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观赏鱼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064发布日期:2018-07-13 16:2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观赏水族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观赏鱼缸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鱼缸由于其生态、绿色、健康,环保等特点,契合现代人居生活理念,更是集鱼类、水生植物和营养基质于一体的微型生态系统,能大幅地拉近现代都市居家及办公等场所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鱼缸产品,或者通过简单的机械曝气维持水中DO(溶解氧)含量,无水质净化功能,需定期换水和清理;或者具备一定的水质净化功能,但维护较为频繁和复杂,并且存在着过滤不彻底、水质净化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在观赏水族污水处理领域中,多采用PP棉、生化球和活性炭等滤作为滤料,但存在的问题是处理效果差,滤料过滤容量易达到饱和,需要频繁的更换滤料,或者处理效果较好,但所需滤料总量大,所占鱼缸空间比重大,一定程度上影响鱼缸的美观和观赏者的体验。此外,鱼缸一旦疏于管理维护就会出现水体水质恶化,观赏生物死亡等现象;频繁和复杂的维护工作使鱼缸失去其观赏性这一客观优势,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里的负担。因此,开发一种观赏性强、养殖污水处理效果好、符合当前生态环保理念且维护简便甚至有趣的生态鱼缸装置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观赏鱼缸装置,具有观赏性强、污水处理效果好且维护简便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观赏鱼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缸,横截面形状呈圆形,用于储存水和养殖观赏鱼;水质净化缸,横截面形状呈两头小中间大且被截去一头的橄榄形,固定设置在养殖缸的正上方;支撑立柱,用于将水质净化缸固定安装在养殖缸上,具有弧形侧面和与该弧形侧面相闭合的平侧面;以及污水抽吸器,固定设置在水质净化缸上,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用于将养殖缸内产生的污水抽吸至水质净化缸内,其中,支撑立柱的上端的平侧面与水质净化缸位于横截面被截去一头处的侧部固定连接,支撑立柱的下端插入养殖缸内且支撑立柱的下端的弧形侧面与养殖缸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撑立柱还具有中空腔,该中空腔包括中间孔腔和两个分别设置在中间孔腔的两侧的侧孔腔,污水抽吸器的进水管从中间孔腔的上端插入中间孔腔内且伸出至养殖缸内,侧孔腔的上端上设置有用于与水质净化缸相连通的溢流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观赏鱼缸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水质净化缸内设置有两个隔离竖板,将水质净化缸的内部空间分成污水处理区以及分别设置在该污水处理区的两侧的水生植物种植区,隔离竖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用于使水生植物种植区与污水处理区相连通,污水处理区内填充有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的生物质灰渣滤料,侧孔腔通过溢流口与位于横截面被截去一头处的水生植物种植区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观赏鱼缸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布水器,设置在污水处理区的上方,用于将污水快速均匀地喷洒在污水处理区内的生物质灰渣上,其中,布水器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带有多个出水孔的布水管和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入水管,布水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水质净化缸的侧壁上,入水管的下端与布水管连接且连通,上端与污水抽吸器的出水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观赏鱼缸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回流曝气单元,用于将水质净化缸内的清水回流至养殖缸内并对养殖缸内的水进行曝气,其中,回流曝气单元包括回流水管和曝气管,回流水管呈竖向布置,上端与远离横截面被截去一头的水生植物种植区连接且连通,下端与曝气管连接且连通,曝气管呈圆弧形,固定设置在养殖缸的上端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观赏鱼缸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侧孔腔的下端伸出中间孔腔的下端而向下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观赏鱼缸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养殖缸的内部还设置有抑流板,抑流板固定安装在支撑立柱上位于中间孔腔的下端的位置处,抑流板为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多孔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观赏鱼缸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养殖缸内的底部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一斜板和两个分别与侧孔腔的下端对应设置的第二斜板,第一斜板具有直角边和与该直角边相闭合的弧形边,直角边与养殖缸的底壁密封连接,弧形边与养殖缸的侧壁密封连接,第二斜板呈扇形,设置在所对应的侧孔腔的下方,且与养殖缸的侧壁和底壁固定连接,养殖缸的底壁上位于由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和养殖缸的侧壁所围成的区域形成污泥沉淀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观赏鱼缸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斜板与养殖缸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30°,第二斜板与养殖缸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观赏鱼缸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污水抽吸器为虹吸抽水器,或者按压式抽水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观赏鱼缸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养殖缸和水质净化缸均为由透明的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缸。

