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捕蚊子的引诱剂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3582阅读:24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捕蚊子的引诱剂及方法。



背景技术: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2700种。我国能传播疾病的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叫按蚊,俗名疟蚊,主要传播疟疾;另一类叫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三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又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和登革热。这些由蚊子传播的疾病致使全球每年超过一百万人死亡。此外,蚊虫的叮咬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如叮咬后皮肤红肿奇痒、嗡嗡的响声容易影响睡眠。

蚊子的一生需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属于完全变态生物。蚊子分为雌蚊与雄蚊,其中雄蚊仅吸食花蜜与植物汁液即可生存,而雌蚊需要叮咬动物吸食血液来促进体内卵的成熟从而完成生殖过程,故咬人的蚊子属于雌蚊。

由于蚊子对人类有严重影响,自上世纪以来,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来消灭蚊子,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化学杀虫剂(如菊酯类农药、DDT等),但这些农药长期使用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使蚊虫产生抗药性而使杀虫效率降低。使用化学杀虫剂的蚊香熏蒸也仅能暂时驱赶蚊虫而不能减少其数量。

鉴于上述原因,人们加大了利用蚊子的趋光性、趋化学气味特性等习性进行非杀虫剂灭蚊即诱杀蚊子的研究。这些研究如,1983年的Nasci等报道了光诱捕蚊器利用紫外光来吸引蚊虫,但只能捕获雄蚊,而对雌蚊没有明显效果,特别是对传染登革热的埃及伊蚊与白蚊伊蚊均无效。近年来,Cook et al.(2011)、Kline et al.(2012)等进一步研究了二氧化碳与化学气味对蚊子的引诱性,认为二氧化碳是蚊子寻找攻击目标的重要信号物质之一。郭伽(光明日报/2003年07月04日)撰文指出,L-乳酸、丙酮和二甲基二硫醚对蚊子有较强吸引力。此外,还有文献报道,1-辛烯-3-醇、壬醛也对蚊子有很强的引诱作用。

虽然有这么多人针对诱捕蚊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尚存许多缺陷或不足。这些文献大多数采用单一的CO2这种无色无味气态物质作为引诱剂,或者采用一些已知的气味物质(如辛烯醇、丙酮、包括乳酸在内的一些有机酸、己醛等)组合起来作引诱剂来诱捕蚊子。这些物质有的毒性较大(如丙酮),有的引诱效果不好,有的引诱剂的制备成本高。还有,如利用CO2为引诱剂的文献,大多需要电辅助,这就增加了使用成本,没有电的区域就不能使用,从而限制其使用范围;要么需要高温来产生二氧化碳,非常不方便。对于诱捕蚊子来说,应当尽量的简化,要能在室内或室外均可应用,才能更好地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对蚊子的引诱效果,提供一种对蚊子引诱效果好的引诱剂以及操作简单方便的诱捕蚊子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诱捕蚊子的引诱剂,所述引诱剂的主要功能成分包括二氧化碳和三甲胺。

进一步地,所述引诱剂的主要功能成分还包括1-辛烯-3-醇。

进一步地,所述引诱剂的主要功能成分还包括壬醛。

进一步地,所述引诱剂的主要功能成分由二氧化碳和三甲胺组成。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一种诱捕蚊子的方法,在至少有一开口的诱捕装置内分开放置可分别释放二氧化碳、三甲胺的原料。

进一步地,所述诱捕装置的开口处为黑色,或者所述诱捕装置的整体为黑色。

进一步地,所述诱捕装置的开口处的二氧化碳体积浓度为3-6%。

进一步地,所述可释放三甲胺的原料为三甲胺的水溶液,水溶液中三甲胺含量为0.0001~15μg/L,优选为0.01~3μg/L,更优选为0.1~1.5μg/L。三甲胺的水溶液不但可以释放三甲胺,而且还可以释放水汽,提高空气的湿度,也可以吸引蚊子。

进一步地,所述诱捕装置中的二氧化碳由干冰升华、碳酸氢盐与酸反应、糖与微生物发酵三种途径中的至少一种产生;优选采用糖与微生物的发酵途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发酵途径产生二氧化碳的微生物为酵母菌。

进一步地,在所述发酵原料中添加青霉素,使青霉素占总发酵原料质量的0.05%~0.15%。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原料用水溶解或湿润时,水溶液的pH值为3~7.5,优选为4.5~5。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途径产生二氧化碳时,部分糖用壳聚糖进行缓释处理。将糖进行缓释处理是为了降低起始时的二氧化碳产生速度,延长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碳酸氢盐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与碳酸氢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酸为无机酸或有机酸中的一种,无机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机酸为柠檬酸、苹果酸、草酸、酒石酸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柠檬酸。

