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刃式葡萄花穗整形剪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2326阅读:1138来源:国知局
替刃式葡萄花穗整形剪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替换刀刃的用于葡萄疏花工作的剪刀。



背景技术:

葡萄花穗整形是生产标准化、获得高品质葡萄不可或缺的工作,也是葡萄果型控制的关键步骤。由于葡萄一串花序中可有300~1506个花朵,对保留在结果枝上的花穗进行疏除,去除一部分花蕾和花朵,可以加强留下花朵的发育。传统作业一般是用手摘除部分花穗,后来改用普通剪刀来修整花穗,这种方式需要一穗一穗去修剪,工作量大,效率低。

后来市场上出现了葡萄花穗整形器,它是一种类似小型镊子的结构,由V型弹簧夹、顶端圆弧型刀片和手指防滑垫组成。顶端圆弧型刀片和手指防滑垫用螺丝固定在V型弹簧夹上。将拇指和食指放在手指防滑垫上,利用拇指和食指的拿捏带动V型弹簧夹底端弹簧工作,从而控制顶端圆弧型刀片的开合。当刀片打开时,将刀片与穗轴位置固定,然后通过拇指和食指用力关闭圆弧型刀片,此时圆弧型刀片紧紧套住穗轴,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方式移动,达到将花穗割除穗轴的目的。

由于花穗整形器较为小巧,缺少手指固定装置,所以不好用力,工作时间长了很容易使手指疲劳度增高,容易出现误差割伤穗轴。并且,刀片控制端与穗轴距离较短,在作业过程中角度不好调节,极容易误切花穗和穗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替刃式葡萄花穗整形剪刀,利用其对葡萄进行疏花时可以减少手部疲劳,减少对穗轴的误伤,且省时高效。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有:

一种替刃式葡萄花穗整形剪刀,包括剪刀本体和刀片,所述刀片成对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剪刀本体上,所述刀片的前端为半圆柱面结构,且悬伸于所述剪刀本体以外,所述剪刀本体处于合拢状态时,两个所述刀片的前端相闭合形成两端贯通的圆筒,所述刀片上构成圆筒两端的边缘为刀刃。

所述剪刀本体包括夹持部和手柄,所述夹持部由两根夹持杆相互交叉并在交叉处铰接而成,在铰接轴线方向上两根所述夹持杆相对固定,铰接处的前后分别为所述夹持杆的前部和后部,所述手柄成对固定在两根所述夹持杆的后部,所述刀片成对固定在两根所述夹持杆的前部,所述夹持杆的后部与手柄安装状态下的总长度大于所述夹持杆的前部,两个所述手柄上可以分别设有供拇指和其余四指穿过的环状结构。

所述手柄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所述手柄的前端套在所述夹持杆上,并包裹住所述夹持杆的后端。

所述夹持杆的前部和后部平行,二者间经过一个过渡段衔接,铰接用通孔开设在所述过渡段上,所述过渡段与所述夹持杆的前部和后部的夹角为60度,两根所述夹持杆的过渡段相对于各自的前部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偏置,所述剪刀本体处于合拢状态时,两根所述夹持杆的前部上下对齐,两根所述夹持杆的后部上下对齐。

所述夹持杆的前部为长方体,所述刀片的后部可以为平板形结构,所述刀片的后部通过螺钉紧固在所述夹持杆的前部,且两个所述刀片分别位于两根所述夹持杆相对的外侧,所述螺钉的末端不突出于其所在的夹持杆。

所述剪刀本体处于合拢状态时,两根所述夹持杆的前部平行但不接触,所述刀片的前端闭合所形成的圆筒位于所述剪刀本体的正前方。

所述夹持杆的前部的厚度可以为2-4mm,左右宽度可以为5-8mm,所述夹持杆的前端面到所述铰接用通孔的中心距离可以为35-45mm,所述夹持杆的后端面到所述铰接用通孔的中心距离可以为30-40mm。

所述刀片在整个长度上等宽,左右宽度可以为4-6mm,厚度可以为0.8-1.2mm,固定在所述剪刀本体上的部分的长度可以为30-40mm。

所述刀片的前端的半圆柱面内侧面半径优选为3-4mm。

所述刀片优选采用18-10不锈钢材质,所述夹持部优选采用304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剪刀本体作为疏花用刀片的安装基础,手部与工具的契合度更高,不会出现手指从工具上脱落的情况。由于手柄上设置有可供拇指和其余四指穿过的空间,疏花时可以整只手用力,避免手指过度疲劳,也就相应地避免了因手指疲劳造成的工作失误,并且相比于只能靠手指拿捏动作进行疏花的现有的葡萄花穗整形器,也更为省力。

