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株植物分根水培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4038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株植物分根水培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水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株植物分根水培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大量的研究发现,土壤中的水分、盐分、营养物质等均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即同一株植物的根系可能处于不同的水分、盐分浓度梯度之下。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大洋洲滨藜(Atriplex nummularia) 等植物的研究发现,当植物处于不均一的盐分胁迫下,与均一的盐胁迫处理相比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参考文献1:KONG X,LUO Z,DONG H,ENEJI AE AND LI W.2012.Effects of non-uniform root zone salinity on water use,Na+recirculation,and Na+and H+flux in cott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63:2105-2116,与参考文献2:SUN J,YANG G,ZHANG W AND ZHANG Y 2016.Effects of heterogeneous salinity on growth,water uptake,and tissue ion concentrations of alfalfa.Plant and Soil,公开了一种关于植物对于不均一水分和盐胁迫影响的实验研究,该试验植物的根系人为的分为水平方向上的两部分进行培育。

同时中国专利号ZL201120505225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分根培养装置,该装置拥有两个互不干扰的培养钵,每对培养钵上设有培植板和盖板,培植板中部设有培养孔。该装置在更换营养液时需打开相应的盖板进行更换,在对大量分根植物进行培养时费时费力,同时培养孔的设计难以移动所培养的植物且固定效果欠佳。

而在实验室常用的分根水培技术是将植物根系分别置于两个培养杯中进行培养,该种方法每个分根装置只能培养一株植物,对于需要大量重复的实验来讲,培养大量分根植物需要同时准备多个分根装置,工作量很大。另外,对于水培植物,为保证植物生长良好需要经常更换培养杯中的营养液,现有的装置需要将植物根系取出,倒掉营养液更换,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而且频繁的取出植物根系对于植物的生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多株植物分根水培培养装置,不仅满足一个装置同时培养多株分根植物的需求,减少培养工作中不易更换营养液、不易移动植物、重复劳动量大的问题;且允许在不移动植物的情况下更换营养液,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植物根系产生的影响。同时该种装置也可以用于园艺作物中大量植物的培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株植物分根水培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槽、隔板、分组板、固苗圈、把手、上盖和排水阀;其中培养槽为上方开口的矩形容器,培养槽由隔板分隔成为两部分;每部分又由分组板分成多个培养室;且每部分对应一个排水阀和一个上盖,把手固接于培养槽的两端外壁上;排水阀安装于培养槽一端外壁的下部;多个培养槽通过把手拼装成大面积培养装置,或直接靠在一起,灵活组合。

所述固苗圈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底面开有长方形凹槽,该凹槽将固苗圈稳定放置于隔板上沿,每对培养室中间的隔板上均放有一个固苗圈;

所述上盖包括盖体、上盖铰柱、上盖通气孔和上盖半圆孔;其中盖体内开有一至两个上盖通气孔,并根据固苗圈的位置开有上盖半圆孔;盖体的底面与培养槽铰接;上盖铰柱为圆柱体结构,其中一平面与盖体的侧面固接。

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开启装置;开启装置由限位卡、连杆推手、滑槽、滑块、两根长连杆和两根短连杆组成;其中两根长连杆的底部通过滑块铰接,两根长连杆的顶部通过上盖铰柱与两个盖体铰接;两根短连杆的小半圆端与连杆推手的根部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两根长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限位卡与连杆推手构成圆柱套筒副;滑槽与滑块左侧的凸起部构成滑动副;滑槽竖直固接于培养槽外,且与上盖铰柱同侧。

所述短连杆从左至右由小半圆,小矩形、大矩形和大半圆构成,且为一体结构,其中小半圆的直径等于小矩形的宽,大半圆的直径等于大矩形的宽;小半圆的直径小于大半圆的直径。

所述限位卡由滑动片和两个抱爪构成;其中两个抱爪的根部固接于滑动片的同侧两端;抱爪的厚度等于两倍小矩形的长。

优选地,所述固苗圈的内径不小于15mm,固苗圈底部长方形凹槽的宽与隔板的宽度相等;上盖半圆孔的孔径等于或略大于固苗圈的外径;所述上盖通气孔的孔径大于通气泵所使用的塑料管,所述分组板为纱网或带有小孔的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满足一个装置对多株分根植物同时培养的需求,减少了培养工作中不易更换营养液、不易移动植物、重复劳动量大的问题。

