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863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畜禽养殖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舍,特别是涉及一种畜禽养殖舍。



背景技术:

传统的畜禽养殖舍通常为平养或网养模式,畜禽养殖舍内的养殖环境基本都是通过开启配置在墙体侧部的卷帘帐幕来实现自然通风。然而,当畜禽养殖舍的外界环境无自然风时,畜禽养殖舍内产生的污浊空气大量聚集后会产生异味,且舍内环境温度或偏高或偏低,如此难以保证养殖环境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畜禽养殖舍,它能够提供较为舒适的养殖环境。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畜禽养殖舍,包括:围墙、屋顶、抽风机构及若干个窗板,所述屋顶盖设在所述围墙顶部,所述围墙侧壁设有安装口及若干个窗口,所述窗板与所述窗口一一相应设置,所述窗板可打开地设置在所述窗口处,所述抽风机构装设在所述安装口处、并用于将所述围墙内的空气抽出至所述围墙外部环境中。

上述的畜禽养殖舍,可以根据畜禽养殖舍的通风量需求打开相应数量窗口处的窗板,且根据窗板开度大小控制进入到畜禽养殖舍中的风量大小,以及通过控制抽风机构抽出的风力大小来控制通风量。例如:在冬季时,围墙外部的环境温度较低,则可以将窗口处窗板以较小的开度打开,并以较小的功率运行抽风机构,这样抽风机构能够将畜禽养殖舍内的污浊空气抽出,将新鲜空气补入,实现通风换气的同时,能控制舍内环境温度不至于过低。相对于传统的通过打开卷帘账幕来进行自然通风的方式,上述的畜禽养殖舍能提高畜禽养殖舍的通风效果,并能较好地控制舍内的环境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口包括第一窗口与第二窗口,所述围墙包括 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三墙体及第四墙体,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所述第三墙体及所述第四墙体首尾依次相连围成矩形结构,所述第一窗口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上,所述第二窗口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墙体上,所述第一窗口与所述第二窗口一一相应设置。如此,通风换气时,可以将相对设置的第一窗口与第二窗口同步打开,围墙外部环境中的新鲜空气较为均匀地进入到畜禽养殖舍中。较好地,所述第一窗口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上,所述第二窗口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墙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畜禽养殖舍还包括控制装置与若干个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窗板一一相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窗板开启或关闭,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抽风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窗板的开度大小,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抽风机构的抽风量大小。如此,无需人为手动开启窗板及抽风机构,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畜禽养殖舍还包括第一温度感应模块与第二温度感应模块,所述第一温度感应模块用于感应所述养殖室内的环境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感应模块用于感应所述养殖室外的环境温度,所述第一温度感应模块与所述第二温度感应模块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如此,当控制装置判断到围墙外部的环境温度低于畜禽养殖舍内的环境温度时,例如处于冬季时,则可以开启窗板,并根据畜禽养殖舍内温度与畜禽养殖舍外温度的差值来控制新鲜空气进入到畜禽养殖舍内的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风机构包括第一抽风机构与第二抽风机构,所述安装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上的第一安装口,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墙体上的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抽风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处,所述第二抽风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口处;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第二安装口相对设置。如此,冬季采用横向通风模式,即新鲜冷空气从第一窗口、第二窗口进入畜禽养殖舍内,然后利用第一抽风机构、第二抽风机构把畜禽养殖舍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舍外,使舍内产生一定负压,从而在第一窗口、第二窗口进风作用下形成空气循环。若舍内温度越低,则控制第一窗口、第二窗口开度越小,以及控制 第一抽风机构、第二抽风机构排风量越小,以减少冬季冷应激,保障舍内环境温度,实现寒冷季节时的通风换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风机构还包括第三抽风机构,所述安装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墙体上的第三安装口,所述第三抽风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口处;所述第二墙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有可打开的第一风门板,所述第二墙体外设有第一湿帘及用于将所述第一湿帘加湿处理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湿帘盖设在所述第一进风口上。如此,当控制装置判断到围墙外部的环境温度高于畜禽养殖舍内的环境温度时,例如处于夏季时,可以打开第一风门板,围墙外部高温空气可以经过第一湿帘降温后进入到畜禽养殖舍中,即对畜禽养殖舍通风换气的同时,能够保证畜禽养殖舍内环境温度不会过高。具体地,湿帘由波纹状纤维纸粘接而成,能够吸水和透过空气,与抽风机构配合能对畜禽养殖舍较好地降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墙体靠近所述第二墙体的一端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有可打开的第二风门板,所述第一墙体外设有第二湿帘及用于将所述第二湿帘加湿处理的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湿帘盖设在所述第二进风口上;所述第三墙体靠近所述第二墙体的一端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处设有可打开的第三风门板,所述第三墙体外设有第三湿帘及用于将所述第三湿帘加湿处理的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湿帘盖设在所述第三进风口上。另外,当处于夏季时,也可以打开第二风门板和/或第三风门板,围墙外部高温空气可以经过第二湿帘或第三湿帘降温后进入到畜禽养殖舍中,能便于控制畜禽养殖舍内温度,使得畜禽养殖舍内温度不会偏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畜禽养殖舍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风门板开启或关闭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风门板开启或关闭的第三驱动机构及用于驱动第三风门板开启或关闭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及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如此,无需人为手动开启第一风门板、第二风门板、第三风门板、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及第三水泵,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安装口为多个,且所述第三安装口间隔设 置在所述第四墙体上,所述第三抽风机构为多个,所述第三抽风机构与所述第三安装口一一相应设置。如此,可以通过多个第三抽风机构同步对畜禽养殖舍进行抽风换气,畜禽养殖舍内换气效果较好。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墙体靠近第四墙体的一端设置第三安装口,以及在第三墙体靠近第四墙体的一端设置第三安装口,并相应在第三安装口处装设抽风机构,从而能够增强养殖室内的换气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墙外部设有储存室,所述储存室用于存储饲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畜禽养殖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畜禽养殖舍的结构示意图。

