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地暖型蔬菜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6145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风地暖型蔬菜大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蔬菜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风地暖型蔬菜大棚。



背景技术:

随着种植业的科学化发展,具有良好采光、保温性能的大棚种植广泛普及,使得蔬菜种植不再受季节的限制,人们的菜篮子一年四季无不琳琅满目,在市场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心仪的菜蔬种类。由此,大棚技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目前大型的蔬菜大棚大多包括由立柱和顶架构成的长方体形的框架,外表覆以透明的保温薄膜或玻璃板,其内部虽设有各种管理设施,但保温性能仍不够理想;其次,各种长方体形框架抗风能力较差,遇有大风容易毁折,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CN105325215A公开了一种新型蔬菜大棚,其包括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构成大棚侧壁和平顶,所述平顶上部两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两固定板之间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遮光机构,所述遮光机构包括柔性遮光体以及等距间隔固定在柔性遮光体上的若干固定条,所述柔性遮光体一端或两端端部的固定条上连接有水平推动机构。这种结构可以控制光照和大棚内的温度,但仍然无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尤其在寒冷季节的深夜,蔬菜容易受冻而影响生长,甚而导致冷冻而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和防风能力的防风地暖型蔬菜大棚。

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风地暖型蔬菜大棚,包括防风堤、种植池和保温棚,所述防风堤位于种植池的北侧,其横截面为梯形结构,横截面的底宽为6m、顶宽为4m,高为4m,种植池宽度为13~25m、深度为60~80cm,保温棚覆盖在防风堤和种植池上。

所述防风堤覆盖有透明保温膜。

所述防风堤的向阳表面设置吸热层。

所述防风堤的向阳侧设置若干导热孔,该导热孔倾斜设置。

所述导热孔内填充有植物秸秆。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蔬菜大棚设置有防风堤和种植池,防风堤不仅可以阻挡秋冬季风对大棚及蔬菜的侵袭,而且其南侧斜坡利于加大阳光的采收并容纳更多的热能,以便于夜间向种植池缓慢释放,减少种植池内的温降;种植池可以利用地暖创造良好蔬菜生长温度条件。

2)本实用新型在防风堤的南侧表面覆盖有透明保温膜,白天阳光可透过透明保温膜将防风堤的土壤嗮热,当夜间气温变凉时通过透明保温膜保护土壤中的热量不致迅速外泄;当进入午夜以后,可将透明保温膜逐渐掀开,以提高种植池内的气温,防止蔬菜冻坏,保证蔬菜的良好生长;防风堤的向阳表面设置吸热层,可增加对太阳热能的吸收量。

3)本实用新型在防风堤的向阳侧设置若干个内高外低倾斜的导热孔,并在导热孔内填充植物秸秆7,可在白天由阳光将吸热层晒热后,其热量可较为顺利地导引至防风堤内深层储存,夜间防风堤内的热量再沿导热孔缓慢释放出来,消减种植池内的温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风地暖型蔬菜大棚,包括防风堤1、种植池2和保温棚3。所述防风堤1位于种植池2的北侧,以避免寒冷季节季风的侵袭。防风堤1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横截面的底宽为6m、顶宽为4m,高为4m,一是其南侧斜坡利于加大阳光的采收,二是宽厚的防风堤1能够容纳更多的热能,以便于夜间向种植池2缓慢释放,减少种植池2内的温降。种植池2宽度为13~25m、深度为60~80cm,宽度17m,深度75cm比较适中,基于冬季地表温度低于深层的温度,利用地暖创造良好蔬菜生长温度条件。保温棚3覆盖在防风堤1和种植池2上,可将防风堤顶面包覆其内,还可避免堤内热量的外泄。

实施例二

参看图2,本实施方式的蔬菜大棚在防风堤1的南侧表面覆盖有透明保温膜4,这样在白天阳光可透过透明保温膜4将防风堤1的土壤嗮热,当夜间气温变凉时通过透明保温膜保护土壤中的热量不致迅速外泄;当进入午夜以后,可将透明保温膜4逐渐掀开,以提高种植池2内的气温,防止蔬菜冻坏,保证蔬菜的良好生长。所述防风堤1的向阳表面还可设置吸热层5,吸热层5可采用细沙、沙质土壤铺制,也可采用细沙或沙质土壤与壤土混合铺制,还可在细沙或沙质土壤中加入碳灰、碳粉等黑色物质,以增强吸热性能,吸热层5的厚度可设置5~15cm。

实施例三

参看图3,本实施方式的蔬菜大棚在述防风堤的向阳侧设置若干个导热孔6,该导热孔6采用内高外低倾斜设置,还可在导热孔6内填充植物秸秆7,具体方法可先将玉米、小麦、水稻或其它植物秸秆捆扎成适当粗细的长条状,在制作防风堤1时将秸秆条斜置预埋在防风堤1内。由此,可在白天由阳光将吸热层晒热后,其热量可较为顺利地导引至防风堤1内深层储存,夜间防风堤1内的热量再沿导热孔6缓慢释放出来,消减种植池2内的温降。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