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喂食器及智能喂食器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63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智能喂食器及智能喂食器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喂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智能喂食器及智能喂食器皿。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喂养宠物,如宠物猫、宠物狗或小鱼儿,但现在很多的家庭都是上班族,往往由于工作忙碌或出差等种种原因,而且把宠物寄放在他人家中也不太切合实际,如此一来,经常会忘记给宠物喂食,导致宠物不规律的喂食。为此,市场上出现了宠物自动喂食器,很好地解决了喂食的问题,方便了人们对于宠物的养护,保证了宠物的饮食规律。但现有市场上出现的宠物自动喂食器虽然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是智能程度依然不够,存在一定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智能喂食器及智能喂食器皿,可以实现精准喂食,确保宠物的每个生长期都得到恰如其分的食物。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喂食器,应用于喂食器皿,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喂食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控制电路,所述壳体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喂食组件包括物理连接的电机和喂食仓,所述喂食仓上设有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每隔用户设置的喂食周期或响应用户的远程喂食指令,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喂食仓转动,当所述通孔转向所述入料口时,食料落入所述喂食仓内;当所述通孔转向所述出料口时,食料从所述壳体泄出。

进一步地,所述喂食仓为圆环柱状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内仓体、外仓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内仓体和所述外仓体之间的四个挡板;四个所述挡板和所述内仓体围成一凹槽,该凹槽的槽口与所述通孔相匹配,所述食料盛装在该凹槽内。

进一步地,其中两个所述挡板为均与所述喂食仓轴向平行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为一平板,所述第二挡板为一弧形面板,该弧形面板凸起一面朝向所述外仓体。

进一步地,所述喂食组件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仓盖和第二仓盖,所述第一仓盖和所述第二仓盖匹配连接,与所述壳体围成一半封闭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喂食仓夹设在该半封闭空间内;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转轴,所述第一仓盖设有一连接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连接孔插入所述内仓体,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喂食仓在该半封闭空间内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喂食器还包括一食盒和/或设置在所述食盒内的漏斗,所述食盒连接在所述壳体设有入料口一侧;所述食盒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入料孔和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与所述入料口相匹配;所述食盒在所述入料孔处设有食盒塞;所述漏斗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出料孔和所述入料口伸入所述壳体内部,另一端与所述食盒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喂食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包括支架和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摄像头穿设的摄像孔。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获取模块、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端的图像采集指令。控制模块,用于响应该图像采集指令,控制所述摄像头获取喂养宠物的图像。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喂养宠物的图像至用户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获取模块和控制模块。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设置的喂食周期。控制模块,用于每隔所述喂食周期,控制所述电机按照预设速率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获取模块和控制模块。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端的喂食指令。控制模块,用于响应所述喂食指令,控制所述电机按照预设速率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喂食器皿,包括喂食器皿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喂食器,所述智能喂食器设置在所述喂食器皿本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喂食器和智能喂食器皿,实现精准喂食,确保宠物的每个生长期都得到恰如其分的食物,使得用户出差旅行再也不用为家里的宠物担心。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喂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智能喂食器的喂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智能喂食器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喂食器皿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智能喂食器;10-壳体;11-端盖;12-主壳;121-入料口;122-出料口;123-垫片;13-防水圈;14-摄像孔;20-喂食组件;21-电机;211-电机本体;212-固定板;2121-限位孔;22-第一仓盖;221-凹槽;2211-通孔;2212-卡槽;222-挡板;2221-上槽道;2222-下槽道;223-固定柱;23-喂食仓;231-内仓体;232-外仓体;2321-通孔;233-第一挡板;234-第二挡板;235-第三挡板;236-第四挡板;24-第二仓盖;241-凹槽;2411-卡槽;242-挡板;2421-上槽道;2422-下槽道;30-控制电路;31-获取模块;32-控制模块;33-无线通信模块;40-食盒;41-入料孔;42-出料孔;43-食盒塞;44-漏斗;50-摄像组件;51-支架;511-限位孔;52-摄像头;60-电源模块;61-电池;62-电池支架;63-电源控制电路;631-电源开关;632-复位按键;633-无线通信开关;200-智能喂食器皿;1-喂食器皿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智能喂食器及智能喂食器皿进行更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智能喂食器及智能喂食器皿的优选实施例。智能喂食器及智能喂食器皿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喂食器可以用于喂养多种宠物,如宠物猫、宠物狗或小鱼儿等,本实施例将以智能喂食器用于给小鱼儿喂食为例,对该智能喂食器的结构及功能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喂食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喂食器100,应用于喂食器皿,包括壳体10及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喂食组件20和控制电路30。

