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07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鸟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驱鸟器设备多数为水平反光风车旋转与玻璃镜片反射组合。这类产品有一定的实用效果,但是很容易出现故障,一旦设备故障就要更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有线路杆塔驱鸟器采用镜面反光方式惊鸟,虽然效果不错,但玻璃镜面易碎,且只能采用点胶方式固定在半圆形聚风碗结构内。在出现大风天气时,砂石颗粒会随风高速撞击反光风车,同时反光风车还会出现较大的震动,非常容易出现镜面破碎与脱落情况。一旦出现单个反光风车上的某一个聚风碗内的玻璃镜面破碎或脱落,就会导致反光风车结构配重不平衡,反光风车在疾风运行时出现的抖动情况会更加剧烈,中心轴承上会产生非常大的负荷,一旦轴承出现故障,反光风车型驱鸟器将无法使用,只能选择更换,且更换频率会很高。

另外,在驱鸟器上采用光线反射模式驱鸟效果很好,玻璃镜片的光线反射效果很强,但在反光风车桨叶的聚风碗内安装玻璃镜片,会存在反射面太小,散射方向太少等诸多问题。然而,户外杆塔所需要驱鸟防护面积很大。为保证足够的光线散射面,在一座杆塔上的不同地点安装多只驱鸟器会十分费时费力,也会大幅的增加维护更换的工作量,十分不利于运维检修工作;同时使用玻璃镜片材料会使反光风车自重增大很多,并且由于材料的重量的问题,也极大限制了桨叶受风面的面积,再加上大多数反光风车型驱鸟器为节约成本,采用廉价低品质的轴承,导致微风或小风季节时,反光风车根本无法启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光风车型驱鸟器依靠镜面反光散射与动态旋转惊吓的两个驱鸟手段都不能实现,极大的影响了实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驱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驱鸟装置,包括顶盖、底座、兜风部件、多个反光风车和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兜风部件套接在所述转动组件的上部,所述转动组件的上端伸出所述兜风部件,且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转动组件的上端,每个所述反光风车通过对应的连接杆与所述转动组件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反光风车间隔周向环设在所述转动组件外周,且所述反光风车位于所述兜风部件的下方,所述反光风车在风力作用下可绕着所述转动组件自由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驱鸟装置,解决了传统驱鸟器反光风车不转,反光镜易破损,卡帽脱落,轴承损坏等问题,达到降低了反光风车的重量,使得在较小的微风吹拂时反光风车即可轻易转动,同时通过反光风车进行反光,起到反光散射与动态旋转惊吓的双重驱鸟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上支撑部、转动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贯通设置在所述下支撑部上,并可自由转动,所述下支撑部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转动部后与所述上支撑部的下端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上端伸出所述兜风部件,且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的上端并位于所述兜风部件的上方。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得所述转动组件在所述下支撑部上自由转动,且所述反光风车在风力的作用下可随着所述转动部一同转动,从而实现驱鸟效果。

进一步:所述上支撑部包括上支撑座、上支撑杆和下支撑座,所述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杆的上下两端,且所述上支撑座位于所述兜风部件和所述顶盖之间,所述下支撑座与所述下支撑部的上端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下支撑座可以将所述上支撑杆固定在所述下支撑部上,通过所述上支撑座可以将所述顶盖固定在所述上支撑杆的顶端,避免脱落而导致外部雨水进入,影响整个装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上支撑部还包括配重件,所述配重件设置在所述上支撑座上,并位于所述上支撑座与所述顶盖之间。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配重件可以增加所述转动组件的重量,使得整个装置更加平稳,不会出现晃动或者异位,并且便于质量很轻的所述反光风车自由转动的同时不会影响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转动部包括轴承座、轴承和轴承卡板,所述下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轴承卡板相匹配的卡接部,所述下支撑部的上端依次穿过所述轴承卡板、轴承和轴承座后与所述下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卡板通过所述卡接部与所述下支撑部卡接,且所述轴承卡板外壁与所述轴承座的下端内壁卡接,并将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轴承座内,且所述轴承座可通过所述轴承相对于所述下支撑部自由转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轴承座的外侧壁上,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反光风车固定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轴承卡板可以将所述轴承卡接在所述轴承座内,这样所述轴承座即可通过所述轴承自由转动,所述反光风车在风力的作用下即可连通所述轴承座一同转动。

进一步:所述下支撑部上套接有两个防尘圈,其中一个位于所述轴承与所述轴承座之间,另一个位于所述轴承与所述轴承卡板之间。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防尘圈可以减小所述轴承座与下支撑部之间和所述轴承卡板与下支撑部之间的间隙,防止灰尘进入所述轴承内部,影响所述轴承的转动效果,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反光风车为由六边形组成的半球面状,且所述反光风车的内外表面均为电镀反光面。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镀反光面可以大大降低所述反光风车的重量,在较小的风力作用下所述反光风车即可转动,起到较好的驱鸟效果,另外,通过六边形半球面状的结构,可以增大反光面的面积,并且可以起到更好的光色散效果。

