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高枝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513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绝缘高枝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锯伐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绝缘高枝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输变电快速发展,施工工艺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及技术化,使用的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近年来,在架空电力线路附近高杆植物危及电力线路安全现象日趋严重。每年夏秋季电力线路沿线附近的高大乔木,因受雷雨、大风、台风及龙卷风等影响,频繁发生折断树枝搭线或树干倾倒压线等事件,进而导致电力线路跳闸停电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企业安全生产和居民正常生活。故在配网线路维护工作中,及时清理树障十分重要。

当前在架空电力线路附近高杆植物进行清理主要采用停电后再在进行作业,作业需投入较大人力物力,而且主要干线停电作业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为使清理树障作业即安全又高效,并使经济损失降至最低,故亟待发明出一种可满足架空线路在锯伐高危险乔木时带电作业的锯伐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锯伐效率高、运行稳定、操作安全且经济损失少的绝缘高枝锯装置,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绝缘高枝锯,包含动力手柄、操作杆及锯头,其中,所述操作杆包含第一绝缘连接杆、第二绝缘连接杆、第一对接头、第二对接头及中间连接头,所述中间连接头设置在操作杆中间,用于连接第一绝缘连接杆与第二绝缘连接杆,所述第一对接头设置在操作杆一端,用于连接第一绝缘连接杆与动力手柄,所述第二对接头设置在操作杆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绝缘连接杆与锯头。

上述优选方案中,在所述操作杆的两端还分别装设有第一伞裙及第二 伞裙。

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绝缘连接杆包含第一外连接杆及第一内传动杆;所述第二绝缘连接杆包含第二外连接杆及第二内传动杆;所述第一对接头包含第一对接轴、第一对接轴座、第一轴承、第一内卡簧、第一对接套管及第一抱箍;所述第二对接头包含第二对接轴、第二对接轴座、第二轴承、第二内卡簧、第二对接套管及第二抱箍;所述中间连接头包含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轴承、第三内卡簧、连接套管、第三抱箍及第四抱箍。

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对接头通过所述第一对接套管及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杆的第一外连接杆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对接轴座及销钉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杆的第一内传动杆连接;

所述第二对接头通过所述第二对接套管及所述第二抱箍与所述第二绝缘连接杆的第二外连接杆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对接轴座及销钉与所述第二绝缘连接杆的第二内传动杆连接;

所述中间连接头通过所述连接套管及所述第三抱箍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杆的第一外连接杆连接,通过所述连接套管及所述第四抱箍与所述第二绝缘连接杆的第二外连接杆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及销钉与所述第一绝缘连接杆的第一内传动杆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及销钉与所述第二绝缘连接杆的第二内传动杆连接。

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外连接杆、第一内传动杆、第二外连接杆及第二内传动杆均采用绝缘环氧树脂管制成。

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对接轴与所述第一对接轴座通过焊接连为一体,所述第一轴承及所述第一内卡簧依次套设在所述第一对接轴上,且所述第一内卡簧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对接轴座之间,所述第一抱箍套设在所述第一对接套管上。

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对接轴与所述第二对接轴座通过焊接连为一体,所述第二轴承及所述第二内卡簧依次套设在所述第二对接轴上,且所述第二内卡簧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与第二对接轴座之间,所述第二抱箍套设在所述第一对接套管上。

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通过嵌套连为一体,所述第三轴承及所述第三内卡簧依次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的连接部位上,所述第三抱箍及第四抱箍分别套设在所述连接套管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是:(1)将操作杆采用绝缘环氧树脂管制作而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绝缘高枝锯装置具备良好的电绝缘性,并满足带电作业的需求,同时还保证了锯伐高危险乔木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和避免了因停电作业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2)本实用新型操作杆采用外连接杆及内传动杆构成,因操作杆长度较长,内传动杆在高速转动时,其在靠近中间部位可能会由于离心力而发生偏离中心,进而与外连接杆内壁产生碰撞,影响工作性能,故此本实用新型将操作杆设计成两截,并在中间连接部位通过连接套管将两截外连接杆连在一起,通过连接轴将两截内传动杆连在一起,并用轴承限制内传动杆高速转动时的偏心运动,保证了内传动杆运转的稳定性以及避免了内传动杆与外连接杆内壁发生碰撞,提高了工作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可大大提高作业人员锯伐的工作效率以及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2)可保证作业人员在带电作业时的人身安全;(3)可让作业人员在高压架空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线路附近高危乔木树枝的修剪作业,避免了主要干线因停电作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操作杆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节点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节点放大图;

