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抛物式投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2805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离心抛物式投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饵装置,尤其涉及离心抛物式投饵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池塘、湖泊和水库增养殖在淡水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使水产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根据《201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达4023.26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5603.21万吨)的71.8%。目前水产养殖已经成为改善农村经济结构,解决农民就业和脱贫致富的强势产业。

根据上述,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传统采用的投饵方式普遍为渔民通过人工抛洒来对养殖水域进行投饵,但上述方式,不仅极大的增加了渔民的劳动强度,投饵效率也较为缓慢,不利于大型水域的水产养殖推广使用,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离心抛物式投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离心抛物式投饵装置,来解决目前传统的水产养殖投饵方式,费时费力,不利于大型水域水产养殖推广使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离心抛物式投饵装置,包括壳体、饵槽、搅龙、挡罩、排出管、固定座、双头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支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所述的饵槽位于壳体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饵槽为凹槽,所述的搅龙位于壳体内部中端,所述的搅龙与壳体转动相连,所述的挡罩位于壳体顶部,所述的挡罩与壳体焊接相连,所述的排出管贯穿挡罩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排出管与挡罩焊接相连,所述的固定座位于挡罩顶部,所述的固定座与挡罩焊接相连,所述的双头电机位于固定座内部上端,所述的双头电机与固定座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转轴位于双头电机底部,所述的第一转轴一端与双头电机紧配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转轴另一端与搅龙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位于双头电机顶部,所述的第二转轴与双头电机紧配相连,所述的支架位于第二转轴顶部,所述的支架与第二转轴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位于支架底部左侧,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与支架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杆位于支架底部右侧,所述的第二连接杆与支架焊接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壳体内部左侧下端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壳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蓄电池与双头电机导线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壳体内部下端还设有漏孔,所述的漏孔为矩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底部还设有第一打板,所述的第一打板与第一连接杆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连接杆底部还设有第二打板,所述的第二打板与第二连接杆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壳体中端右侧还设有开关,所述的开关与壳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开关分别与双头电机和蓄电池导线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离心抛物式投饵装置,使用时,渔民首先将该装置与渔船螺纹相连,当需要对养殖水域进行投饵时,渔民下蹲在该装置右侧,再将饵料倒入饵槽内,接着打开开关,使双头电机开启,即双头电机同步驱动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转动,在第一转轴带动搅龙同步转动的作用下,使饵槽内部的饵料通过漏孔由搅龙下端向上端输送,当饵料上升到挡罩左右两侧排出管位置后,饵料在搅龙持续转动的作用下,从排出管向外界滑出,同步,在第二转轴带动支架联动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的作用下,使第一打板与第二打板同步作旋转运动,此时当第一打板或第二打板触碰到滑落的饵料时,通过双头电机高速旋转的作用,从而实现对饵料的向外打出,即通过上述,从而实现了饵料向四周养殖水域的抛物飞出,提高了投饵的范围,此外,因第一打板长度比第二打板短,即第一打板与第二打板对饵料的打出距离有差别,继而使饵料能够均匀的落入养殖水域,最终极大的提高了投饵的效果,该离心抛物式投饵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采用电动式旋转机构,从而能够对饵料进行离心抛物式投出,增加了投饵的范围,最终通过上述,在极大的提高了投饵效果的同时,也减轻了渔民的劳动强度,利于渔业养殖的推广应用。同时蓄电池是为了给双头电机进行能量供应,因蓄电池与双头电机为导线相连,从而实现了能量的正常供应,双头电机型号为MM5475B。

附图说明

图1是离心抛物式投饵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离心抛物式投饵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双头电机部位剖视放大图。

壳体1、饵槽2、搅龙3、挡罩4、排出管5、固定座6、双头电机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支架10、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蓄电池101、漏孔102、开关103、第一打板1101、第二打板12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离心抛物式投饵装置,包括壳壳体1、饵槽2、搅龙3、挡罩4、排出管5、固定座6、双头电机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支架10、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所述的饵槽2位于壳体1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饵槽2为凹槽,所述的搅龙3位于壳体1内部中端,所述的搅龙3与壳体1转动相连,所述的挡罩4位于壳体1顶部,所述的挡罩4与壳体1焊接相连,所述的排出管5贯穿挡罩4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排出管5与挡罩4焊接相连,所述的固定座5位于挡罩4顶部,所述的固定座6与挡罩4焊接相连,所述的双头电机7位于固定座6内部上端,所述的双头电机7与固定座6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转轴8位于双头电机7底部,所述的第一转轴8一端与双头电机7紧配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转轴8另一端与搅龙3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9位于双头电机7顶部,所述的第二转轴9与双头电机7紧配相连,所述的支架10位于第二转轴9顶部,所述的支架10与第二转轴9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1位于支架10底部左侧,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1与支架10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杆12位于支架10底部右侧,所述的第二连接杆12与支架10焊接相连,所述的壳体1内部左侧下端还设有蓄电池101,所述的蓄电池101与壳体1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蓄电池101与双头电机7导线相连,所述的壳体1内部下端还设有漏孔102,所述的漏孔102为矩形通孔,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1底部还设有第一打板1101,所述的第一打板1101与第一连接杆1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杆12底部还设有第二打板1201,所述的第二打板1201与第二连接杆12螺纹相连,所述的壳体1中端右侧还设有开关103,所述的开关103与壳体1螺纹相连,且所述的开关103分别与双头电机7和蓄电池101导线相连。

该离心抛物式投饵装置,使用时,渔民首先将该装置与渔船螺纹相连,当需要对养殖水域进行投饵时,渔民下蹲在该装置右侧,再将饵料倒入饵槽2内,接着打开开关103,使双头电机7开启,即双头电机7同步驱动第一转轴8以及第二转轴9转动,在第一转轴8带动搅龙3同步转动的作用下,使饵槽2内部的饵料通过漏孔102由搅龙3下端向上端输送,当饵料上升到挡罩4左右两侧排出管5位置后,饵料在搅龙4持续转动的作用下,从排出管5向外界滑出,同步,在第二转轴9带动支架10联动第一连接杆11以及第二连接杆12的作用下,使第一打板1101与第二打板1201同步作旋转运动,此时当第一打板1101或第二打板1201触碰到滑落的饵料时,通过双头电机7高速旋转的作用,从而实现对饵料的向外打出,即通过上述,从而实现了饵料向四周养殖水域的抛物飞出,提高了投饵的范围,此外,因第一打板1101长度比第二打板1201短,即第一打板1101与第二打板1201对饵料的打出距离有差别,继而使饵料能够均匀的落入养殖水域,最终极大的提高了投饵的效果,同时,蓄电池11是为了给双头电机7进行能量供应,因蓄电池101与双头电机7为导线相连,从而实现了能量的正常供应,双头电机7型号为MM5475B。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