壳体10具有中空腔体,包括端盖11和主壳12。端盖11和主壳12通过螺钉等可拆卸连接。优选地,端盖11和主壳12连接处设有一防水圈13,避免渗水进入壳体10,影响壳体10内喂食组件20及控制电路30的工作稳定性。主壳12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入料口121和出料口12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入料口121和出料口122同轴设置。另一实施例中,壳体10外部设有一固定部件(图中未示),用于安装智能喂食器100到喂食器皿上。

喂食组件20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21、第一仓盖22、喂食仓23和第二仓盖24。其中,喂食仓23位于入料口121和出料口122之间。

电机21用于控制转动喂食仓23,可以是伺服电机等。本实施例中,电机21包括电机本体211和设置在电机本体211上的至少一固定板212。每一固定板212上设有一限位孔2121。

喂食仓23用于盛装食料。请一并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喂食仓23为圆环柱状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内仓体231和外仓体232,还包括连接在内仓体231和外仓体232之间的第一挡板233、第二挡板234、第三挡板235和第四挡板236(图中未示)。其中,第一挡板233所在平面和第二挡板234所在平面均平行于喂食仓23轴向;第三挡板235所在平面和第四挡板236所在平面均平行于喂食仓23径向。

内仓体231和外仓体232分别为不同直径的圆环,内仓体231嵌套在外仓体232内部。内仓体231的形状和直径与电机本体211上转轴的形状和直径相匹配。电机本体211上的转轴插入内仓体231,从而电机21与喂食仓23连接。外仓体232上设有一通孔2321。第一挡板233和第二挡板234设置在内仓体231和外仓体232形成的腔体内部;第三挡板235和第四挡板236对称连接在内仓体231和外仓体232两端,从而第一挡板233、第二挡板234、第三挡板235、第四挡板236和内仓体231围成一凹槽,该凹槽的槽口与通孔2321相匹配。以下称该凹槽为“仓位”,所述仓位用于盛装食料。

进一步地,电机21带动喂食仓23转动,当喂食仓23转动至通孔2321朝向入料口121时,食料从入料口121进入所述仓位;当喂食仓23转动至通孔2321朝向出料口122时,食料从所述仓位泄出。容易理解,喂食仓23每转动一圈泄出食料的多少取决于仓位的大小,因而,为了精准控制喂食量,应当根据用户需求精准设计仓位的大小。本实施例中,仓位为1mL。当然,不同食料密度不同,从而质量不同,因而也应当注意质量和体积的换算。

为了增强喂食仓23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内仓体231和外仓体232之间除仓位的其他位置还设有一个或多个挡板。

本实施例中,当电机21带动喂食仓23转动时,第二挡板234相对第一挡板233先靠近出料口122,也先转离出料口122。优选地,为了避免当喂食仓23转动至通孔2321转向出料口122时,食料因为转动的惯性部分残留在仓位内,而无法精准控制喂食量。第一挡板233为一平板,而第二挡板234为一弧形面板,且该弧形面板凸起一面朝向外仓体232。

第一仓盖22用于固定及连通电机21与喂食仓23。本实施例中,第一仓盖22包括凹槽221,以及设置在凹槽221外围的挡板222和至少一固定柱223。挡板222端部可拆卸连接在主壳12设有出料口122一侧。

凹槽221直径与外仓体232直径相匹配。凹槽221中心位置设有一通孔2211。通孔2211的形状和直径与电机本体211上转轴的形状和直径相匹配。凹槽221内还设有与喂食仓23内各个挡板相匹配的多个卡槽2212(图中未示)。第一挡板233端部和第二挡板234端部分别嵌入一卡槽2212内,从而喂食仓23连接在第一仓盖22上。

