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膜下烟苗掏苗前的地膜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0196阅读:9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膜下烟苗掏苗前的地膜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草栽培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膜下烟苗掏苗前的地膜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烤烟膜下小苗栽培已经成为烤烟生产的一项实用新技术,在云南烤烟生产降本提质增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苗通常在膜下生长15天左右之后需要进行掏苗工作。通常,为了让小苗能够在掏苗后适应外界环境,需要在掏苗前1~2天对地膜进行打孔,来使小苗降温,提前适应外界环境,促进烟苗正常生长。然而,目前在掏苗前的地膜打孔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使用棍子戳膜,这样打出的孔的大小、位置往往不一,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严重的甚至不仅起不到降温效果,还会影响烟苗正常生长;第二种是用燃烧的寿香对地膜打孔,但是香火容易熄灭,而且打孔大小不容易把握,且效率低下;第三种是直接工人手撕地膜,但是这样容易破坏地膜,而且劳动强度较大。而且,对地膜的打孔位置及打孔数量把握不当,会影响打孔降温效果,又不利于下一步的掏苗工作。

为此,研发一种能够规规范化打孔,保障降温效果,提高打孔效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地膜打孔装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膜下烟苗掏苗前的地膜打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打孔圆盘、第一针座、第一打孔针管、第二针座、第二打孔针管、操作杆,所述打孔圆盘上以打孔圆盘的圆心为中心,分隔线将打孔圆盘盘面分成三等分扇形区间,所述扇形区间内靠近打孔圆盘边缘处设置有2~3个第一盘孔,所述分隔线上分别设置有3~4个第二盘孔,所述第一针座设于打孔圆盘的底部,且第一针座的上部与第一盘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针座设于打孔圆盘的底部,且第二针座的上部与第二盘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打孔针管竖直设于第一针座的底部,且第一打孔针管下端的管口为倾斜口,所述第二打孔针管竖直设于第二针座的底部,且第二打孔针管下端的管口为倾斜口,所述第一打孔针管的内径大于第二打孔针管的内径, 所述操作杆设置于打孔圆盘上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的对地膜进行打孔,打出的大孔和小孔的排布一方面能够在烟苗适应范围内保障降温效果,使烟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同时避免对烟苗造成机械损伤;另一方面实现了全田打孔规范化,避免了传统操作打孔不一的缺点,从而便于烟田统一管理;本实用新型打出的大、小孔的排布便于之后掏苗环节的操作,进一步节省人工劳动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打孔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打孔圆盘的底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分隔线将打孔圆盘盘面分成三等分扇形区间的示意图;

图中:1-打孔圆盘,2-第一针座,3-第一打孔针管,4-第二针座,5-第二打孔针管,6-操作杆,7-第一盘孔,8-第二盘孔,9-操作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打孔圆盘1、第一针座2、第一打孔针管3、第二针座4、第二打孔针管5、操作杆6,所述打孔圆盘1上以打孔圆盘1的圆心为中心,分隔线将打孔圆盘1盘面分成三等分扇形区间,所述扇形区间内靠近打孔圆盘1边缘处设置有2~3个第一盘孔7,所述分隔线上分别设置有3~4个第二盘孔8,所述第一针座2设于打孔圆盘1的底部,且第一针座2的上部与第一盘孔7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针座4设于打孔圆盘1的底部,且第二针座4的上部与第二盘孔8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打孔针管3竖直设于第一针座2的底部,且第一打孔针管3下端的管口为倾斜口,所述第二打孔针管5竖直设于第二针座4的底部,且第二打孔针管5下端的管口为倾斜口,所述第一打孔针管3的内径大于第二打孔针管5的内径,所述操作杆6设置于打孔圆盘1上的中心。

所述第一盘孔7的总数量为6个,两两相邻的第一盘孔7之间连线依次组成的六边形为正六边形。

所述第一盘孔7的总数量为9个,两两相邻的第一盘孔7之间连线依次组成的九边形为正九边形。

所述第二盘孔8相邻两两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第二盘孔8中最靠近打孔圆盘1边缘的第二盘孔8和打孔圆盘1边缘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盘孔8和打孔圆盘1边缘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打孔圆盘1的直径为8~10cm,厚度为1~3cm。

所述第一盘孔7的直径为6~10mm,所述第二盘孔8的直径为4~8mm。

所述第一打孔针管3的内径为3~5mm,第二打孔针管5的内径为1~3mm。

所述第一打孔针管3、第二打孔针管5的长度相等,均为1~3cm。

所述第一盘孔7、第二盘孔8内均为螺纹结构,所述第一针座2的上部、第二针座4的上部均为螺纹结构。

所述的操作杆6的长度为50~100cm。

所述的操作杆6的直径为2~5cm。

所述的操作杆6的顶部设置有操作把手9。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膜下栽培烟苗掏苗前1~2天时,手握操作把手9,将本装置对准一株烟苗的垂直正上方;然后在地膜上按压一次,即完成一株烟苗的打孔,重复操作即可完成全田地膜打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的对地膜进行打孔,打出的大孔和小孔的排布一方面能够在烟苗适应范围内保障降温效果,使烟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同时避免对烟苗造成机械损伤;另一方面实现了全田打孔规范化,避免了传统操作打孔不一的缺点,从而便于烟田统一管理;本实用新型打出的大、小孔的排布便于之后掏苗环节的操作,进一步节省人工劳动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打孔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