10、围墙,11、第一墙体,12、第二墙体,13、第三墙体,14、第四墙体,15、第一窗口,16、第二窗口,20、屋顶,31、第一抽风机构,32、第二抽风机构,33、第三抽风机构,40、窗板,50、第一驱动机构,61、第一风门板,62、第一湿帘,71、第二风门板,72、第二湿帘,81、第三风门板,82、第三湿帘,90、储存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 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畜禽养殖舍,包括围墙10、屋顶20、抽风机构及若干个窗板40。所述屋顶20盖设在所述围墙10顶部。所述围墙10侧壁设有安装口及若干个窗口。所述窗板40与所述窗口一一相应设置,所述窗板40可打开地设置在所述窗口处,所述抽风机构装设在所述安装口处、并用于将所述围墙10内的空气抽出至所述围墙10外部环境中。

上述的畜禽养殖舍,可以根据畜禽养殖舍的通风量需求打开相应数量窗口处的窗板40,且根据窗板40开度大小控制进入到畜禽养殖舍中的风量大小,以及通过控制抽风机构抽出的风力大小来控制通风量。例如:在冬季时,围墙10外部的环境温度较低,则可以将窗口处窗板40以较小的开度打开,并以较小的功率运行抽风机构,这样抽风机构能够将畜禽养殖舍内的污浊空气抽出,将新鲜空气补入,实现通风换气的同时,能控制舍内环境温度不至于过低。相对于传统的通过打开卷帘账幕来进行自然通风的方式,上述的畜禽养殖舍能提高畜禽养殖舍的通风效果,并能较好地控制舍内的环境温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窗口包括第一窗口15与第二窗口16。所述围墙10包括第一墙体11、第二墙体12、第三墙体13及第四墙体14。所述第一墙体11、所述第二墙体12、所述第三墙体13及所述第四墙体14首尾依次相连围成矩形结构。所述第一窗口15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11上,所述第二窗口16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墙体13上。所述第一窗口15与所述第二窗口16一一相应设置。如此,通风换气时,可以将相对设置的第一窗口15与第二窗口16同步打开,围墙10外部环境中的新鲜空气较为均匀地进入到畜禽养殖舍中。较好地,所述第一窗口15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11上,所述第二窗口16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墙体13上。