2、满足同时对多株植物进行日常护理需求;也拥有用于园艺作物中大量植物培养的潜力。

3、配有与培育装置相匹配的盖子,避免溶液的蒸发和其他因素对植物根系的不利影响。

4、简单易操作的保养系统允许在不移动植物的情况下成批更换营养液,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植物根系产生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株植物分根水培培养装置实施例1中一套开启装置打开时的斜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两组培养槽的剖面斜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套开启装置打开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短连杆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限位卡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培养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中:1-培养槽,2-隔板,3-分组板,4-固苗圈,5-把手,6-上盖,7-开启装置,8-排水阀, 6-上盖,61-上盖半圆孔,62-上盖通气孔,63-上盖铰柱,64-盖体,71-限位卡,72-连杆推手, 73-滑槽,74-滑块,75-长连杆,76-短连杆,711-滑动片,712-抱爪,761-小半圆,762-小矩形, 763-大矩形,764-大半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株植物分根水培培养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1,其培养装置包括两个培养槽1、两张隔板2、十四张分组板 3、三十个固苗圈4,两端各一个把手5、四个上盖6和四个排水阀8,两个培养槽1固接,培养槽1由隔板2分隔成为两部分,每部分又由分组板3分成多个的培养室;分组板3为带有小孔的亚克力板;两个把手5分别固接于培养槽1的两侧外;四个排水阀8全部安装于培养槽1同侧外壁的下部。

固苗圈4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底面开有长方形凹槽,该凹槽允许固苗圈4稳定放置于隔板2上沿的任意位置,每对培养室中间的隔板2上均放有一个固苗圈4;

上盖6由盖体64、上盖铰柱63、上盖通气孔62和上盖半圆孔61构成;把手5固接于培养槽1外;盖体64内开有一个上盖通气孔62,并根据固苗圈4的位置开有上盖半圆孔61;盖体64的底面与培养槽1铰接;上盖铰柱63为圆柱体结构,其中一平面与盖体64的侧面固接;排水阀8安装于培养槽1外壁上的上盖铰柱63一侧。

实施例1中的培养装置还包括两组开启装置7;开启装置7由限位卡71、连杆推手72、滑槽73、滑块74、两根长连杆75和两根短连杆76组成;其中两根长连杆75的底部通过滑块74铰接,两根长连杆75的顶部通过上盖铰柱63与两个盖体64铰接;两根短连杆76的小半圆761端与连杆推手72的根部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两根长连杆75的中部铰接;限位卡71 与连杆推手72构成圆柱套筒副;滑槽73与滑块74左侧的凸起741部构成滑动副;滑槽73 竖直固接于培养槽1外,且与上盖铰柱63同侧。

固苗圈4的内径为17mm,固苗圈4底部长方形凹槽的宽与隔板2的宽度相等;上盖半圆孔61的孔径等于或略大于固苗圈6的外径;所述上盖通气孔62的孔径大于通气泵所使用的塑料管。

如图4所示的短连杆76从左至右由小半圆761,小矩形762、大矩形763和大半圆764 构成,且为一体结构,其中小半圆761的直径等于小矩形762的宽,大半圆764的直径等于大矩形763的宽;小半圆761的直径小于大半圆764的直径。

如图5所示的限位卡71由滑动片711和两个抱爪712构成;其中两个抱爪712的根部固接于滑动片711的同侧两端;抱爪712的厚度等于两倍小矩形762的长。

对本多株植物分根水培培养装置实施例1中左侧的营养槽更换营养液时的操作步骤为:

步骤1、打开左侧营养槽1所对应的两个阀门8;

步骤2、向上移动两阀门8上方的连杆推手72,直到两根短连杆76成直线时,向内推动限位卡71;确保限位卡71上的两个抱爪712与两根短连杆76中的小矩形762外檐相抱;

步骤3、当营养液排空后,关闭阀门8;

步骤4、培养装置此时的状态如图1所示,继而对培养装置内目标培养槽中的植物进行护理。

如图6所示实施例2中的培养装置包括三个培养槽1、三张隔板2、五张分组板3、十八个固苗圈4、两端各两个把手5、六个上盖6和六个排水阀8;三个培养槽1通过外壁的四个把手5拼装成培养装置,每个培养槽1都由隔板2分隔成为两部分,每部分又由分组板3分成六个的培养室;其中分组板3为纱网;六个排水阀8全部安装于培养槽1同侧外壁的下部。

固苗圈4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底面开有长方形凹槽,该凹槽允许固苗圈4稳定放置于隔板2上沿的任意位置,每对培养室中间的隔板2上均放有一个固苗圈4;固苗圈4的内径为 16mm,固苗圈4底部长方形凹槽的宽等于隔板2的宽度。

其中上盖6由盖体64、上盖通气孔62和上盖半圆孔61构成;盖体64内开有一个上盖通气孔62,并根据固苗圈4的位置开有上盖半圆孔61;盖体64的底面与培养槽1铰接;上盖铰柱63为圆柱体结构,其中一平面与盖体64的侧面固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