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循环水增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065发布日期:2018-07-13 16:25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是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循环水增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鱼池的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密度较大,水中的含氧较低,每当遇到高温闷热天气,由于水中含氧量较低,鱼虾等水生动物因得不到充足的氧气,纷纷浮出水面吸氧,这就是人们常见的“鱼浮头”现象,实际上在人工养殖的鱼池中缺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若不进行增氧必然影响水产生长,这一点已引起广大渔民和渔业技术人员高度重视。人们已开始在鱼池中增设增氧设备给池塘中的水进行增氧处理。目前,普遍使用的增氧设备虽然起到增氧目的,但水的含氧量还不够,往往需要启动多台增氧设备进行制氧,存在耗能大和增加增氧设备日常维护工作量,造成日常使用不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让水与氧充分结合,起到富氧效果和更好生化过滤效果的用于水产养殖循环水增气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循环水增气装置,包括养殖池,养殖池内设有水泵,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还设有桶体,桶体内放置生化球,桶体的内底面与生化球的底面之间留有高溶氧水腔,桶体的顶面处设有氧气孔,桶体的底面处设有输出管,输出管伸置至养殖池内。

具体进一步,所述桶体内还设有生化藤。

具体进一步,所述生化球位于生化藤的上表面处。

具体进一步,所述氧气孔处设有进气管。

具体进一步,所述生化藤的底面设有承托网。

具体进一步,所述氧气孔正对生化球的上表面处。

具体进一步,所述水泵与输出管之间有一定距离。

具体进一步,所述输出管延伸至养殖池的底面处。

具体进一步,所述桶体是不锈钢桶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通过生化球能让水与氧充分结合并且起到富氧效果,配合生化藤实施更好生化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是附图标记说明

养殖池1;水泵2;进水管3;输出管4;桶体5;氧气孔501;生化球6;生化藤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循环水增气装置,包括养殖池1,养殖池1内设有水泵2,水泵2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水管3,进水管3上还设有桶体5,桶体5内放置生化球6,桶体5的顶面处设有氧气孔501,桶体5的内底面与生化球6的底面之间留有高溶氧水腔502,桶体5的底面处设有输出管4,输出管4伸置至养殖池1内。本结构利用水泵2实施供水,水通过进水管3输入桶体5内,桶体5内的生化球6使氧气能充分溶于水,从而提高溶解氧的效率。另外,氧气孔501为桶体5内提供充足的氧需求量,通过输出管4输出富氧水输送到养殖池1内。再者,高溶氧水腔502提供延长溶解时间,氧气与水充分结构形成高富氧水并向输出管4输出。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所述桶体5内还设有生化藤7,生化藤7对流经的水进行有效过滤,所述生化球6位于生化藤7的上表面处。生化球6在水冲击下,生化球6之间互相磨擦及滚动,形成氧气与水进行溶合。另外,所述氧气孔501处设有进气管。进气管可以延伸并且方便固定作用。所述生化藤7的底面设有承托网,用于承托生化藤7并且防止冲散及阻隔作用,避免生化藤7阻塞输出管4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所述氧气孔501正对生化球6的上表面处,便于让氧气进入桶体5内,为生化球6提供充足氧气。另外,所述水泵2与输出管4之间有一定距离,有利于高富氧水与养殖池1内的水充分混合,避免短时间内进入水泵2内。所述输出管4延伸至养殖池1的底面处,能充分均匀混合的作用。所述桶体5是不锈钢桶体,防止生锈的作用和杂质产生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