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伤害鱼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1874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伤害鱼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伤害鱼钩。



背景技术:

钓鱼爱好者大多是追求钓鱼的过程,以及钓到鱼的喜悦感,并非是为了将钓到的与进行食用,因此在将鱼钓到后,钓鱼爱好者便会将鱼进行放生,但是传统的鱼钩具有尖锐的倒刺,一旦鱼上钩,鱼钩上的倒刺便会刺入与的身体,对鱼内部器官造成严重伤害,即使后来将鱼钩取出并将鱼放生,鱼内部的伤口极易受到细菌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鱼死亡,使钓鱼爱好者的放生变得毫无意义,甚至这种放生更会造成鱼的死前痛苦,完全不符合钓鱼爱好者具有善意的初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伤害鱼钩,它能在钓到鱼的同时,不会对鱼的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保证被放生的鱼能够健康存活。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伤害鱼钩,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端设有主环;所述本体为卷簧,本体两端向外分别延伸出左压臂、右压臂;所述左压臂底部向上弯曲形成一限位钩;所述限位钩端部与左压臂之间设有与限位钩内部空间相贯通的开口,限位钩端部为圆头;所述右压臂底部设有一固定环;所述左压臂底部与右压臂底部之间设有一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套环;所述滑动杆一端的套环与固定环相连接,滑动杆另一端的套环与限位钩相连接;所述套环的环宽小于开口宽度,套环的内径大于左压臂的直径;所述左压臂、右压臂上部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长度大于限位杆与左压臂、右压臂之间的间距;所述限位杆呈圆柱状。

所述限位杆端部设有球头。

所述本体侧边设有一导向环。

所述限位钩端部向上延伸出一倾斜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左压臂之间形成V型口,V型口与开口相贯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无伤害鱼钩通过左压臂与右压臂形成的压力将鱼卡死在鱼钩上,起到防脱钩的效果,鱼钩不存在任何的钩刺,不会刺伤鱼的口中内壁,在将鱼放生后,鱼能够保持被钓到之前的身体状态,以健康的状态再次进入水中生存,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保证钓鱼爱好者能够享受钓鱼乐趣的同时,能够保证鱼不会受到伤害,起到无伤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伤害鱼钩的左压臂与右压臂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伤害鱼钩的左压臂与右压臂靠近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伤害鱼钩的限位杆互相卡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伤害鱼钩,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端设有主环2;所述本体1为卷簧,本体1两端向外分别延伸出左压臂3、右压臂4;所述左压臂3底部向上弯曲形成一限位钩5;所述限位钩5端部与左压臂3之间设有与限位钩5内部空间相贯通的开口6,限位钩5端部为圆头;所述右压臂4底部设有一固定环7;所述左压臂3底部与右压臂4底部之间设有一滑动杆8;所述滑动杆8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套环9;所述滑动杆8一端的套环9与固定环7相连接,滑动杆8另一端的套环9与限位钩5相连接;所述套环9的环宽小于开口6宽度,套环9的内径大于左压臂3的直径;所述左压臂3、右压臂4上部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长度大于限位杆10与左压臂3、右压臂4之间的间距;所述限位杆10呈圆柱状。

所述限位杆10端部设有球头11。

所述本体1侧边设有一导向环12。

所述限位钩5端部向上延伸出一倾斜的导向部13;所述导向部13与左压臂3之间形成V型口14,V型口14与开口6相贯通。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无伤害鱼钩前,将鱼线15分出两头,一头系于主环上,另一头系于与左压臂3相连接的套环9上,然后将与左压臂3相连接的套环9顺着开口从限位钩5内滑出,然后继续提动该套环9使其不断顺着左压臂3轨迹向左压臂3上方移动,在该套环9上移的过程中,另一侧套环9不断对固定环7进行拉扯,使右压臂4底部与左压臂3底部不断靠近,同时分别设于左压臂3上部、右压臂4上部的限位杆10不断靠近,接着通过人为施加外力的方式,对左压臂3、右压臂4进行扳动,使左压臂3上的限位杆10移至右压臂4上的限位杆10的右侧,左压臂3位于右压臂4的右侧,左压臂3与右压臂4的上部互为交叉,此时为卷簧的本体1被扭动,形成反弹力,该反弹力作用至限位杆10上,使限位杆10之间互相卡死,从而对左压臂3、右压臂4的位置进行定位,使左压臂3、右压臂4保持在该状态下。

然后便可在左压臂3、右压臂4外包裹一层鱼食,起到诱鱼效果的同时,能够起到保护鱼钩的作用,保证左压臂3、右压臂4的状态不会受到水流的影响。

当鱼将鱼食含入口中进行咬食时,咬食动作会对限位杆10进行碰触,原本通过本体1反弹力卡死的限位杆10会迅速错开,此时卷簧的反弹力得到释放,在反弹力的作用下,左压臂3迅速复位至右压臂4的左侧,左压臂3、右压臂4分别向左右两侧快速张开,在张力的带动下,滑动杆8一端原本上翘的套环9快速顺着左压臂3的轨迹向着左压臂3下方移动,直至通过开口6进入至限位钩5内,此时滑动杆8呈平直状态,左压臂3、右压臂4底部被滑动杆8撑开,左压臂3、右压臂4形成八字形,分别紧压于鱼口中内壁上,使咬食鱼食的鱼无法与挂钩脱离,由于通过压力的方式形成防脱钩的效果,因此不会刺伤鱼口中内壁,钓鱼爱好者需要对鱼进行放生时,只需牵动系于与左压臂相连接的套环9上的鱼线使该套环9上移,左压臂与右压臂之间开始靠近,直至在鱼线不断的牵引下左压臂3与右压臂4之间的状态恢复至包裹鱼食时的状态,此时便可轻松将鱼钩从鱼口中取出。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压臂3与右压臂4形成的压力将鱼卡死在鱼钩上,起到防脱钩的效果,鱼钩不存在任何的钩刺,不会刺伤鱼的口中内壁,在将鱼放生后,鱼能够保持被钓到之前的身体状态,以健康的状态再次进入水中生存,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保证钓鱼爱好者能够享受钓鱼乐趣的同时,能够保证鱼不会受到伤害,起到无伤害的效果。

限位杆10端部设有球头11,当限位杆10互为卡死时,球头11与球头11互相抵触,而球头11由于自身结构的原因,球头11之间的接触为点接触,相对于圆柱之间的线接触更加敏感,一旦鱼对鱼食进行咬食,便会使球头11的接触点错开,限位杆10迅速复位,不再卡死,保证左压臂3与右压臂4在鱼咬食鱼食时第一时间张开,将鱼牢牢固定于鱼钩上,进一步提高防脱钩效果。

本体1侧边设有导向环12,系于套环9上的鱼线15一端可穿过导向环12进行导向,从而规范该段鱼线的移动轨迹,避免套环9的不断移动导致系于其上的鱼线出现缠绕鱼钩的情况,避免鱼线缠绕导致鱼钩无法正常进行使用的情况。

限位钩5端部向上延伸出倾斜的导向部13,导向部13与左压臂3之间形成V型口14,V型口14与开口6相贯通,在左压臂3与右压臂4张开时,能够保证套环9快速滑入V型口14,最后通过开口6进入到限位钩5内,从而保证左压臂3与右压臂4张开时的顺畅性,不会出现套环9卡于限位钩5外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