用机械进行操作,但对于小块试验田或菜园,往往不适用大型农机具。现有对翻松处理往往是利用铁锨或铁叉进行人工翻松,存在工作效率偏低,劳动量和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地面踩得或压得比较实,人工翻松困难较大,即便是翻起了,还需要利用工具将翻起的土块敲碎,导致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提高人工翻松耕地的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动高效松土器,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动高效松土器,该手动高效松土器包括翻动杆1,与翻动杆1固定连接的挖掘组件2,通过旋转组件5与挖掘组件2活动连接的粉碎组件3,以及与粉碎组件3固定连接位于翻动杆1下部的支撑组件4;

所述挖掘组件2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尖头挖掘杆22,以便于顺利插入到土壤中;

所述粉碎组件3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粉碎杆31;

所述挖掘杆22和粉碎杆31的轴向交错设置,可在旋转组件5的带动下旋转交叉。

优选地,所述翻动杆1包括握持杆11和至少一个撬杆12,握持杆11和撬杆12垂直,撬杆12一端与握持杆11的侧面中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挖掘组件2固定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撬杆12分为长直杆段、短直杆段以及连接长直杆段和短直杆段的圆角段。

更优选地,所述长直杆段的延长线与短直杆段的延长线所成的角度为10~45度。

更优选地,所述长直杆段的延长线与短直杆段的延长线所成的角度为30度。

优选地,所述挖掘组件2包括截面为L形的固定件21和一端为尖端的挖掘杆22,挖掘杆22的非尖端与固定件21的竖直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粉碎组件3包括粉碎杆31和用来固定粉碎杆31的连接件32。

更优选地,支撑件41与连接件32固定连接,并且固定在粉碎杆31的异侧。

更优选地,所述支撑件41的截面为L形,一端与连接件32连接,另一端设有弧形翘起;支撑件41的水平面与翻动杆1的撬杆1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

优选地,所述旋转组件5可在外作用下促使挖掘组件2和粉碎组件3发生旋转的合页、转轴 或扭转弹簧。

所述旋转组件5是能够使挖掘组件2和粉碎组件3发生旋转,从而使在土壤被挖掘组件2翻起后,较大的土块在经过挖掘组件2和粉碎组件3的杆之间的缝隙时会被交错的挖掘杆和粉碎杆所挤碎。凡是能够实现上述旋转功能的扭转或旋转部件均可作为旋转组件5应用到本申请中。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叉设计,头部尖状的挖掘叉能够插入土地中翻起土壤,而与挖掘叉交错设置的粉碎叉可当土壤翻起时,通过与挖掘叉的交错粉碎土壤,从而避免了在挖掘后再次将土块敲碎的工作,即提高了翻松效率,又降低了劳动强度。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挖掘叉和粉碎叉可设置比铁叉和铁锹的宽度更长,一次可翻松更大面积的土壤,工作效率更高。

通过旋转组件连接的挖掘组件和粉碎组件可拆卸分离,在不要粉碎组件时,可将挖掘杆和挖掘组件单独作为普通的叉子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手动高效松土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手动高效松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手动高效松土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手动高效松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手动高效松土器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翻动杆;2,挖掘组件;3,粉碎组件;4,支撑组件;5,旋转组件;11,握持杆;12,撬杆;21,固定件;22,挖掘杆;31,粉碎杆;32,连接件;41,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以下详细说明不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手动松土器可采用图1~5所展示的优选方案。其中,图1为手动高效松土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手动高效松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手动高效松土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手动高效松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手动高效松土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从图1~5可知,该松土器是由翻动杆1,挖掘组件2,粉碎组件3,支撑组件4以及旋转组件5组成。其中,翻动杆1包括一个握持杆11和两个撬杆12。挖掘组件2包括一个固定 件21和7根挖掘杆22。粉碎组件3包括一个连接件32和6根粉碎杆31。支撑组件4包括两个支撑件41。

其中,翻动杆1的握持杆11为圆柱形直杆,在其外侧平行固定有两个撬杆12。撬杆12分为长直杆段、短直杆段以及连接长直杆段和短直杆段的圆角段。长直杆段的自由端与握持杆11固定连接,短直杆段的自由端与挖掘组件2的固定件21固定连接。固定件21为夹角为直角的L形角钢,撬杆12的短直杆段自由端固定在固定件21的竖直面外侧,而挖掘组件2的7个挖掘杆22沿着平行于水平面的直线阵列固定连接在固定件21的竖直面内侧。其中,短直杆段与长直杆段各自的延长线所形成的夹角为30度。挖掘杆22由圆柱体和圆锥体组成,圆椎体的底面与圆柱体的一个圆形侧面固定连接,圆锥体作为挖掘时插入底面的尖端,圆柱体的另一个圆形侧面固定在固定件21的竖直面内侧,从而形成叉子结构。

类似地,在挖掘组件2和翻动杆1的下面通过两个旋转组件5连接有另一个叉子结构。该叉子结构是由粉碎组件3和支撑组件4组成。粉碎组件3的连接件32为矩形长条钢板,钢板的一侧沿平行于水平面的直线阵列固定有粉碎杆31。粉碎杆31是圆柱形。粉碎杆31与挖掘杆22是交错设置的。粉碎杆31与挖掘杆22的长度相同。在连接件32的另一侧固定有两个旋转组件5和两个支撑件41。其中,旋转组件5为合页,位于两个支撑件41之间。支撑件41与撬杆12的对应,设置在撬杆12的下部。撬杆1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支撑件41的水平面重合,以便在挖掘翻松过程中,拉动撬杆12时,支撑件41能够为撬杆12提供一个硬性的支撑面。支撑杆41也是与固定件21相似的角钢,不同的是,一端为正常端面,另一端为向上翘起的弧形端面。正常端面固定在连接件32上,具有翘起的弧形端面为自由端。

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可先通过旋转组件5将挖掘组件2竖起,将挖掘杆22插入到土地中,将粉碎组件3和支撑组件4放置在地面上,用水拉动握持杆11,借助杠杆原理使挖掘组件2的挖掘杆22向地面上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大块的土块会在挖掘杆22和粉碎杆31之间的缝隙间被挤碎,从而节省了在翻起后再敲碎土块的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挖掘杆22和粉碎杆31的数量、固定件21和连接件32的长度以及短直杆段和长直杆段延长线的夹角等参数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的。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