图5为图2的C节点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手柄;2、操作杆;21、第一绝缘连接杆;21a、第一外连接杆;21b、第一内传动杆;22、第二绝缘连接杆;22a、第二外连接杆;22b、第二内传动杆;3、锯头;4、第一伞裙;23、第一对接头;23a、第一对接轴;23b、第一对接轴座;23c、第一轴承;23d、第一内卡簧;23e、第一对接套管;23f、第一抱箍;5、第二伞裙;24、第二对接头;24a、第二对接轴;24b、第二对接轴座;24c、第二轴承;24d、第二内卡簧;24e、第二对接套管;24f、第二抱箍;25、中间连接头;25a、第一连接轴;25b、第二连接轴;25c、第三轴承;25d、第三内卡簧;25e、连接套管;25f、第三抱箍;25g、第四抱箍;7、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绝缘高枝锯,包含动力手柄1、操作杆2、锯头3、第一伞裙4及第二伞裙5,操作杆2包含第一绝缘连接杆21、第二绝缘连接杆22、第一对接头23、第二对接头24及中间连接头25,中间连接头25设置在操作杆2中间,且中间连接头2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绝缘连接杆21及第二绝缘连接杆22连接,第一对接头23设置在操作杆2一端,且第一对接头23一端与第一绝缘连接杆21连接,另一端与动力手 柄1连接,第二对接头24设置在操作杆2另一端,且第二对接头24一端与第二绝缘连接杆22连接,另一端与锯头3连接,第一伞裙4及第二伞裙5分别套设在操作杆2的第一绝缘连接杆21及第二绝缘连接杆22上,并通过硅脂膏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至图6所示,第一绝缘连接杆21包含第一外连接杆21a及第一内传动杆21b;第二绝缘连接杆22包含第二外连接杆22a及第二内传动杆22b;第一对接头23包含第一对接轴23a、第一对接轴座23b、第一轴承23c、第一内卡簧23d、第一对接套管23e及第一抱箍23f;第二对接头24包含第二对接轴24a、第二对接轴座24b、第二轴承24c、第二内卡簧24d、第二对接套管24e及第二抱箍24f;中间连接头25包含第一连接轴25a、第二连接轴25b、第三轴承25c、第三内卡簧25d、连接套管25e、第三抱箍25f及第四抱箍25g;

如图3所示,第一对接头23通过第一对接套管23e及第一抱箍23f与第一绝缘连接杆21的第一外连接杆21a连接,通过第一对接轴座23b及销钉7与第一绝缘连接杆21的第一内传动杆21b连接;

如图4所示,第二对接头24通过第二对接套管24e及第二抱箍24f与第二绝缘连接杆22的第二外连接杆22a连接,通过第二对接轴座24b及销钉7与第二绝缘连接杆22的第二内传动杆22b连接;

如图5所示,中间连接头25通过连接套管25e及第三抱箍25f与第一绝缘连接杆21的第一外连接杆21a,通过连接套管25e及第四抱箍25g与第二绝缘连接杆22的第二外连接杆22a连接,通过第一连接轴25a及销钉7与第一绝缘连接杆21的第一内传动杆21b连接,通过第二连接轴25b及销钉7与第二绝缘连接杆22的第二内传动杆22b连接。

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对接轴23a与第一对接轴座23b通过焊接连为一体,第一轴承23c及第一内卡簧23d依次套设在第一对接 轴23a上,且第一内卡簧23d设置在第一轴承23c与第一对接轴座23b之间,第一抱箍23f套设在第一对接套管23e上;

如图4所示,第二对接轴24a与第二对接轴座24b通过焊接连为一体,第二轴承24c及第二内卡簧24d依次套设在第二对接轴23a上,且第一内卡簧23d设置在第一轴承23c与第一对接轴座23b之间,第一抱箍23f套设在第一对接套管23e上;

如图5至图6所示,第一连接轴25a与第二连接轴25b通过嵌套连为一体,第三轴承25c及第三内卡簧25d依次套设在第一连接轴25a与第二连接轴25b的连接部位上,第三抱箍25f及第四抱箍25g分别套设在连接套管25e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绝缘高枝锯,为满足带电作业的需求以及保证锯伐高危险乔木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和避免因停电作业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第一外连接杆21a、第一内传动杆21b、第二外连接杆22a及第二内传动杆22b均采用绝缘环氧树脂管制成。

上述文中前面带有“第一”、“第二”字样的构件仅表示构件安装位置的不同。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