请参阅图2,此外,所述的畜禽养殖舍还包括控制装置与若干个第一驱动机 构5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0与所述窗板40一一相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0用于驱动所述窗板40开启或关闭。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0、所述抽风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0驱动所述窗板40的开度大小,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抽风机构的抽风量大小。如此,无需人为手动开启窗板40及抽风机构,自动化程度较高。

另外,所述的畜禽养殖舍还包括第一温度感应模块与第二温度感应模块。所述第一温度感应模块用于感应所述养殖室内的环境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感应模块用于感应所述养殖室外的环境温度。所述第一温度感应模块与所述第二温度感应模块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如此,当控制装置判断到围墙10外部的环境温度低于畜禽养殖舍内的环境温度时,例如处于冬季时,则可以开启窗板40,并根据畜禽养殖舍内温度与畜禽养殖舍外温度的差值来控制新鲜空气进入到畜禽养殖舍内的量。

请参阅图1或图3,具体地,所述抽风机构包括第一抽风机构31与第二抽风机构32。所述安装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11上的第一安装口,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墙体13上的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抽风机构31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处,所述第二抽风机构32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口处。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第二安装口相对设置。如此,冬季采用横向通风模式,即新鲜冷空气从第一窗口15、第二窗口16进入畜禽养殖舍内,然后利用第一抽风机构31、第二抽风机构32把畜禽养殖舍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舍外,使舍内产生一定负压,从而在第一窗口15、第二窗口16进风作用下形成空气循环。若舍内温度越低,则控制第一窗口15、第二窗口16开度越小,以及控制第一抽风机构31、第二抽风机构32排风量越小,以减少冬季冷应激,保障舍内环境温度,实现寒冷季节时的通风换气。

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所述抽风机构还包括第三抽风机构33。所述安装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墙体14上的第三安装口,所述第三抽风机构33装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口处。所述第二墙体12上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有可打开的第一风门板61。所述第二墙体12外设有第一湿帘62及用于将所述第一湿帘62加湿处理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湿帘62盖设在所述第一进风口上。 如此,当控制装置判断到围墙10外部的环境温度高于畜禽养殖舍内的环境温度时,例如处于夏季时,可以打开第一风门板61,围墙10外部高温空气可以经过第一湿帘62降温后进入到畜禽养殖舍中,即对畜禽养殖舍通风换气的同时,能够保证畜禽养殖舍内环境温度不会过高。具体地,湿帘由波纹状纤维纸粘接而成,能够吸水和透过空气,与抽风机构配合能对畜禽养殖舍较好地降温。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墙体11靠近所述第二墙体12的一端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有可打开的第二风门板71。所述第一墙体11外设有第二湿帘72及用于将所述第二湿帘72加湿处理的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湿帘72盖设在所述第二进风口上。所述第三墙体13靠近所述第二墙体12的一端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处设有可打开的第三风门板81。所述第三墙体13外设有第三湿帘82及用于将所述第三湿帘82加湿处理的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湿帘82盖设在所述第三进风口上。另外,当处于夏季时,也可以打开第二风门板71和/或第三风门板81,围墙10外部高温空气可以经过第二湿帘72或第三湿帘82降温后进入到畜禽养殖舍中,能便于控制畜禽养殖舍内温度,使得畜禽养殖舍内温度不会偏高。

此外,所述的畜禽养殖舍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风门板61开启或关闭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风门板71开启或关闭的第三驱动机构及用于驱动第三风门板81开启或关闭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及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如此,无需人为手动开启第一风门板61、第二风门板71、第三风门板81、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及第三水泵,自动化程度较高。

另外,所述第三安装口为多个,且所述第三安装口间隔设置在所述第四墙体14上。所述第三抽风机构33为多个,所述第三抽风机构33与所述第三安装口一一相应设置。如此,可以通过多个第三抽风机构33同步对畜禽养殖舍进行抽风换气,畜禽养殖舍内换气效果较好。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墙体11靠近第四墙体14的一端设置第三安装口,以及在第三墙体13靠近第四墙体14的一端设置第三安装口,并相应在第三安装口处装设抽风机构,从而能够增强养殖室内的换气效果。所述围墙10外部设有储存室90。所述储存室90用于存储饲料。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