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157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养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以过滤的鱼缸。



背景技术:

目前,鱼缸的用途是用来饲养观赏鱼类的,鱼缸内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生长及健康,所以,鱼缸内的水需要定期更新或更换,小鱼缸因其体积小、水量少,可以一次性全部更换,但是大型鱼缸因其体积大、水量多,不便一次性更换,因此,必须对鱼缸内的水进行过滤,现有的鱼缸过滤机构大都设置在鱼缸内部,当需要对过滤机构内部的过滤部件进行清洗时,需要拆卸出,清洗一次非常麻烦,且经过滤后的水能减少换水频率、提高鱼类存活率,但是鱼类的排泄物却无法被分解掉,会严重污染鱼类生存的环境,鱼类存活率仍然较低,很多鱼还是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清洗的鱼缸,且能分解鱼类产生的排泄物,以防止排泄物污染水体。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鱼缸,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缸本体及设置在鱼缸本体外的过滤结构;

所述过滤结构为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盖设所述箱体的箱盖,所述箱盖上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箱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彼此互不接触的第一过滤盒、第二过滤盒、活性炭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盒及第二过滤盒皆为塑料孔状盒,所述第一过滤盒内容有纳米矿石;所述第二过滤盒内容有沸石;所述第一过滤盒、第二过滤盒及活性炭过滤网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箱体的侧壁下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管设有控制出水管管内连通或封闭的阀门;

所述鱼缸本体包括缸体及盖设缸体的缸盖,所述缸盖上还设有氧气泵;所述缸体内部由孔状透明板分隔为上部的鱼类生存仓及下部的进水仓,所述进水仓的底部上铺设有海绵层且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水口、虹吸管,所述虹吸管贯穿所述进水仓侧壁内外,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管连通,所述虹吸管的吸水端固定在所述进水仓的底部上;所述孔状透明板与所述缸体侧壁可拆卸连接且上部设有滤网袋,所述滤网袋内容有河沙。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侧壁的四个夹角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滤盒、第二过滤盒、活性炭过滤网相对应的方形托台,所述第一过滤盒、第二过滤盒、活性炭过滤网放置在所述方形托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内侧壁的四个夹角上设有方形托台,所述孔状透明板放置在所述方形托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盒及第二过滤盒同为盒体结构且都包括盒体及盖设盒体的盒盖,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鱼类生存仓的底部还设有植物篮,所述植物篮底部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缸盖为凹形盖,所述凹形盖的上部边缘向外侧下方弯曲并与所述缸盖的侧壁形成凹槽,所述缸体的四壁上方嵌入所述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与所述缸体高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方便过滤结构及鱼缸内粪便的清洗,当需要换水时,开启虹吸管,这样鱼缸内的水经虹吸管流出;当需要清洗鱼缸及过滤结构时,将第一过滤盒、第二过滤盒、活性炭过滤网从箱体内取出清洗或者更换;鱼缸内的孔状透明板也可拆卸进行单独清洗,同时,需要清理粪便时,因粪便寄存在滤网袋上,只需将滤网袋取出进行单独清洗即可,或者更换新的滤网袋。

(2)经过过滤结构的过滤,提高了养殖鱼类所需水的清洁度和营养度,鱼类生存的水中矿物质含量丰富,无杂质,且河沙可以产生有益于鱼类排泄物分解的细菌,防止自体污染,提高了鱼类的存活率。

(3)当过滤结构的箱体高度与鱼缸高度相同时,可以减少水泵的使用时间,节约电量。

(4)第一过滤盒及第二过滤盒为可拆卸的盒体,这样方便对过滤盒内的矿石或沸石进行更换清洗。

(5)使用该鱼缸时,用户也可以在植物篮内种植水草,丰富鱼缸内景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水的含氧量和营养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缸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缸盖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箱体内方形托台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的标记表示为:1-第一进水口,2-氧气泵,3-缸盖,4-鱼类生产仓;5-孔状透明板;6-虹吸管,7-进水仓,8-第二进水口,9-阀门,10-水泵,11-第一过滤盒,12-第二过滤盒,13-活性炭过滤网,14-箱盖,101-箱体,102-缸体,101a-方形托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为使陈述简洁,本实施方式省略了本领域的一些公知常识技术,例如鱼缸及过滤结构为透明材质制成等技术方案,省略的公知常识技术并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鱼缸,包括鱼缸本体及设置在鱼缸本体外的的过滤结构;过滤结构为箱体101,箱体101的顶部设有盖设箱体101的箱盖14,箱体101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过滤盒11、第二过滤盒12、活性炭过滤网13;第一过滤盒11及第二过滤盒12皆为塑料孔状盒,第一过滤盒11内容有纳米矿石;第二过滤盒12内容有沸石;箱体101的内侧壁的夹角上设有与第一过滤盒11、第二过滤盒12及活性炭过滤网13一一对应的方形托台101a,第一过滤盒11、第二过滤盒12及活性炭过滤网13放置在方形托台101a上,具体地,在箱体101的内侧壁放置第一过滤盒11、第二过滤盒12及活性炭过滤网13的位置上的四个夹角上设有方形的托台101a,这样方便第一过滤盒11、第二过滤盒12及活性炭过滤网13从箱体101内取出进而清洗;

