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保打顶机上的打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699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保打顶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植保打顶机上的打顶机构。



背景技术:

烟叶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打顶作业,去除顶端优势,促进烟叶叶子部位增长。目前,我国烟叶打顶机构在实际应用中还比较少见,打顶环节多由人工来完成,劳动强度大。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打顶机大多都不太实用,而且没有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市场上的打顶机大多不太实用,而且没有收集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植保打顶机上的打顶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植保打顶机上的打顶机构,包括连接座,连接座上设置有动力装置和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两个打顶装置,两个打顶装置之间的风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打顶装置上设置有烟顶收集装置。

打顶装置包括上方的风机及下方的打顶刀,在打顶刀的一侧设置有烟顶收集装置。

风机下方设置有风机座,风机座与连接座连接,在风机座下方连接有左立板和右立板,左右立板之间通过横立板连接,打顶刀的刀轴通过轴承座连接在横立板上。

左立板和右立板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左分叶板和右分叶板,右立板上设置有烟顶出口,烟顶收集装置为挂在烟顶出口处的网兜。

风机轴上设置有带轮三,在左立板上设置有带轮四,打顶刀轴上设置有带轮五,带轮三、带轮四和带轮五通过圆带连接。

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带轮一,设置在动力装置一侧的风机轴上设置有带轮二,带轮一与带轮二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连接座为方管,打顶装置在方管上的位置可调。

动力装置为液压马达。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打顶装置,能够同时对两行的烟叶进行打顶,而在打顶装置上设置有烟顶收集装置,能够在打顶时直接收集打掉的烟顶,不需要人工再去处理,减少了人工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摆线马达;2是带轮一;3是带轮二;4是带轮三;5是风机;6是马达固定座;7是带轮四;8是带轮五;9是打顶刀片;10是风机轴一;11是风机轴二;12是风机座;13是烟顶出口;14是左分叶板;15是右分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植保打顶机上的打顶机构,包括连接座,连接座上设置有动力装置和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两个打顶装置,两个打顶装置之间的风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打顶装置上设置有烟顶收集装置。

打顶装置包括上方的风机5及下方的打顶刀,在打顶刀的一侧设置有烟顶收集装置。

风机下方设置有风机座12,风机座12与连接座连接,在风机座下方连接有左立板和右立板,左立板和右立板之间通过横立板连接,打顶刀的刀轴通过轴承座连接在横立板上,刀轴的下方连接有打顶刀片9。

左立板和右立板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左分叶板14和右分叶板15,右立板上设置有烟顶出口13,烟顶收集装置为挂在烟顶出口处的网兜。左分叶板14和右分叶板15均为前端向上翘的板。

风机轴上设置有带轮三4,在左立板上设置有带轮四7,打顶刀轴上设置有带轮五8,带轮三4、带轮四7和带轮五8通过圆带连接。圆带在图中未视出,设置圆带,可以实现多角度曲线连接。

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带轮一2,设置在动力装置一侧的风机轴上设置有带轮二3,即图1中的风机轴一10上设置有带轮二3,带轮一2与带轮二3之间通过皮带连接。风机轴一10与风机轴二11之间通过链式联轴器连接。

连接座为方管,打顶装置与方管通过U型螺栓连接,打顶装置在方管上的位置可调。动力装置为液压马达,图1中采用的是摆线马达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启动打顶机的发动机,打开摆线马达6控制开关,马达转动,通过带轮一2传递到带轮二3,一路动力通过带轮四7传递到打顶刀轴上的带轮五8;另一路动力通过风机轴一10连到风机轴二11,中间有链式联轴器和方管,通过带轮三4传递至带轮五8,完成打顶机构的传递。打顶装置与方管之间用螺栓连接,可以通过松开螺栓调节打顶行距,然后将螺栓锁紧。烟顶出口13下方悬挂有网兜,方便收集打掉的烟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下优点:

1、用液压马达驱动,控制简单方便;

2、双行打顶装置中间用链式联轴器连接,中间通过方管连接,行距可调;

3、烟顶出口下方挂上网兜,用于收集打掉的烟顶;

4、风机与打顶刀之间的皮带连接由原来的V带改为圆带连接,可实现多角度曲线连接;

5、采用两级皮带传动增速连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