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1179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室大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



背景技术:

温室大棚广泛用于蔬菜、水果的种植栽培。温室大棚内作物的良好生长需要调控温室大棚的温度、光照、湿度和通风等条件。

食用菌不同于一般的蔬菜和水果,食用菌不是直接种植在地上,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食用菌一般都是种植在架子上的床体中。对于大棚条件的需求不同,比如,大多数食用菌对光照的需求远远低于蔬菜水果。因此需要控制不同的条件。而且不同的食用菌种类之间的环境条件因素的需求差异也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专用于食用菌,特别是双孢菇及双孢菇类的,的大棚,可以满足双孢菇的生长环境需求或者生长环境与双孢菇类似食用菌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双孢菇是一种高温品种的食用菌,其子实体的发生需要光线,属于弱光出菇,在出菇其需要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才能保持正常菇型,因此此时期通风不能过量否则会出现畸形菇,另外,双孢菇的菌丝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差,需要控制调控湿度的喷水量,特别是温度较低时的喷水量。本实用新型便是基于以上发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具体如下:

一种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包括双层大棚和棚内的若干培养支架;所述双层大棚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弧形内层骨架和附着于所述内层骨架的内层膜;所述外层包括位于大棚一侧的竖直的通气孔板、弧形外层骨架和附着于所外层骨架上的外层膜;所述弧形外层骨架包括一端的外骨架固定端和另一端的外骨架自由端,所述外骨架固定端与所述通气孔板相连接,所述外骨架自由端搭在土地上;所述通气孔板上设有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所述上通气孔连接上导气管,所述下通气孔连接下导气管;所述内层膜在对应于所述外骨架自由端的一侧位置上设有中间层气体交换孔;所述培养支架包括两平行的立柱板和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立柱板板面连接的多层水平的支撑板,相邻所述支撑板上未与所述立柱板连接的另外两端与立柱板侧边形成敞口,且该敞口挂设有遮阳网,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菌床。

可选的,所述菌床包括上层的蛭石层和底层的吸水层。

可选的,所述吸水层下设有石灰层,所述吸水层和石灰层之间设有可抽出的隔离层。

可选的,在每个所述支撑板上部的所述立柱板上设有朝向中间的喷头,所述喷头连接的水管固定在所述立柱板的外侧面。

可选的,所述立柱板内设有通气管,上下相邻的所述支撑板之间的立柱板的内侧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通气管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通气管的顶端开口设有抽气风扇。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1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的侧视图;

图3实施例1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培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实施例1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支撑板的侧视图;

图5实施例1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6实施例2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菌床的侧视图;

图7实施例2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隔离层的侧视图;

图8实施例3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培养支架的侧视图;

图9实施例4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培养支架的侧视图;

图10实施例4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培养支架立柱板的内面的侧视图;

以上附图中各图的比例尺并不统一,为了观看清楚,各图是在已有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缩放。

图中,内层膜2、通气孔板3、外层骨架4、外骨架固定端41、外骨架自由端 42、上导气管31、下导气管32、中间层气体交换孔21、立柱板51、支撑板52、菌床53、遮阳网54、蛭石层531吸水层532、石灰层534、隔离层533、喷头511、水管512、通气管513、通气孔5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足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一种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包括双层大棚和棚内的若干培养支架;所述双层大棚包括内层和外层,如图1所示,所述内层包括弧形内层骨架和附着于所述内层骨架的内层膜2;所述外层包括位于大棚一侧的竖直的通气孔板3、弧形外层骨架 4和附着于所外层骨架4上的外层膜;结合图2所示,所述弧形外层骨架4包括一端的外骨架固定端41和另一端的外骨架自由端42,所述外骨架固定端41与所述通气孔板3相连接,所述外骨架自由端42搭在土地上;所述通气孔板3上设有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所述上通气孔连接上导气管31,所述下通气孔连接下导气管 32;所述内层膜2在对应于所述外骨架自由端42的一侧位置上设有中间层气体交换孔21;结合图3、图4、图5所示,所述培养支架包括两平行的立柱板51和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立柱板51板面连接的多层水平的支撑板52,相邻所述支撑板52 上未与所述立柱板51连接的另外两端与立柱板51侧边形成敞口,且该敞口挂设有遮阳网54,所述支撑板52上设有菌床53。

本实施例的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具有双层的结构,提升了保温效果。同时,通过打开和关闭上导气管31与下导气管32可以促进夹层和外界的空气流通,中间层气体交换孔21可以促进夹层和棚内的空气流通。可以通过打开和关闭上导气管 31与下导气管32的个数来控制棚内的空气流通。遮阳网54可以遮挡阳光,使得棚内的局部菌床53上的光照强度适合双孢菇等弱光类的生长需要,同时不会像棚外的草帘或者遮阳卷帘那样因为遮挡了阳光进入而降低了棚内的温度,不会导致大棚聚温效率的降低。

本实施例的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通过双层结构和多层的培养支架为双孢菇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聚温效率高、光照合适、通风可控的良好生长环境。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菌床53包括上层的蛭石层531 和底层的吸水层532。结合图7所示,所述吸水层532下设有石灰层534,所述吸水层532和石灰层534之间设有可抽出的隔离层533。

本实施例的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所述菌床53上的水可以穿透上层的蛭石层531而进入下层的吸水层532,可以防止菌床53上的积水,不利于接近菌床53 底面的菌丝的生长。隔离层533抽出后,石灰层534与吸水层532的水接触释放热量,提高整个菌床53的温度。可以外界温度低光照差而棚内温度不够时,临时提高菌床53的温度,保护不耐寒的双孢菇菌丝。石灰水还可以吸附多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实现二氧化碳浓度的调控。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在每个所述支撑板52上部的所述立柱板51上设有朝向中间的喷头511,所述喷头511连接的水管512固定在所述立柱板51的外侧面。

本实施例的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双向设有向中间喷水的喷头511,可以提高环境湿度和食用菌培养基料内水分含量,还可以暂时性的快速降低菌床53的温度。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图10所示,所述立柱板51内设有通气管513,上下相邻的所述支撑板52之间的立柱板51的内侧设有通气孔514,所述通气孔514与通气管513相连通。所述通气管513的顶端开口设有抽气风扇。

本实施例的专用于菌类培养的大棚,通过通气管513、通气孔514和通气管513 的顶端开口的抽气风扇形成二氧化碳均匀分布体系,每个菌床53上的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于密度大于空气会逐步向底层聚集,造成二氧化碳分布的不均匀。满足双孢菇在出菇时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避免或降低畸形菇的比例。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已经得到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根据已经公开的所有教导,可以对那些细节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这些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全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任何等同物给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