箱体101的侧壁下方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处设有水泵10,水泵10的出水管上设有控制出水管管内连通或封闭的阀门9,箱盖14上设有第一进水口1;

鱼缸包括缸体102及盖设缸体102的缸盖3,缸盖3上还设有氧气泵2;缸体101内部由孔状透明板5分隔为上部的鱼类生存仓4及下部的进水仓7,进水仓7的底部上铺设有海绵层;缸体101内侧壁的夹角设有方形托台,孔状透明板5放置在方形托台上,这样方便孔状透明板5的拆卸清洗,孔状透明板5的上部设有滤网袋,滤网袋内容有河沙;进水仓7的底部上铺设有海绵层,进水仓7的一个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水口8,与其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虹吸管6,虹吸管6贯穿进水仓7的侧壁内外,第二进水口8与水泵10的出水管连通,这样鱼缸及过滤结构通过水泵10、出水口及第二进水口8彼此连通;虹吸管6的吸水端固定在进水仓7的底部上。

作为本实施例第一过滤盒11及第二过滤盒12的一种优选结构,第一过滤盒11及第二过滤盒12同为盒体结构且都包括盒体及盖设盒体的盒盖,盒盖与盒体卡扣连接,这样进一步方便了对过滤盒内部进行拆卸清洗以及更换内部的沸石及纳米矿石。

作为本实施的一种更为优选的措施,在鱼类生存仓4的底部还设有植物篮,植物篮底部设有通孔,这样用户可以种植水草等水生植物在鱼缸内,底部的通孔可以帮助植物根系扎根在滤网袋中的河沙上,以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

作为本实施例缸盖3的一种优选结构,缸盖3为凹形盖,其A-A剖面图见图2,凹形盖的上部边缘向外侧下方弯曲并与缸盖3的侧壁形成凹槽,缸体102的四壁上部嵌入缸盖3的凹槽中,具体地,在盖缸盖3时,只需将缸盖3的凹槽对准缸体102的四壁上部,向下按压缸盖3,这样缸盖3牢牢盖在缸体102上,由于缸盖3是凹性盖,中间部分凹进去,这样在缸盖3上可以放置观赏物品而不会掉落,同时氧气泵2可以隐藏在缸盖3上表面的凹进部分,令鱼缸更为美观。

作为本实施例箱体101的一种优选结构,箱体101与缸体102的高度相同,这样不仅美观,且可以减少水泵的开启时间,节约电量。

使用本鱼缸时:当需要为鱼缸内加水时,先通过过滤结构中的第一进水口1将水放入箱体101内,依次通过活性炭过滤网13吸附杂质和异味;通过第二过滤盒12内的沸石对水中的钠、钙离子、钾、镁做离子交换,软化水,沸石作为一种“营养石”,能有效促进鱼类的生长;通过第一过滤盒11内的纳米矿石为水提供微量的矿物质;经净化后的水经出水口的水泵10通过第二进水口8向鱼缸内泵入水,进入鱼缸的水先经进水仓7的海绵再次进行杂质过滤后,再通过孔状透明板5上的空隙流入鱼类生存仓,孔状透明板5的上部设有滤网袋,滤网袋内的河沙可以承接鱼类排泄物,且河沙能产生有益鱼类排泄物分解的细菌,减少排泄物对水体的污染;进水仓7内的海绵层具有保温、隔热等性能,缸盖3上的氧气泵2可以为鱼提供氧气。

清洗时,打开箱盖14或缸盖3,将箱体101内的第一过滤盒11、第二过滤盒12、活性炭过滤网13取出或将缸体102内的孔状透明板5取出清洗,需要对鱼的排泄物进行清理时,先将鱼缸内的水放掉,之后取出滤网袋,冲洗掉表面的粪便或更换滤网袋即可。

本实施例叙述的较为具体和详细,也给出了实施例的一些优选措施,但是,该实施例和优选措施并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看到该方案时,做出的其他变形和等同手段的替换,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