本发明的原理是:现有技术已明确二氧化碳是蚊子寻找攻击目标的重要信号物质之一;而三甲胺与二氧化碳一样,低浓度时,蚊子对其有特殊的敏感性。本发明将三甲胺与二氧化碳组合作为引诱剂,发现此混合气体比任何一种单独的气体都更溶液吸引蚊子,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通过将二氧化碳与合适浓度的三甲胺两种气体组合起来,就可将蚊子吸引至诱捕“陷阱”装置中从而达到诱捕目的。

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可由干冰、碳酸氢盐与酸反应、糖与微生物发酵三种途径中的至少一种产生。因为干冰途径、碳酸氢盐与酸反应途径的二氧化碳释放过快、持续时间存在问题,故优选采用糖与微生物的发酵途径产生。糖与酵母菌在水溶液或湿润条件下有氧发酵,就能自然持续产生二氧化碳。发酵时的工艺条件有:糖可采用单糖(指葡萄糖或果糖)或双糖(蔗糖、麦芽糖),优选采用单糖中的葡萄糖或果糖中的一种或两种。因为酵母菌仅利用葡萄糖、果糖,外加双糖也要通过溶解或湿润时加入的水、或发酵时产生的水使其降解为葡萄糖、果糖才能被酵母菌分解产生CO2。加入水时将pH值事先用酸调至3~7.5,优选为4.5~5;加入水时,水中可加也可不加抗生素,优选加入抑制细菌生长的抗生素(青霉素类)。为了延长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时间,部分加入的糖先进行缓释处理。这些条件满足了酵母菌发酵的最优条件,同时又能通过抗生素与加酸来抑制发酵原料中细菌与霉菌生长,不会影响酵母菌发酵。

所述三甲胺来源于市售三甲胺水溶液,使用时将其稀释到很低的合适浓度。低浓度时,人不会明显感觉到其臭味,故其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诱捕蚊子使用。

本发明的诱捕装置的引诱剂逸出口区具有如下特征:有两个贯通的口,其中靠近容器主体区的口面积小于远离容器主体区的口面积;形状为倒圆台、倒梯台中的一种。通过这种出口口径逐步增大的设计,使逸出的引诱剂气体(二氧化碳与三甲胺)温度升高至更接近人体体温,以提高引诱蚊子的效果。

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区与含有三甲胺的原料区在诱捕装置中分开放置。这种设计是因为三甲胺是碱性物质,发酵区是酸性条件,两者不能混合。

诱捕装置还具有如下特征:引诱剂逸出口区或装置整体为黑色,优选装置整体为黑色;容器主体区外带有保温结构。将诱捕装置设置为黑色是因为蚊子有趣黑色习性;将容器主体区外设置有保温结构,是既保证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温度条件(20~30℃左右),又能提高引诱剂的温度,从而增加对蚊子的诱惑力。所以,整个诱捕装置内的温度优选为20~30℃。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约为0.03%,人体正常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约在4%左右,且随着运动量的加大,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还会升高;不同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也不一样。蚊子对明显高于大气浓度直至接近人呼出浓度的二氧化碳均有不同程度的趋向性。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发明首次将二氧化碳与三甲胺这两种对蚊子有较强引诱作用的易挥发性物质组合成引诱剂,避免了前述背景技术中所述文献的缺陷或不足,从而有效提高了诱捕蚊子的效果。

2.本发明采用较优的发酵条件来保障酵母菌多产、长时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本发明优选采用葡萄糖、果糖中的至少一种单糖及优选的pH等条件能保证酵母菌发酵有较优的条件;此外,本发明还在发酵原料中加入抑制细菌生长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通过调节pH值加入的丙酸等酸又能抑制霉菌生长,从而较好避免了细菌与霉菌对酵母发酵的干扰,保障了酵母的长期稳定产气。此外,本发明事先将部分糖进行缓释处理,糖的供应时间延长,从而可延长酵母菌发酵均匀产气时间,还避开了发酵时需频繁更换产二氧化碳原料的弊端。

3.本发明制作简单科学,装置无需电力驱动,原料易得,整体经济环保。本发明的二氧化碳由糖与酵母菌发酵产生,糖可由注射用的葡萄糖水溶液或市售葡萄糖试剂得到,酵母菌在超市中即可购买,单包15克活性干酵母仅为2元左右;三甲胺的获取也很容易,可直接购买现成三甲胺水溶液。诱捕装置的原料与制作也很简单易得,容器主体区可采用市售的大体积食用植物油、饮料、纯净水空壶,制作时将上半部分剪开形成气体逸出区,下半部分形成容器主体区;在容器主体区底部分别放置产二氧化碳原料与三甲胺原料,然后在空壶剪开后得到两部分的各自剪口分别用双面胶胶布胶一圈,再将所得空壶上半部分倒置于下半部的壶体上,并用胶布密封搭口,在壶体外层用棉花制作保温层,再用黑色塑料袋包裹即成诱捕装置。本发明因有保温层,酵母菌发酵能产生热量,再加上逸出口的倒置升温与夏天本身的较高温度,就能使逸出气体温度更接近人体体温,因此不需要前述文献所需的电加热装置,从而扩大了其使用范围。

