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蛾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4635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夜蛾诱捕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诱捕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夜蛾诱捕器。



背景技术:

夜蛾是一种暴食性的食叶害虫,会危害蔬菜、烟草、棉花、油菜等农作物,并且随着化学农药的滥用和其自身不断的繁殖,使其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为此,需要寻求更为有效地办法进行夜蛾的防治,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降低农业经济的损失。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16892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夜蛾诱捕器,其包括筒体、可拆卸连接在筒体的上端的筒盖、以及可拆卸连接于筒盖并伸入筒体内的诱芯固定棒,其中诱芯固定棒包括伸出筒盖外的圆形手柄和伸入筒体内的棒体,并且棒体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小型夜蛾诱捕芯固定孔、大型夜蛾诱捕芯固定孔、小型夜蛾诱捕芯固定孔,大型夜蛾诱捕芯固定孔和两个小型夜蛾诱捕芯固定孔之间设有用于缠绕诱捕线的固定孔;围绕筒体的周向均匀布设有五角或五角以上的多角星形夜蛾飞入孔和呈蛾形的诱剂散发孔,筒体的下端一体连接有内螺纹管,内螺纹管的外侧一体连接有呈圆锥状的套袋架。

其中,多角星形夜蛾飞入孔具有阻止夜蛾飞出筒体的功能,其具体的结构为:包括围绕筒体的周向开设的矩形窗口、卡接固定在窗口上的孔板、以及开设于孔板上的两个六角星形夜蛾飞入孔。

使用时,先将夜蛾诱捕芯插接在小型夜蛾诱捕芯固定孔和大型夜蛾诱捕芯固定孔内,然后将诱捕线缠绕在用于缠绕诱捕线的固定孔内,最后将可吸性诱剂的纸板连接在诱芯固定棒的下端;以上即完成了诱剂的放置。此时,将筒体悬挂在树上或者支撑物上,然后把塑料袋固定在套袋架上即完成了夜蛾诱捕器的安装。

另外,夜蛾诱捕芯、诱捕线和可吸性诱剂的纸板可任意组合放置。

放置在筒体内的诱剂通过诱剂散发孔散发至空气中,夜蛾在诱剂的作用下,从多角星形夜蛾飞入孔飞入筒体内,由于多角星形夜蛾飞入孔的结构设置,能够起到阻止夜蛾飞出筒体的作用;饿死在筒体内的夜蛾掉入塑料袋中,定期对塑料袋进行处理即可。

但是为了保证塑料袋中不发出恶臭而影响夜蛾诱捕器的诱虫效果,塑料袋的更换周期要比较短,最好是一天一更换,如此一来即大大提高了管理成本,并且也不满足节能环保的理念。所以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夜蛾诱捕器,使用竖直管和导虫管将虫体导入土壤中,只需要定期将竖直管和导虫管从筒体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后,即可重复使用,具有节能环保及降低管理成本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夜蛾诱捕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有设有活动卡扣的连接部,还包括套接于所述连接部且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活动卡扣卡接的卡口的竖直管,所述竖直管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倾斜向下设置并伸入土壤中的导虫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饿死在筒体内的夜蛾掉入到竖直管中并沿着导虫管的管壁滑入土壤中,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如此一来,不会产生恶臭而影响夜蛾诱捕器的诱虫效果;另外一方面,只需要定期将竖直管及导虫管从筒体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后,即可重复使用,具有节能环保及降低管理成本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导虫管伸入土壤中的第二管口为斜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口相对于直口,具有口径较大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竖直管与所述导虫管的连接处可拆卸有支撑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脚起到支撑竖直管和导虫管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脚插入土壤中的一端呈锥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支撑脚插入土壤中。

作为优选,所述竖直管与所述导虫管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夹板组,所述夹板组包括具有间距的两块夹板,所述支撑脚夹在两块所述夹板之间,并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夹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便于拆卸、固定结构稳定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卡扣包括滑插于所述连接部的卡块、一体连接于所述卡块位于所述连接部内的一端并延伸出所述连接部的拨块、以及设于所述拨块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夜蛾诱捕器和竖直管时,施力于拨块使拨块连同卡块向连接部内滑移,同时使弹性件发生形变并储存弹性势能,然后将连接部穿入竖直管的管口内,并使卡块与卡口对齐;此时撤去拨块上的外力,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并推动拨块及卡块向连接部外滑移,使得卡块卡入卡口内,从而实现筒体与竖直管及导虫管的固定连接;拆卸时,施力于拨块使拨块连同卡块向连接部内移动,使得卡块与卡口脱离,然后将连接部与竖直管分离即可;具有安装拆卸快捷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卡扣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活动卡扣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和拆卸时,使用两个手指向着靠近连接部的方向按压拨块即可,具有便于操作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可拆卸连接于筒体的竖直管及导虫管,将筒体内的虫体引导至土壤中,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另外,只要定期将竖直管及导虫管从筒体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后,即可重复使用,具有节能环保及降低管理成本的优点;

