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和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1394阅读:945来源:国知局
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和温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和温室。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温室大棚包括塑料棚膜和钢梁,由钢梁构成半弧形的钢架结构,塑料棚膜覆盖在钢架结构的外表面,将棚膜的四边压实在地表或埋入地下,构成温室大棚。但是,现有这种温室大棚在冬季时,保温效果差,昼夜温差大,需要在塑料棚膜的外表面覆盖草帘、棉被等以保持温室大棚内部的温度。每天日出时掀开草帘或棉被,日落时覆盖草帘或棉被。

通常,保温棉被的固定方法采用将棉被顶边用铁丝栓到温室大棚顶部的固定杆上。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部分保温棉被上直接安装了扣眼以便安装,扣眼看起来漂亮整齐,但在实际使用中扣眼位置不一定合适。而且,常用的保温棉被厚度较厚,扣眼难以扣牢,一旦损坏难以修复,会影响保温效果。另外,还有部分保温棉被通过粘扣装置固定在温室顶部的固定杆上,但固定效果较差,且使用年限较短,基本只能使用一年。此外,还有通过铁丝直接穿过保温棉被将保温棉被固定在温室顶部的固定杆上,不但对棉被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有碍美观,而且安装时费时费力,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温室使用的保温棉被固定装置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和温室,该保温棉被固定装置通过将温室顶部固定杆加以改良,使温室顶部固定杆和固定卡槽形成“合页”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轻松开合,大大降低了保温棉被的安装及拆卸的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卡槽、固定卡条、卡槽支架和温室顶部固定杆,所述卡槽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卡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卡条与所述固定卡槽配合设置以形成夹持结构。

优选地,所述卡槽支架与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连接的方式为:在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上设置第一固定支撑元件,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元件上设置第一活动转轴,所述卡槽支架与所述第一活动转轴连接,使得所述卡槽支架连带所述固定卡槽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活动转轴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元件为两个底面相对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上的U型铁,所述U型铁的底面上形成有通孔,与所述卡槽支架连接的第一活动转轴贯穿两个U型铁上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包括卡槽固定架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卡槽上的第二固定支撑元件,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元件上设置第二活动转轴,所述卡槽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转轴连接,使得所述卡槽固定架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活动转轴移动,所述卡槽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上的第一固定支撑元件中的一个U型铁卡合。

优选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卡槽上的第二固定支撑元件为U型铁,所述U型铁的两个侧面设置有通孔,与所述卡槽固定架连接的第二活动转轴贯穿U型铁两个侧面上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卡槽固定架所在的方向与所述卡槽支架所在的方向形成有15-75°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固定卡槽1上设置的所述卡槽支架和所述卡槽固定架的数量相当。

优选地,所述固定卡槽1上设置的所述卡槽支架和所述卡槽固定架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温室,所述温室使用的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为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通过活动转轴连接卡槽支架和温室顶部固定杆,不破坏保温棉被,即可根据需要轻松实现固定卡槽的灵活开合,使保温棉被的安装及拆卸变得简单、方便。

(2)所述紧固单元的设置,可以使温室覆盖的保温棉被获得更稳定可靠的夹持固定效果,从而为使用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的温室带来更好的防风保温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安装技术简单,使用寿命长,可以重复使用10年以上,节约安装及维修成本,经济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的结构侧视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卡槽 2、固定卡条 3、卡槽支架

