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自渗水植生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5166阅读:1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坡自渗水植生槽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绿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坡自渗水植生槽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公路、铁路、矿山、水利等建设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在工程过后遗留很多陡峭的 岩石壁或者软边坡等,使裸露处植被的再生及恢复受到极大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终导致建成后的公路、铁路、矿山、水利边坡塌方。为此,人们通过对其进行绿化保护水土不流失。

现阶段国内外的岩质边坡常用的绿化方法有客土喷播法、植生带 ( 盆、袋 ) 法、三维网格法、混凝土框格梁法、厚层基材喷射植被绿化、植被混凝土绿化、鱼鳞坑开挖工艺、种植槽艺、攀爬植物绿化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大多数都面临成本昂贵,基材固定困难,植被生命力不强,生长困难,植被水分、养分供给不足等问题,需要在坡面绿化后,经常地保持浇灌和养护,如不及时进行养护和浇灌,护坡绿化基质层仍然非常容易风化、流失,使得绿化程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更谈不上生态恢复。本结构解决了边坡植被水分利用问题,对边坡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自渗水植生槽结构,它能够提高植物存活率,增加绿化效果,自动进行灌溉,而不需要在绿化施工后还要不断地进行养护、浇水,降低边坡绿化和后期维护成本,同时能够排出边坡渗水,提高边坡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边坡自渗水植生槽结构,它包括植生槽,所述植生槽固定在边坡的边坡外壁上,所述边坡的内部埋设有泄水管,所述泄水管的管壁上加工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上包覆有过滤网,所述泄水管的两端也包裹有过滤网,在植生槽的外壁上加工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上安装有溢水管,所述植生槽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给水层和营养层,所述泄水管埋设在给水层内部,所述营养层的顶部距离溢水口2-3cm。

所述植生槽采用混凝土制成,槽宽度 30~50cm,槽深 30 ~ 40cm,厚度至少 5cm,近边坡侧预埋锚杆,采用锚杆与边坡的外壁固定相连。

所述锚杆的直径1~1.5cm,间距 10 ~20cm,长度的 1/2位于边坡的岩体内。

所述溢水管倾斜安装在溢水口内部,并向下倾斜一定角度。

所述给水层的厚度为10~15cm,其上部填充的营养层厚度为10~15cm。

所述给水层由碎石子组成,颗粒大小均匀一致。

所述营养层由细土、进口泥炭、椰糠、珍珠岩、控释肥颗粒多种材料按比例混合而成,并种植草本或灌木的种子。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的结构,泄水管出水口设置在植生槽内,实现边坡中多余水分的自动收集,同时植生槽上端无遮盖,可实现自然降水的自动收集,无需繁杂的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减少劳动力,降低成本;解决植被水分问题,增加植被的存活率,高效利用水分;采用轻质混凝土结构具有永久性和耐用性,采用乡土植物恢复边坡,快速实现坡面的植被恢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泄水管结构示意。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植生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植生槽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植生槽1、溢水口2、溢水管3、泄水管4、过滤网5、出水孔6、锚杆7、给水层8、营养层9、边坡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一种边坡自渗水植生槽结构,它包括植生槽1,所述植生槽1固定在边坡10的边坡外壁上,所述边坡10的内部埋设有泄水管4,所述泄水管4的管壁上加工有出水孔6,所述出水孔6上包覆有过滤网5,所述泄水管4的两端也包裹有过滤网5,在植生槽1的外壁上加工有溢水口2,所述溢水口2上安装有溢水管3,所述植生槽1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给水层8和营养层9,所述泄水管4埋设在给水层8内部,所述营养层9的顶部距离溢水口22-3cm。

进一步的,所述泄水管4,为PVC管,直径为5~10cm,深入坡面10~15cm,植生槽内的管道管壁上设有出水孔6,出水孔6直径为2cm,行间距与列间距均为2cm均匀分布,出水孔与水管两端管口处均设有过滤网5,过滤网由塑料盲沟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植生槽1,由轻质混凝土制成,槽宽度 30~50cm,槽深 30~40cm,厚度至少 5cm,近边坡侧预埋锚杆7,锚杆7直径1~1.5cm,间距 10~20cm,长度的 1/2位于岩体内,远离边坡侧上部设有溢水口2,溢水口2上连接有溢水管3,溢水管3向下倾斜一定角度;植生槽1内下部铺设10~15cm厚的给水层8,上部填充10~15cm厚的营养层9,营养层9上表面与溢水口2距离应为2~3cm,在营养层9上种植草本或灌木的种子。

进一步的,所述给水层8,由碎石子组成,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给水层8能满足植物干旱时所需的水分,提高植物存活率。

进一步的,所述营养层9,由细土、进口泥炭、椰糠、珍珠岩、控释肥颗粒等多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首先,清理边坡坡面的浮石、危石、杂草杂物等,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设计植生槽1与泄水管尺寸,用轻质混凝土制成植生槽1,根据工程规划打好泄水孔,并根据孔深,设计并加工泄水管4,将泄水管4插入孔中,向下倾斜至少5%,将植生槽上预埋的锚杆7锚进边坡里面,泄水管4管壁贴近植生槽1内腔底部,将植生槽1固定于坡面上面;最后,在植生槽1内依次铺设给水层8和营养层9,在营养层9上种植草本和灌木种子,最后覆盖塑料薄膜,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损耗,提高植物存活率。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