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加筋锚固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23790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加筋锚固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高陡边坡生态恢复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加筋锚固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于山区、丘陵及高原草地区域,尤其是西南地区大部分在山区开发的风电项目,由于风电场区原始地形陡峭、建设工期紧凑及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管控等原因,大多风电场风机区、道路区原高陡边坡开挖的渣料仅采取就地丢弃、沿路甩渣等方式予以处置,普遍存在较多高陡弃渣边坡,破坏了当地地表植被,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0003]山区风电场原高陡边坡开挖过程中形成的高陡弃渣边坡,一般坡面分布破碎石渣,浮渣较薄,坡面较长,特别是对浮渣为石质、风化岩及土石混合的高陡弃渣长边坡,由于山区气候条件恶劣,坡面稳定性较差,缺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土壤、水分、有机质等基础立地条件,坡面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难度均较大。
[0004]传统的边坡水土保持治理方法有厚层基材绿化法、喷混凝土支护、锚杆支护、浆砌石护面等类别,其中:喷混凝土和销杆支护能使山区风电场高陆弃渣边坡达到一定的稳定性要求,但坡面绿化难度大、造价高,缺乏美观;浆砌石护面技术对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而言,适用性较差,且施工材料一般难以到达,施工难度较大;厚层基材绿化法适用于风化岩、土壤较少的软岩及土壤硬度较大的边坡,能使坡面迅速恢复自然植被,起到固坡绿化作用,但其缺陷也较明显,当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坡度较陡时,不利于土壤及绿化基材的固定,容易在水蚀及重力侵蚀下产生沟蚀和剥蚀。由此,传统的边坡水土保持治理方法在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区域普遍存在适用性差、施工难度大、治理成本高等制约性因素。
[0005]例如,公开号为CN201339194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设置在喀斯特地区边坡上的灌木护坡植生装置,该装置是在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上设有金属网,在金属网的上端面或下端面连接有T型植生板,通过T型植生板与金属网的连接固定,确保种植基质不滑落,提供植被生长条件。该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相应固土及生态恢复效果,但从边坡稳定性、经济性、可操作性及最终的固土绿化效果方面考虑,该技术方案存在如下不足:
[0006](1)由于未考虑边坡截排水及拦挡措施,边坡稳定性存在一定隐患;
[0007](2)由于T型植生板需加工制作,从而增加了成本投入;
[0008](3)该技术方案中的金属网网孔规格为(5cm?8cm) X (5cm?8cm),而T型植生板的挡条高度为5cm?7.0cm,稳定块厚度为0.5cm?1.5cm,若挂网完成后再安装T型植生板,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同时,挡条最大高度为7cm,当坡度较陡时,所覆土层厚度略薄,当原始渣料含土较少时,不利于灌草生长;
[0009](4)当T型植生板的布设间距较大时,坡面固土效果较差,覆土后易形成沟蚀。
[0010]综上所述,结合目前国家对山区风电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如何提供一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操作性强,既能满足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坡面稳定固土要求,又能使其坡面在短期能达到一定的生态恢复效果的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加筋锚固生态修复系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边坡水土保持治理方法在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区域普遍存在的适用性差、施工难度大、治理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加筋锚固生态修复系统;使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具备一般乔草生长条件,确保短期内能达到一定的生态恢复效果,同时又能满足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的长期稳定与水土流失防治要求,从而突破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传统水土保持治理的技术水平限制。
[0012]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13]—种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加筋锚固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布置于弃渣坡面上的坡面加筋固土结构、边坡排水结构、底部拦挡结构及坡面植被恢复结构;
[0014]所述坡面加筋固土结构包括加筋网及若干挡板,且加筋网及挡板通过主锚杆与U型钉固定在弃渣坡面上;
[0015]所述边坡排水结包括截水沟及排水沟,截水沟设置在弃渣边坡顶部及其他存在较大汇水的区域,主要对弃渣边坡周边汇水起拦截作用;排水沟与截水沟相连,将拦截的水流导排至天然沟渠或其他排水设施;
[0016]所述底部拦挡结构包括挡墙,挡墙设置在弃渣边坡底部,且挡墙采用浆砌石砌筑。
[0017]所述主锚杆采用螺纹钢筋通过钻孔深入到稳定土层或岩层,并注浆固定。
[0018]所述加筋网外侧覆盖有一层种植土。
[0019]所述种植土表面采取液压喷播后铺盖有一层无纺布。
[0020]所述主锚杆与弃渣坡面垂直或向上成角度布设,外露端应向上设置成弯钩形式,且主锚杆外露段的长度不小于10cmo
[0021]所述主锚杆采用梅花型或矩形布置,且布置间距为(300cm?500cm) X(300cm?500cm)。
[0022]所述U型钉采用方头镀锌U型钉,且单腿长度为20cm?30cm,内径不小于挡板的厚度。
[0023]所述加筋网采用钢塑土工格栅或镀锌铁丝网,网孔尺寸不小于lOOmmX 100mm。
[0024]所述挡板采用质轻木质材料制成,并通过U型钉横向铺设在加筋网内外侧。
[0025 ]所述挡板以间隔为2m?3m铺设一排,且单排相邻挡板的铺设间距控制在0 cm?5 cm以内。
[0026]所述截水沟和排水沟均为浆砌石或混凝土。
[00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的特性,构建了一个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加筋锚固生态恢复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的治理难度大的被动局面,使弃渣坡面能在短期内达到一定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恢复效果,一定程度上防止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裸露松散浮渣坡面遭水流及重力侵蚀产生水土流失,同时从长远考虑,保证了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稳定性,弥补了山区风电场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工期紧张、管控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生态破坏,促进了山区风电场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工作目标的达成。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发明所述弃渣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剖面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发明所述弃渣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平面示意图。
[0032]图中:1-原始坡面,2_坡面浮渣,3-主销杆,4-U型钉,5_加筋网,6_挡板,7-种植土,8-无纺布,9-乔木,10-草本植物,11-挡墙,12-截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3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加筋锚固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布置于弃渣坡面上的坡面加筋固土结构、边坡排水结构、底部拦挡结构及坡面植被恢复结构;
[0035]所述坡面加筋固土结构包括加筋网5及若干挡板6,且加筋网5及挡板6通过主锚杆3与U型钉4固定在弃渣坡面上;如图1所示,在施工时,首先对山区风电场高陆弃渣边坡的原始坡面1的块石等杂物进行清理平整后,再通过主锚杆3与U型钉4将加筋网5和挡板6固定在弃渣坡面上,在主锚杆3、U型钉4、加筋网5及挡板6的共同作用下,为弃渣坡面的后续种植土7覆盖提供附着力,增加整个高陡弃渣边坡坡面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减少由于弃渣边坡坡面过陡或原始坡面1内的坡面浮渣2松散导致所覆种植土 7失稳下滑的可能性,将更多的种植土 7保留在高陡弃渣边坡坡面,在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创造较为有利的植被恢复与生长条件。
[0036]所述坡面清理平整采用至上而下的方式,清理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坡面破碎松动岩石和危石、垃圾等杂物,并对高陡弃渣边坡坡面进行一定的平整,便于后续高陡弃渣边坡坡面加筋固土结构的铺设。
[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