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248228阅读:1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搭棚、培养料的发酵、铺料与播种、发菌及出菇管理;其特征在于:第一步选地搭棚,选择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
【专利说明】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还发现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
[0003]传统的食用菌的种植主要是在室内,室内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设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种植过程中,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又大大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大量人工,并且菇房由于年年种菇,房间内杂菌、害虫的密度增大,消毒灭虫工作稍有疏忽,会造成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要大规模发展食用菌,建设标准化的蘑菇房将会遇到较大困难。因此,将蘑菇种植由室内向室外发展成了今后大规模种植蘑菇的方向。重庆沙坪坝区蘑菇生产基地的菇农,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地在闲置的冬季稻田种植,其产量达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设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种植蘑菇后的菌渣,就地处理,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 济效益双丰收。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解决了室内食用菌种植需要一定的设施和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工作,从而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用工成本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搭棚、培养料的发酵、铺料与播种、发菌及出菇管理;其特征在于:第一步选地搭棚,选择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第二步培养料的发酵,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I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C以上,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I~2°C,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C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C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第三步铺料与播种,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然后进棚铺放培养料,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C以下就能够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第四步发菌及出菇管理,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覆土了,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丝长上土缝时,开始喷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长大,在整个了菇期间,对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保持覆土湿度即可,开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结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
[0007]其中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所述的作厢包括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I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
[0008]其中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所述的铺料与播种,所铺的培养料的含水量具体为50%,用手捏有I滴水为宜,培养料的pH值为7.3,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6.5厘米。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发明实用可靠,使用方便,解决了室内食用菌种植需要一定的设施和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工作,从而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用工成本的问题,设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种植蘑菇后的菌渣,就地处理,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2]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搭棚、培养料的发酵、铺料与播种、发菌及出菇管理;其特征在于:第一步选地搭棚,选择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第二步培养料的发酵,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I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C以上,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I~2°C, 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C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C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第三步铺料与播种,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然后进棚铺放培养料,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C以下就能够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第四步发菌及出菇管理,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覆土了,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丝长上土缝时,开始喷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长大,在整个了菇期间,对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保持覆土湿度即可,开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结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
[0013]其中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所述的作厢包括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I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
[0014]其中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所述的铺料与播种,所铺的培养料的含水量具体为50%,用手捏有I滴水为宜,培养料的pH值为7.3,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6.5厘米。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发明实用可靠,使用方便,解决了室内食用菌种植需要一定的设施和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工作,从而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用工成本的问题,设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种植蘑菇后的菌渣,就地处理,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权利要求】
1.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搭棚、培养料的发酵、铺料与播种、发菌及出菇管理;其特征在于:第一步选地搭棚,选择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第二步培养料的发酵,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I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C以上,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I~2°C,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C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C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第三步铺料与播种,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然后进棚铺放培养料,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C以下就能够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第四步发菌及出菇管理,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覆土了,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丝长上土缝时,开始喷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长大,在整个了菇期间,对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保持覆土湿度即可,开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结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厢包括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I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棚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铺料与播种,所铺的培养料的含水量具体为50%,用手捏有I滴水为宜,培养料的pH值为7.3,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6.5厘米。
【文档编号】A01G9/14GK103947450SQ201410083389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7日
【发明者】雷晓琳 申请人:雷晓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