41、第一固定支撑元件 42、第二固定支撑元件 5、温室顶部固定杆

61、第一活动转轴 62、第二活动转轴 7、卡槽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卡槽1、固定卡条2、卡槽支架3和温室顶部固定杆5,所述卡槽支架3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卡槽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卡条2与所述固定卡槽1配合设置以形成夹持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中,所述固定卡条2与所述固定卡槽1的尺寸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来设计。所述固定卡条2的宽度和所述固定卡槽1的槽宽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保温棉被的厚度来确定,只要可以使所述固定卡条2与所述固定卡槽1配合设置形成的夹持结构中间留有的空隙足够将保温棉被夹持,又不至于过宽使保温棉被无法牢靠固定即可。所述固定卡条2的长度与温室大棚的纵向长度相同,所述固定卡槽1的长度可以与温室大棚的纵向长度相同或不同,即所述固定卡槽1的数量可以是1个或多个。优选地,所述固定卡槽1的长度小于温室大棚的纵向长度,即所述固定卡槽1可以设置成多个,具体地,所述固定装置中设置多个固定卡槽1,每个所述固定卡槽1的长度相同,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卡槽1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固定卡槽1的长度,安装时,所述固定卡槽1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卡条2之上,与所述固定卡条2配合以形成夹持结构,这样设置可以在保障保温棉被获得稳定可靠的夹持固定效果的前提下,安装拆卸棉被方便,且节约制作固定卡槽1的原材料,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中,为了方便所述固定卡槽1的开合,降低保温棉被的安装及拆卸难度,所述卡槽支架3与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在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上设置第一固定支撑元件41,在所述固定支撑元件上设置第一活动转轴61,所述卡槽支架3与所述第一活动转轴61连接,使得所述卡槽支架3连带所述固定卡槽1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活动转轴61移动。这样,所述固定卡槽1和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可以形成一种“合页”结构,便于所述固定卡槽1的开合操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元件41和所述第一活动转轴61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可以将所述卡槽支架3与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活动连接即可,例如,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元件41可以为两个底面相对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上的U型铁,所述U型铁的底面上形成有通孔,与所述卡槽支架3连接的第一活动转轴61贯穿两个U型铁上的通孔。所述第一活动转轴61可以为与所述U型铁的底面上的通孔孔径尺寸相当的螺栓。安装时,所述U型铁的一个侧面焊接在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靠近所述固定卡槽1的一侧,所述螺栓的螺杆部分依次穿过一个U型铁的底面的通孔处、所述卡槽支架3上的通孔处、另一个U型铁的底面的通孔处,并被与所述螺栓尺寸配套的螺母紧固,使所述卡槽支架3和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活动连接,并使得所述卡槽支架3连带所述固定卡槽1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活动转轴61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强所述固定卡槽1对保温棉被的固定效果,防止所述固定卡槽1开启导致保温棉被滑落,所述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包括卡槽固定架7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卡槽1上的第二固定支撑元件42,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元件42上设置第二活动转轴62,所述卡槽固定架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转轴62连接,使得所述卡槽固定架7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活动转轴62移动,所述卡槽固定架7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上的第一固定支撑元件41中的一个U型铁卡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元件42和所述第二活动转轴62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可以使所述卡槽固定架7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活动转轴62移动即可,例如,设置在所述固定卡槽1上的第二固定支撑元件42可以为U型铁,所述U型铁的一端的两个侧面同一高度对应设置有通孔,与所述卡槽固定架7连接的第二活动转轴62贯穿U型铁两个侧面上的通孔。所述第二活动转轴62可以为与所述U型铁的两个侧面上的通孔孔径尺寸相当的螺栓。安装时,所述U型铁未设置有通孔的一端的断面垂直焊接在所述固定卡槽1的顶部,所述螺栓的螺杆部分依次穿过U型铁的一个侧面的通孔处、所述卡槽固定架7上的通孔处、U型铁的一个侧面的通孔处,并被与所述螺栓尺寸配套的螺母紧固,使所述卡槽固定架7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活动转轴62移动。

在优选情况下,如图2所示,所述卡槽固定架7所在的方向与所述卡槽支架3所在的方向形成有15-75°的夹角。这样可以使所述卡槽支架3、所述卡槽固定架7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元件42中的U型铁形成一个三角形稳定结构,进一步增强所述固定卡槽1对保温棉被的固定效果,防止所述固定卡槽1开启导致保温棉被滑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槽支架3与所述固定卡槽1连接的方式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可以使所述卡槽支架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卡槽1上即可,例如,所述卡槽支架3的断面可以垂直焊接在所述固定卡槽1靠近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的一侧,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固定卡槽1靠近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元件的设置方式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为了方便所述卡槽固定架7未被固定的一端与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上的第一固定支撑元件41中的一个U型铁卡合,可以将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元件42中的U型铁的断面垂直焊接在所述固定卡槽1的顶部,使所述U型铁的开口一侧朝向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

