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鸡栖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7514发布日期:2018-07-17 21:50阅读:15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鸡栖架。



背景技术:

在动物学上,鸡属于鸟纲,仍保留着栖息的习性,栖架可以增加鸡舍的环境富集度,是一种福利化设施。栖架利于鸡栖息和修饰行为的表达,可以减少鸡群的打斗,从而降低次品率。夏季,鸡在栖架上会感觉更加凉爽,利于防暑降温。在平养鸡舍中放置一定数量的栖架可以提高土地的空间利用率,在当前大量养殖场面临拆迁的环境和空前强大的土地压力下,栖架是一种增加饲养密度、提高饲养量的有效措施。但是现有栖架采用方形栖杆,不符合鸡抓握习性,而且现有栖架栖杆的高度不可调,不能适用于不同日龄和跳跃能力的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方形栖杆不符合鸡抓握习性的缺陷,提供一种养鸡栖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鸡栖架,包括支撑架、若干栖杆和连接件,所述栖杆截面呈圆形,所述的栖杆通过连接件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栖杆两端凸出所述支撑架设置,所述的栖杆长度为2.5~3.5m,所述栖杆两端凸出所述支撑架的长度为0.5~0.75m,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二部件用于将所述栖杆固定,并防止其转动。

进一步地,为节省材料用量并保证支撑架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地面之间形成三角稳定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栖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形成直角有利于节省栖架的占地空间,而形成锐角更有利于支撑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均设置所述栖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长度相等。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均设置栖杆,使得栖架上能够容纳更多的鸡,有利于提高养殖密度。

作为优选,为提高支撑架结构稳定性,所述的第二支撑杆底部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支杆。设置的支杆不仅有利于支撑架结构稳定性,而且能够避免第二支撑杆陷入地面,而造成的移动、拆卸等操作的不便。

进一步地,所述栖杆至少为三根,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不同的高度上,最底部的所述栖杆的离地距离为45cm,层与层之间垂直距离为20cm。最底层的栖杆设置成便于鸡通过的高度,这样鸡能够在栖杆下方来回通过而不碰到最底层的栖杆,层与层之间的栖杆设置的高度是为了方便鸡能够在从不同高度栖杆之间跳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互连接为L形,所述第一部件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栖杆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安装孔,紧固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螺纹孔连接将所述栖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部件上,所述第二部件上设有贯通孔,锁紧螺栓穿过所述贯通孔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利用紧固螺栓能够将栖杆固定设置在第一部件上,通过锁紧螺栓将第二部件固定在支撑架上,从而实现栖杆固定在支撑架上的目的,并防止栖杆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底部设置有集粪槽。利用积粪槽能够有效对鸡粪进行收集,从而一次性将鸡粪取出清理,便于清理。

有益效果:本申请中将栖杆设置为圆形更符合鸡的抓握习性,提高鸡的福利;而且栖杆活动设置在支撑架上,能够随意调节栖杆距离地面的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跳跃能力和不同日龄的鸡的饲养;另外,栖杆两端凸出支撑架0.5~0.75m能够使得栖架容纳更多的鸡栖息,支撑架支撑栖杆的支撑点靠近栖杆中间,还可以减少鸡在栖杆上跳动时栖杆的变形量及晃动,且有利于栖架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养鸡栖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养鸡栖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养鸡栖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1.栖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4.支杆, 5.固定件,6.调节螺栓,7.固定螺栓,8.集粪槽,9.螺纹孔, 10.紧固螺栓,11.贯通孔,12.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养鸡栖架,包括支撑架、若干栖杆1和连接件,所述栖杆1截面呈圆形,所述的栖杆1通过连接件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栖杆1两端凸出所述支撑架设置,所述的栖杆1长度为2.5~3.5m,所述栖杆1两端凸出所述支撑架的长度为0.5~0.75m,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二部件用于将所述栖杆1固定,并防止其转动。所述的支撑架底部设置有集粪槽8。

具体地,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2与地面之间形成三角稳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杆2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的第二支撑杆2底部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支杆4。所述的栖杆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

具体地,所述栖杆1至少为三根,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不同的高度上,最低层的所述栖杆1的离地距离为45cm,第二层的所述栖杆1离地距离为65cm,第三层的所述栖杆1离地距离为85cm。如果再继续往上增加高度时,层与层之间垂直距离为 20cm,这是一个比较适宜鸡跳跃的高度。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的一种结构形式,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互连接为L形,所述第一部件上设有螺纹孔9,所述栖杆1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9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栖杆1通过紧固螺栓10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螺纹孔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件上设有贯通孔11,所述第二部件使用锁紧螺栓12 穿过所述贯通孔11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开有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12穿过所述第二部件上的贯通孔11旋紧在所述支撑架上,或者在支撑架上开通孔,所述锁紧螺栓12穿过所述第二部件上的贯通孔11,并穿过支撑架上的通孔,然后用螺母锁紧,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进而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最终将所述栖杆1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该养鸡栖架不设置集粪槽。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杆3 和第二支撑杆2上均设置所述栖杆1,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2长度相等。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