挡板222上设有同轴的上槽道2221和下槽道2222。优选地,上槽道2221和下槽道2222分别与凹槽221连接形成的弧形缺口的长度,均与第四挡板236与外仓体232的交线长度相同。

固定柱223与固定板212相匹配,螺钉等穿过固定板212上的限位孔2121连接在固定柱223,从而电机21通过第一仓盖22固定在壳体10内部。

第二仓盖24用于固定及盖合喂食仓23。本实施例中,第二仓盖24包括凹槽241及设置在凹槽241槽口外围的挡板242。挡板242端部可拆卸连接在主壳12设有出料口122一侧。

凹槽241直径与外仓体232直径相匹配。凹槽241内还设有与喂食仓23内各个挡板相匹配的多个卡槽2411(图中未示)。第一挡板233端部和第二挡板234端部分别嵌入一卡槽2411内,从而喂食仓23连接在第二仓盖24上。

挡板242上设有同轴的上槽道2421和下槽道2422。优选地,上槽道2421和下槽道2422分别与凹槽241连接形成的弧形缺口的长度,均与第三挡板235与外仓体232的交线长度相同。

通过上述描述容易发现,本实施例中,喂食仓23一端嵌入凹槽221内,另一端嵌入凹槽241内,换句话说,喂食仓23夹设在第一仓盖22和第二仓盖24之间。优选地,第一仓盖22和第二仓盖24匹配连接,围成一个两端导通的半封闭空间,保证从入料口121进入的食料及从喂食仓23泄出的食料落入该半封闭空间内,避免食料落入壳体10其他位置,同时避免了渗水对其他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自入料口121至出料口122方向,该半封闭空间包括上通道、转动槽和下通道。具体地,上槽道2221与上槽道2421围成上通道,从而从入料口121进入的食料通过上通道落入喂食仓23内。凹槽221和凹槽241围成转动槽,电机21带动喂食仓23在该转动槽内转动。下槽道2222与下槽道2422围成下通道,从而从喂食仓23泄出的食料通过下通道从壳体10泄出。

再一实施例中,壳体10内在入料口121和出料口122处分别设有一垫片123。喂食仓23分别与两个垫片123相接触,当喂食仓23上的仓位转离入料口121或出料口122时,外仓体232抵在壳体10上,从而将入料口121或出料口122封闭,避免了当喂食仓23上的仓位转离入料口121时,食料继续落入壳体10内其他位置,或当喂食仓23上的仓位转离出料口122时,食料继续从仓位泄出至壳体10内其他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当喂食仓23上仓位转向出料口122时,食料从仓位泄出,此时,内仓体231和外仓体232将外部的养鱼用水与食盒40内食料隔离。因此,喂食仓23的这种独特结构设计,可以将食料与养鱼用水完全隔离,具有很好的防潮效果。

控制电路30用于根据用户设置的喂食周期,控制喂食组件20每隔一喂食周期进行喂食。控制电路30可以是由多个分立元器件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而成,也可以是集成有多个分离元器件的电路板。请一并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30包括电性连接的获取模块31和控制模块32。电机21与控制模块32电性连接。

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用户设置的喂食周期。具体地,对喂食周期的设置方式包括多种实施方式,例如,获取用户通过设置在壳体10外表面的触摸屏或键盘等输入的喂食周期;或接收来自用户在智能终端设置的喂食周期,这里不做限制。

控制模块32用于每隔所述喂食周期,控制电机21按照预设速率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速率可以保证当喂食仓23仓位转过入料口121时,落入的食料恰好充满仓位,及当喂食仓23仓位转过出料口122时,喂食仓23内盛装的食料可以全部从壳体10泄出,从而可以精准控制喂食量,确保宠物的每个生长期都得到恰如其分的食物。

其他实施例中,获取模块31还用于接收用户在智能终端的喂食指令。控制模块32响应该喂食指令,控制电机21按照预设速率转动,从而智能喂食器100除了在喂食周期达到时进行喂食,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远程喂食指令进行喂食。