进一步:所述兜风部件下端向外周向延伸设置有雨檐。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雨檐可以使得外部雨水在滑落时不会进入所述转动组件,增强整个装置的防水性能,增强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兜风部件呈棱台形,且所述兜风部件的外侧表面为电镀反射面,顶面设有四面镜。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兜风部件的侧表面电镀反射面,可以增加整个装置的反光面面积,形成更强角度更广的反射光,起到更好的驱鸟效果,通过在顶部设置四面镜,不仅可以起到反光效果,同时可以增加所述兜风部件的重量,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兜风部件的侧壁内陷设置。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反光面面积,起到更好的驱鸟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驱鸟装置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驱鸟装置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驱鸟装置剖面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顶盖,2、底座,3、兜风部件,4、反光风车,5、连接杆,6、上支撑座,7、上支撑杆,8、下支撑座,9、配重件,10、轴承座,11、轴承,12、轴承卡板,13、防尘圈,14、雨檐,15、下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3所示,一种驱鸟装置,包括顶盖1、底座2、兜风部件3、多个反光风车4和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兜风部件3套接在所述转动组件的上部,所述转动组件的上端伸出所述兜风部件3,且所述顶盖1设置在所述转动组件的上端,每个所述反光风车4通过对应的连接杆5与所述转动组件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反光风车4间隔周向环设在所述转动组件外周,且所述反光风车(4)位于所述兜风部件(3)的下方,所述反光风车4在风力作用下可绕着所述转动组件自由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上支撑部、转动部和下支撑部15;所述下支撑部15的下端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贯通设置在所述下支撑部15上,并可自由转动,所述下支撑部15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转动部后与所述上支撑部的下端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上端伸出所述兜风部件3,且所述顶盖1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的上端并位于所述兜风部件3的上方。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得所述转动组件在所述下支撑部15上自由转动,且所述反光风车4在风力的作用下可随着所述转动部一同转动,从而实现驱鸟效果。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部包括上支撑座6、上支撑杆7和下支撑座8,所述上支撑座6和下支撑座8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杆7的上下两端,且所述上支撑座6位于所述兜风部件3和所述顶盖1之间,所述下支撑座8与所述下支撑部15的上端连接。通过所述下支撑座8可以将所述上支撑杆7固定在所述下支撑部15上,通过所述上支撑座6可以将所述顶盖1固定在所述上支撑杆7的顶端,避免脱落而导致外部雨水进入,影响整个装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部还包括配重件9,所述配重件9设置在所述上支撑座6上,并位于所述上支撑座6与所述顶盖1之间。通过设置所述配重件9可以增加所述转动组件的重量,使得整个装置更加平稳,不会出现晃动或者异位,并且便于质量很轻的所述反光风车4自由转动的同时不会影响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包括轴承座10、轴承11和轴承卡板12,所述下支撑部15上设有与所述轴承卡板12相匹配的卡接部,所述下支撑部15的上端依次穿过所述轴承卡板12、轴承11和轴承座10后与所述下支撑座8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卡板12通过所述卡接部与所述下支撑部15卡接,且所述轴承卡板12外壁与所述轴承座10的下端内壁卡接,并将所述轴承11固定在所述轴承座10内,且所述轴承座10可通过所述轴承11相对于所述下支撑部15自由转动,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轴承座10的外侧壁上,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反光风车4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轴承卡板12可以将所述轴承11卡接在所述轴承座10内,这样所述轴承座10即可通过所述轴承11自由转动,所述反光风车4在风力的作用下即可连通所述轴承座10一同转动。

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下支撑部15上套接有两个防尘圈13,其中一个位于所述轴承11与所述轴承座10之间,另一个位于所述轴承11与所述轴承卡板12之间。通过设置所述防尘圈13可以减小所述轴承座10与下支撑部15之间和所述轴承卡板12与下支撑部15之间的间隙,防止灰尘进入所述轴承11内部,影响所述轴承11的转动效果,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反光风车4为由六边形组成的半球面状,且所述反光风车4的内外表面均为电镀反光面。通过电镀反光面可以大大降低所述反光风车4的重量,在较小的风力作用下所述反光风车4即可转动,起到较好的驱鸟效果,另外,通过六边形半球面状的结构,可以增大反光面的面积,并且可以起到更好的光色散效果。

优选地,所述兜风部件3下端向外周向延伸设置有雨檐14。通过设置所述雨檐14可以使得外部雨水在滑落时不会进入所述转动组件,增强整个装置的防水性能,增强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兜风部件3呈棱台形,且所述兜风部件3的外侧表面为电镀反射面,顶面设有四面镜。通过在所述兜风部件3的侧表面电镀反射面,可以增加整个装置的反光面面积,形成更强角度更广的反射光,起到更好的驱鸟效果,通过在顶部设置四面镜,不仅可以起到反光效果,同时可以增加所述兜风部件3的重量,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兜风部件3的侧壁内陷设置。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反光面面积,起到更好的驱鸟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驱鸟装置,解决了传统驱鸟器反光风车不转,反光镜易破损,卡帽脱落,轴承损坏等问题,达到降低了反光风车的重量,使得在较小的微风吹拂时反光风车即可轻易转动,同时通过反光风车进行反光,起到反光散射与动态旋转惊吓的双重驱鸟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