实用新型作用与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生态观赏鱼缸装置,首先,因为设置有水质净化缸、支撑立柱和污水抽吸器,水质净化缸通过支撑立柱安装在养殖缸的上方,通过支撑立柱的中间孔腔,污水抽吸器抽吸养殖缸的污泥沉淀区内的污水并输送至水质净化缸内净化,净化后的清水经过污水支撑立柱的侧孔腔回流至养殖缸内;结构简单,观赏性强,水质处理效果好,维护方便。

其次,由于水质净化缸分成污水净化区和分别设置在污水净化区两侧水生植物种植区,水生植物种植区内种植水生植物,实现鱼缸与种植水生植物的有机结合,达到了种植水生植物和饲养观赏鱼的生态结合,且能重复利用空间。

再次,由于设置有跌落式回流曝气单元,在将水质净化缸内的清水回流至养殖缸内的同时,滴落的回流水起到对养殖缸10内的水进行曝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生态观赏鱼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生态观赏鱼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生态观赏鱼缸装置100,包括:养殖缸10、水质净化缸20、支撑立柱30、污水抽吸器(图中未示出)、布水器40 和回流曝气单元50。

如图1所示,养殖缸10用于储存水和养殖观赏鱼,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本实施例中,养殖缸10由透明的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缸壁的厚度为5mm。

如图1所示,水质净化缸20固定设置在养殖缸10的正上方,用于对养殖缸10内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横截面形状呈两头小中间大且被截去一头的橄榄形。本实施例中,水质净化缸20由透明的有机玻璃材料制成。

水质净化缸20内设置有两个隔离竖板21,将水质净化缸20的内部空间分成污水处理区22以及分别设置在该污水处理区22的两侧的水生植物种植区23。

隔离竖板21上设置有多个孔径为6mm的通孔,用于使水生植物种植区23与污水处理区22相连通,也起到分流作用。本实施例中,隔离竖板21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厚度为3mm。

污水处理区22内填充有粒径为2~4mm的生物质灰渣滤料(图中未示出),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生物质灰渣呈弱碱性,具有孔隙率高和持水性好等特点,而且成本低廉、来源广泛,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微生物挂膜材料。生物质灰渣滤料通过吸附截留和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养殖污水中来源于残余饵料和鱼粪的氨氮、TP等物质。

水生植物种植区23用于种植水生植物。

如图1所示,支撑立柱30用于将水质净化缸20固定安装在养殖缸10上,具有弧形侧面31和与该弧形侧面31相闭合的平侧面32。

支撑立柱30的下端插入养殖缸10内,并且支撑立柱30的下端的弧形侧面31与养殖缸10的侧壁固定连接。

支撑立柱30的上端的平侧面32与水质净化缸20位于横截面被裁去一头处的侧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撑立柱30还具有中空腔,该中空腔包括中间孔腔33和两个分别设置在中间孔腔33的两侧的侧孔腔34。其中,侧孔腔34的下端伸出中间孔腔33的下端而向下延伸。。

侧孔腔34的上端上设置有溢流口341,用于与位于横截面被截去一头处的水生植物种植区23相连通,使所对应的水生植物种植区 23内的清水以溢流方式进入侧孔腔34内后回流至养殖缸10内。

污水抽吸器固定设置在水质净化缸20上,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用于将养殖缸10内产生的污水抽吸至水质净化缸内;其中,进水管从支撑立柱30的中间孔腔33的上端插入中间孔腔33内且伸出至养殖缸10内。本实施例中,污水抽吸器为虹吸抽水器,或者按压式抽水器。

