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非鱼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0792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罗非鱼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罗非鱼养殖系统,属于养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在饲养罗非鱼的罗非鱼池中通常实行不同大小的罗非鱼混养的方式,但对于罗非鱼幼鱼的某些饲养喂料与成年罗非鱼不同,因此当喂食这些饲料时必须将大罗非鱼与罗非鱼幼鱼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对不同大小的罗非鱼进行混养,又方便对大罗非鱼与罗非鱼幼鱼进行隔离的罗非鱼养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罗非鱼养殖系统,包括鱼池,在所述鱼池内设置有用于阻隔所有罗非鱼的第一隔离网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网上的隔离装置,所述第一隔离网与所述隔离装置将所述鱼池分隔成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混养区,另一部分为隔离区;所述隔离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右两个四分之一圆弧形的静隔离板,在两个所述静隔离板之间设置一转轴,在所述转轴的两侧设置有两个仅用于罗非鱼幼鱼穿过的第二隔离网,两个所述第二隔离网各自的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设置分别有一四分之一圆弧形的动隔离板,所述动隔离板的圆弧半径略小于所述静隔离板的圆弧半径,从而使得所述动隔离板能够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贴近所述静隔离板旋转。

在所述鱼池上方设置有横支撑板,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横支撑板上,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第一隔离网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隔离装置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二隔离网设置于网框内,所述网框的一条竖直边固定于所述转轴上,另外一条竖直边固定于所述动隔离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罗非鱼养殖系统,通过转动转轴使动隔离板转动至大体上与静隔离板重叠的位置时,罗非鱼幼鱼能够自由穿梭于混养区与隔离区之间,从而实现大罗非鱼与罗非鱼幼鱼的混养,当需要喂食罗非鱼幼鱼辅助饲料时,可以将饲料投放至隔离区内,则罗非鱼幼鱼能够穿过第二隔离网后进入隔离区进行喂食,第二隔离网将大罗非鱼阻挡;当需要将罗非鱼幼鱼与大罗非鱼完全隔离时,可以通过转动转轴使动隔离板将两块静隔离板之间的通道封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既能够实现大罗非鱼与罗非鱼幼鱼的混养,又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将大罗非鱼与罗非鱼幼鱼隔离,有效提高养殖作业效率,节约时间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动隔离板转动至大体上与静隔离板重叠的位置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罗非鱼养殖系统,包括鱼池1,在所述鱼池1内设置有用于阻隔所有罗非鱼的第一隔离网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网2上的隔离装置3,所述第一隔离网2与所述隔离装置3将所述鱼池1分隔成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混养区11,另一部分为隔离区12;所述隔离装置3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右两个四分之一圆弧形的静隔离板31,在两个所述静隔离板31之间设置一转轴32,在所述转轴32的两侧设置有两个仅用于罗非鱼幼鱼穿过的第二隔离网33,两个所述第二隔离网33各自的远离所述转轴32的一侧设置分别有一四分之一圆弧形的动隔离板34,所述动隔离板34的圆弧半径略小于所述静隔离板31的圆弧半径,从而使得所述动隔离板34能够在所述转轴32的带动下贴近所述静隔离板31旋转。

在所述鱼池上方设置有横支撑板4,一电机5安装于所述横支撑板4上,所述电机5用于驱动所述转轴32转动。

所述第一隔离网2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隔离装置3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二隔离网33设置于网框33a内,所述网框33a的一条竖直边固定于所述转轴32上,另外一条竖直边固定于所述动隔离板34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罗非鱼养殖系统,通过转动转轴使动隔离板转动至大体上与静隔离板重叠的位置时,罗非鱼幼鱼能够自由穿梭于混养区与隔离区之间,从而实现大罗非鱼与罗非鱼幼鱼的混养,当需要喂食罗非鱼幼鱼辅助饲料时,可以将饲料投放至隔离区内,则罗非鱼幼鱼能够穿过第二隔离网后进入隔离区进行喂食,第二隔离网将大罗非鱼阻挡;当需要将罗非鱼幼鱼与大罗非鱼完全隔离时,可以通过转动转轴使动隔离板将两块静隔离板之间的通道封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既能够实现大罗非鱼与罗非鱼幼鱼的混养,又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将大罗非鱼与罗非鱼幼鱼隔离,有效提高养殖作业效率,节约时间与成本。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