另一实施例中,智能喂食器100还包括一食盒40。

食盒40用于盛装食料。食盒40通过卡接或插接等方式连接在主壳12上。食盒40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入料孔41和出料孔42,出料孔42正对主壳12上的入料口121,从而食盒40中的食料可以进入喂食仓23。此外,用户可以一次在食盒40内放入较多食料,避免多次投放食料的繁琐。

本实施例中,入料孔41处设有栅格,避免大颗粒的食料进入食盒40后堵塞出料孔42。优选地,食盒40在入料孔41处设有食盒塞43。食盒塞43是由硅胶、塑料等制成的盖体,可以有效防止食料受潮。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食盒40内设有一漏斗44。漏斗40包括入口和出口,漏斗40出口一端依次穿过出料孔42和入料口121伸入壳体10内部,入口一端与食盒40贴合,从而避免食料残留在食盒40内而无法进入喂食仓23。

再一实施例中,智能喂食器100还包括摄像组件50。

摄像组件50设置在壳体10内部,与控制模块32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摄像组件50包括支架51和摄像头52。摄像头52包括摄像头模组和摄像头镜片(图中未示)。支架51设有与摄像头模组相匹配的限位孔511,从而摄像头52通过支架51固定在壳体10内。对应地,壳体10设有一供摄像头镜片穿设的摄像孔14。摄像孔14的大小和形状与摄像头镜片相匹配。优选地,摄像孔14和出料口122位于壳体10同一侧。

优选地,请一并参阅图3所示,控制电路30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33。无线通信模块33与控制模块32电性连接。

无线通信模块33用于发送宠物的图像至用户端。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观赏鱼儿的游动。具体地,获取模块31接收来自用户端的观赏请求指令。控制模块32响应所述观赏请求指令,控制摄像组件50获取鱼儿游动的图像,及控制无线通信模块33发送获取的所述鱼儿游动的图像至用户端,从而用户可以在智能终端实时观赏鱼儿的跃然之姿,实现远程可视管理,使得用户出差旅行再也不用为家里的鱼儿担心。

当然,智能喂食器10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电源模块60。

电源模块60用于给智能喂食器100供电。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60包括电池61、电池支架62和电源控制电路63。电池61通过电池支架62固定在壳体10内部。内置的电池61使得智能喂食器100即使断电也可以长时间使用。电池支架62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0内部,可以是用于固定电池61的电池仓等。电池61和控制电路30均与电源控制电路63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电源控制电路63包括电源开关631、复位按键632和无线通信开关633。本实施例中,电源开关631、复位按键632和无线通信开关633均可以是弹性按键、硬胶按键、硅胶按键或前述项目的组合。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有开关或按键为弹性按键、硬胶按键和硅胶按键的组合,弹性按键和硬胶按键设置在壳体10内部,仅硅胶按键从主壳12一侧伸出,提高智能喂食器100整体美观性。对应地,主壳12一侧设有供硅胶按键穿设的通孔。响应用户对电源开关631的按压操作,电源控制电路63控制切断或导通电池61与控制电路30的电性连接。响应用户对复位按键632的按压操作,控制电路30复位。响应用户对无线通信开关633的按压操作,电源控制电路63控制开启或关闭无线通信模块33,从而开启或关闭无线通信功能。

实施例2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喂食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喂食器皿200,包括喂食器皿本体1,设置在喂食器皿本体1内部的智能喂食器100。

其中,关于智能喂食器100的设计请参阅实施例1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喂食器皿本体1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容器,具有中空腔体,智能喂食器100通过固定部件设置在该中空腔体内。当喂食器皿本体1内盛装有养鱼用水时,智能喂食器100设有出料口122一侧靠近养鱼用水水面,但为了避免养鱼用水溅入智能喂食器100内部使得喂食仓23内的食料受潮,智能喂食器100不应与养鱼用水水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喂食器和智能喂食器皿,实现精准喂食,确保宠物的每个生长期都得到恰如其分的食物,使得用户出差旅行再也不用为家里的宠物担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系统,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系统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