如图1所示,布水器40设置在污水处理区22的上方,用于将污水快速均匀地喷洒在污水处理区22内的生物质灰渣滤料上,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布水管41和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入水管42。

布水管4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水质净化缸20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孔径为8mm的出水孔。

入水管42的下端与布水管41连接且连通,上端与污水抽吸器的出水管相连通。

如图1所示,回流曝气单元50用于将水质净化缸20内的清水回流至所述养殖缸10内并对养殖缸10内的水进行曝气,包括回流水管 51和曝气管52。

回流水管51呈竖向布置,上端与远离横截面被截去一头的水生植物种植区23连接且连通,下端与曝气管52连接且连通。

曝气管52呈圆弧形,固定设置在养殖缸10的上端的内壁上。

如图1所示,养殖缸10内的底部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一斜板11和两个分别与侧孔腔34的下端对应设置的第二斜板12,

第一斜板具有直角边11a和与该直角边11a相闭合的弧形边11b,直角边11a与养殖缸10的底壁密封连接,弧形边11b与养殖缸10的侧壁密封连接。

第二斜板12呈扇形,设置在所对应的侧孔腔34的下方,且与养殖缸10的侧壁和底壁固定连接。

养殖缸10的底壁上位于由第一斜板11、第二斜板12和养殖缸10的侧壁所围成的区域形成污泥沉淀区101。

本实施例中,第一斜板11与养殖缸10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30°,第二斜板12与养殖缸10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45°。

如图1所示,养殖缸10的内部还设置有抑流板13,该抑流板13 固定安装在支撑立柱30位于中间孔腔33的下端的位置处。本实施例中,抑流板13为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多孔板。

本实施例的生态观赏鱼缸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将污水抽吸器的进水管插入中间孔腔33内,进水管的下端延伸至污泥沉淀区101,并将污水抽吸器的出水管与布水器40的入水管42相连接,用以抽吸污泥沉淀区101内的养殖污水。然后,向养殖缸10内注水,进行水循环测试,检查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渗水现象,同时对养殖缸10进行清洗工作。测试通过后,在抑流板13上堆放适量的生物质灰渣塑性基质,向水质净化缸20的污水处理区22 内装填充以网兜装载成独立单元的生物质灰渣滤料。

准备工作完成后,向养殖缸10内注入暴晒过后的自来水,直到水位达到养殖缸10的垂直高度的4/5处,将景观鱼放入养殖缸10内。一定时间后,开启污水抽吸器,将污泥沉降区101内的养殖污水抽吸至污水处理区22内,待水质净化缸20的两个水生植物种植区23内的清水水位接近溢流口341时,关闭污水抽吸器,再向养殖缸10内补充熟水,使水位至原水位。然后,在水生植物种植区23内植入水生植物。再过一定时间后,再次开启污水抽吸器并持续一段时间,使经污水处理区22净化后的清水流入两个水生植物净化器23,然后,一路经溢流口341、侧孔腔34回流至养殖缸10内;另一路经回流水管51、曝气管52滴落至养殖缸10内,起到对养殖缸10内的水进行曝气的效果。

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本实施例涉及的生态观赏鱼缸装置,首先,因为设置有水质净化缸、支撑立柱和污水抽吸器,水质净化缸通过支撑立柱安装在养殖缸的上方,通过支撑立柱的中间孔腔,污水抽吸器抽吸养殖缸的污泥沉淀区内的污水并输送至水质净化缸内净化,净化后的清水经过污水支撑立柱的侧孔腔回流至养殖缸内;结构简单,观赏性强,水质处理效果好,维护方便。

其次,由于水质净化缸分成污水净化区和分别设置在污水净化区两侧水生植物种植区,水生植物种植区内种植水生植物,实现鱼缸与种植水生植物的有机结合,达到了种植水生植物和饲养观赏鱼的生态结合,且能重复利用空间。

再次,由于设置有跌落式回流曝气单元,在将水质净化缸内的清水回流至养殖缸内的同时,滴落的回流水起到对养殖缸10内的水进行曝气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