由于设置了夹持部和手柄,刀片的前端刀刃处距离手部控制端比现有的整形工具显著加长,修剪过程中调节角度和范围更为灵活,因此不易割伤穗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剪刀本体处于合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相互固定安装的一根夹持杆和相应手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刀片;1-1.刀片的前端半圆柱面结构;1-2.刀片的颈部;2.手柄;3.夹持杆;3-1.夹持杆的前部;3-2.夹持杆的后部;3-3.过渡段;3-4.铰接用通孔;4.钉;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替刃式葡萄花穗整形剪刀,如图1-3所示,包括剪刀本体和刀片1,所述刀片成对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剪刀本体上,易于更换。所述刀片的前端为半圆柱面结构1-1,且悬伸于所述剪刀本体以外,通常在所述剪刀本体的前方。所述剪刀本体处于合拢状态时,两个所述刀片的前端相闭合形成两端贯通的圆筒,所述刀片上构成所述圆筒的两端的边缘为刀刃。疏花时,使圆筒形结构包围在穗轴上,沿穗轴推拉操作,即可将不需要的花穗割除。

所述剪刀本体包括夹持部和手柄2,所述夹持部由两根夹持杆3相互交叉并在交叉处铰接而成。在铰接轴线方向上两根所述夹持杆相对固定。铰接处的前后(分别对应于图2、3的左右)分别为所述夹持杆的前部3-1和后部3-2,所述手柄成对固定在两根所述夹持杆的后部,所述刀片成对固定在两根所述夹持杆的前部,两个所述手柄上分别设有供拇指和其余四指穿过的环状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采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半圆形的环状结构。所述剪刀本体处于合拢状态时,两个半圆上下对齐。由于设置可供拇指和其余四指穿过的空间,因此操作时能够整手用力,明显比现有的葡萄花穗整形器省力,进一步避免手指的疲劳。所述夹持杆的后部与手柄在二者安装状态下的总长度大于所述夹持杆的前部,夹持更加省力。

所述手柄优选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以保证握持时有较好的手感,对手部有保护作用。所述手柄的前端套在所述夹持杆上,并包裹住所述夹持杆的后端。

所述夹持杆的前部和后部均呈直线形延伸,优选为相互平行,二者间经过一个过渡段3-3衔接,铰接用通孔3-4开设在所述过渡段上,所述过渡段与所述夹持杆的前部和后部的夹角优选为60度。两根所述夹持杆的过渡段相对于各自的前部分别向左右(相当于垂直于图2纸面方向)两个方向偏置。二者左右叠置,中间穿钉4(例如螺钉或铆钉),在钉的左右两端利用钉自身结构的一部分或者其与钉尾上旋接的螺母之类紧固零件的组合限制所述夹持杆的过渡段的左右位移。所述剪刀本体处于合拢状态时,两根所述夹持杆的前部上下对齐,两根所述夹持杆的后部上下对齐。

附图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杆的前部为长方体,所述刀片的后部为平板形结构。所述刀片的后部通过螺钉5紧固在所述夹持杆的前部,且两个所述刀片分别位于两根所述夹持杆相对的外侧,即分别安装在上夹持杆前部的上侧和下夹持杆前部的下侧。通常应采用长度适宜的螺钉,使所述螺钉的末端不突出于其所在的夹持杆。如果安装后所述螺钉的末端伸出所述夹持杆的外部,需要对外伸部分进行磨平处理。

所述剪刀本体处于合拢状态时,两根所述夹持杆的前部优选为平行但不接触,所述刀片的前端闭合所形成的圆筒优选位于所述剪刀本体的正前方。所述刀片的前端与后部之间往往设置颈部1-2,颈部与后部之间夹角优选为150度。当所述圆筒位于所述剪刀本体的正前方时,两个所述刀片上下对称。事实上,所述圆筒也可以相对图2所示位置向上或向下偏置一定距离,这种情况下,两个所述刀片不对称,它们各自的颈部的长度以及颈部与后部的夹角也不等。

附图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杆的前部的厚度为3mm,左右宽度为6mm,所述夹持杆的前端面到所述铰接用通孔的中心距离为40mm,所述夹持杆的后端面到所述铰接用通孔的中心距离为35m。所述铰接用通孔为直径4.1mm的圆孔。所述手柄的前后长度可以为50mm。在所述夹持杆上距离前端面10mm和30mm处分别打一螺纹孔,用以拧螺钉5。与现有的整形工具相比,由于夹持杆、手柄各自都有一定长度,因此刀片的前端刀刃处距离手部控制端显著加长,也就相应地使手部控制端与穗轴的距离加长,因此手部控制时更加灵活,便于调整方向和角度,不易误切花穗和穗轴。

所述刀片在整个长度上等宽,左右宽度为5mm,厚度为1mm,固定在所述剪刀本体上的部分的长度为35mm。

所述刀片的前端的半圆柱面内侧面半径优选为3-4mm,使合拢后所形成的所述圆筒的大小能适应几乎所有的葡萄花穗的整形。

所述刀片优选采用18-10不锈钢材质,所述夹持部优选采用304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是适用于葡萄花穗的省时高效的整形工具,可解决现有整形工具因手部难以固定而造成的工作疲劳和由于刀片和手部控制端距离短导致误伤穗轴的问题。

本文中上下、左右、前后是对相关结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不作为对其绝对方位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