总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以诱捕蚊子的引诱剂,且依据这种引诱剂形成了一种诱捕蚊子的方法,本发明诱捕蚊子方法科学,原料获取容易,制作简单方便、经济环保安全,效果可靠,有广阔的市场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及对比例

一、不同引诱剂的对比试验:

制备产二氧化碳的发酵液,方法是:称取40克葡萄糖,溶于用丙酸调节pH值至4.2的250毫升水溶液中,加入某品牌高活性干酵母1.5克,搅匀。

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将盛装某品牌5升纯净水用的塑料空壶剪开为上、下两部分,将两部分的各自剪口分别用双面胶胶布胶一圈,再将所得油壶上半部分倒置固定于下部分上,并用胶布密封搭口,在壶体外层用棉花制作保温层,再用黑色塑料袋包裹即成诱捕装置。

进行不同引诱剂成分诱捕蚊子的对比试验具体如下:

各对比例的引诱剂组成分别是:

对比例1:仅用上述制备好的发酵液所产二氧化碳作为引诱剂。另外一个小烧杯放入10毫升纯净水。

对比例2:用上述制备好的发酵液所产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引诱剂成分,还有一种引诱剂成分为另外一个小烧杯中加入的10毫升的质量分数为0.5%的丙酮的水溶液所挥发的丙酮。

对比例3:用上述制备好的发酵液所产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引诱剂成分,还有一种引诱剂成分为另外一个小烧杯中加入的10毫升的质量分数为0.5%的乳酸的水溶液所挥发的乳酸。

对比例4:引诱剂成分为一个小烧杯加入10毫升的1.5μg/L三甲胺水溶液所挥发的三甲胺;另外一个烧杯装入291.5克水。

实施例1:用上述制备好的发酵液所产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引诱剂成分,还有一种引诱剂成分为另外一个小烧杯中加入的10毫升的1.5μg/L三甲胺水溶液所挥发的三甲胺。

实施例2:共有4种成分组合成引诱剂,分别是上述制备好的发酵液所产二氧化碳成分、另外一个小烧杯中加入的10毫升的1.5μg/L三甲胺水溶液所挥发的三甲胺、还有一个小烧杯中加入的10毫升含有质量分数的0.05%的1-辛烯-3-醇、质量分数的0.04%壬醛的乙醇水溶液所挥发的1-辛烯-3-醇与壬醛。

诱捕蚊子的具体实施过程是:

分别将上述各对比例与实施例的引诱剂放入各自诱捕装置中,于太阳下山后,挂于离地50厘米的某小区树林中,彼此相隔15米,第二天天亮时取回,并于小型蚊帐中打开诱捕装置上口,对诱捕的蚊子进行计数。下一傍晚重新更换引诱剂后随机调换放置位置,连续进行7天,最后统计各对比例与实施例的诱捕蚊子数量。

各对比例与实施例的诱蚊数量如下:

试验小结:

以上对比实验表明,上述各诱捕剂(组合)对蚊子均有诱捕效果,但彼此有一定差异,其中,单独以二氧化碳作为诱捕剂成分的诱捕蚊子数量最少,而以实施例2(二氧化碳、三甲胺、壬醛、1-辛烯-3-醇的组合)的诱捕蚊子数量最多;实施例1(三甲胺与二氧化碳组合)的诱捕蚊子数量次多,且比单独以二氧化碳的对比例1和单独以三甲胺为引诱剂成分的对比例4每晚诱蚊数量分别增加125%、46.94%。

二、引诱剂中三甲胺的较优浓度的确定

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在有二氧化碳作为引诱剂成分之一的情况下(用某品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测得每晚引诱剂刚投放时各诱捕装置气体逸出口二氧化碳浓度为3.5±0.4%),进一步进行了三甲胺不同含量的诱蚊效果比较试验。

上述结果表明,在0.001~1.5μg/L范围内,随着三甲胺含量的增加,引诱剂的诱捕蚊子数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以1.5μg/L的三甲胺含量诱捕蚊子数量最多;15μg/L的三甲胺含量处理可能是三甲胺含量过高,对蚊子的引诱效果反而变差。由此可见,引诱剂中三甲胺的较优浓度范围为0.1~1.5μg/L。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