其二,导虫管伸入土壤中的管口为斜口,相对于直口,具有口径较大的优点;

其三,可拆卸连接于竖直管及导虫管的连接处的支撑脚起到支撑竖直管及导虫管的作用,并且支撑脚插入土壤中的一端呈锥状,有助于支撑脚插入土壤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筒体与竖直管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1、筒体;2、活动卡扣;3、竖直管;4、导虫管;5、夹板;6、支撑脚;7、固定件;11、连接部;21、拨块;22、卡块;23、弹性件;31、卡口;32、第一管口;41、第二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夜蛾诱捕器,请参见图1,包括内部放置有诱剂的筒体1,筒体1的下端竖直向下一体成型有连接部11;请参见图2,沿连接部11的周向滑插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活动卡扣2,活动卡扣2包括滑插在连接部11内的卡块22、一体成型于卡块22位于连接部11内的一端并穿出连接部11的拨块21、以及设置在拨块21和连接部11之间的弹性件23;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23采用的是弹簧23。

请再转回图1,连接部11外套接有竖直管3,请参见图2,竖直管3上靠近第一管口32的内壁上开设有卡口31;在将筒体1与竖直管3固定连接时,向着靠近筒体1的方向按压拨块21使拨块21与卡块22一同向连接部11内移动,与此同时挤压弹簧23,使弹簧23压缩形变;然后将连接部11从第一管口32穿入竖直管3内并在卡块22与卡口31对齐后,撤去施加在拨块21上的外力,使得拨块21及卡块22在弹簧23的回复力推动下向连接部11外移动,使得卡块22卡入卡口31内,并与卡口31的上壁相抵接,从而实现筒体1与竖直管3的固定连接。

请再次转回图1,竖直管3远离筒体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倾斜向下设置的导虫管4,且导虫管4的第二管口41为斜口并伸入土壤中。如此一来,筒体1内的虫体掉入竖直管3内后,沿导虫管4的内壁滑出至土壤中,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从而能够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

本实施例中的竖直管3和导虫管4采用的是PVC管。

在竖直管3和导虫管4的连接处一体成型有两块具有间距的夹板5,并且在两块夹板5之间夹有支撑脚6,支撑脚6通过贯穿支撑脚6和夹板5的螺钉7实现与夹板5的固定连接。

支撑脚6远离夹板5的一端呈锥状,并插入土壤中,从而起到支撑竖直管3和导虫管4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只要定期将竖直管3及导虫管4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即可实现重复循环使用,具有节能环保及降低成本的优点。

拆卸竖直管3及导虫管4的操作步骤如下:1)向着靠近筒体1的方向按压拨块21使其带动卡块22一同向连接部11内移动,从而使卡块22与卡口31脱离;2)向着远离竖直管3的方向将连接部11从竖直管3内移出;3)将支撑脚6和导虫管4从土壤中取出;4)拧出螺钉7,并将支撑脚6从两块夹板5之间取出;以上即完成了竖直管3及导虫管4的拆卸工作,然后对竖直管3和导虫管4进行清洗,并在晾干后继续使用。

使用时需先进行安装,安装的操作过程为: 1)在待悬挂筒体1的位置的侧下方的地上挖一个坑,然后将导虫管4的第二管口41放入坑中,并用土覆盖;2)放置好导虫管4及竖直管3,使竖直管3的第一管口32位于待悬挂筒体1的正下方位置;3)将支撑脚6的一端夹入两块夹板5之间,呈锥状的另一端插入土壤中,并拧紧螺钉7使支撑脚6和夹板5固定连接;4)将卡块22卡入卡口31中,使得筒体1与竖直管3固定连接;5)把筒体1悬挂在树上或者其它支撑物上,即可投入正常的夜蛾诱捕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