在优选情况下,所述固定卡槽1上的所述卡槽支架3和所述卡槽固定架7一一对应,配套设置,设置的数量相当,这样可以保障所述固定卡槽1将保温棉被牢靠地固定在所述固定卡条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卡槽1上设置的卡槽支架3和卡槽固定架7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确定,可以为1个或多个。当所述固定卡槽1的设置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在每个所述固定卡槽1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卡槽支架3和1个所述卡槽固定架7,也可以在每个所述固定卡槽1上等间距均匀设置多个卡槽支架3和所述卡槽固定架7。当所述固定卡槽1仅设置有1个时,所述固定卡槽1上优选等间距均匀设置多个卡槽支架3和所述卡槽固定架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温室,所述温室使用的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室可以是单坡屋顶拱型温室大棚,该单坡屋顶拱型温室大棚的纵向长度为70米。所述温室使用的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卡条2为长度为70米,直径2厘米的柱状铁条,与长度为70米的温室顶部固定杆5平行设置在温室大棚顶部靠近温室大棚后墙的一侧。沿着所述固定卡条2所在的方向设置13个固定卡槽1,所述固定卡槽1的长度为5米,槽宽为0.1米,槽深为6厘米,两个相邻的固定卡槽1之间的间距为0.5米,温室大棚的塑料棚膜外表面覆盖的保温棉被厚度为4厘米。使用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保温棉被时,首先将保温棉被纵向的一侧覆盖住所述固定卡条2,并且超出所述固定卡条2的边缘20厘米,然后将所述固定卡槽1依次卡扣在覆盖有保温棉被的固定卡条2上,将保温棉被夹持固定。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适用于纵向长度为70米的单坡屋顶拱型温室大棚,该固定装置包括:长度为70米、直径2厘米的柱状固定卡条2、卡槽支架3和长度为70米的温室顶部固定杆5、沿着所述固定卡条2所在的方向等间距设置13个长度为5米、槽宽为0.1米、槽深为6厘米的固定卡槽1,两个相邻的固定卡槽1之间的间距为0.5米,以及卡槽固定架7。其中,所述固定卡条2和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平行设置在温室大棚顶部靠近温室大棚后墙的一侧。所述固定卡条2与所述固定卡槽1配合设置以形成夹持结构。如图1所示,每个固定卡槽1上设置有两个卡槽支架3和两个卡槽固定架7,每个卡槽支架3和每个卡槽固定架7对应配套设置成为一套组件,两套组件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卡槽1的两端,且两套组件之间的距离为3米,每套组件与其所在的固定卡槽1相对较近的一端边缘的距离为1米。所述卡槽支架3的一端的断面垂直焊接在所述固定卡槽1上,另一端与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通过两个底面相对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上的底面上形成有通孔的U型铁41以及螺栓61活动连接,使得所述卡槽支架3连带所述固定卡槽1能够沿着所述螺栓61移动,灵活开合。所述固定卡槽1上焊接有U型铁42,所述卡槽固定架7的一端与所述U型铁42通过螺栓62活动连接,使得所述卡槽固定架7能够沿着所述螺栓62移动,所述卡槽固定架7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室顶部固定杆5上的一个U型铁41卡合。如图2所示,所述卡槽固定架7所在的方向与所述卡槽支架3所在的方向形成有45°的夹角。

使用所述固定装置固定温室大棚的塑料棚膜外表面覆盖的厚度为4厘米的保温棉被时,首先将保温棉被纵向的一侧覆盖住所述固定卡条2,并且超出所述固定卡条2的边缘20厘米,然后将所述固定卡槽1依次卡扣在覆盖有保温棉被的固定卡条2上,将保温棉被夹持固定。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棉被的固定装置固定温室大棚的塑料棚膜外表面覆盖的保温棉被时,不破坏保温棉被,即可根据需要轻松实现固定卡槽的灵活开合,使保温棉被的安装及拆卸变得简单、方便,并且可以获得更稳定可靠的夹持固定效果,从而为使用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的温室带来更好的防风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安装技术简单,使用寿命长,可以重复使用10年以上,节约安装及维修成本,经济性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