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种植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4376发布日期:2018-08-17 17:5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育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桃种植苗床。



背景技术:

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并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胡萝卜素等,对人体十分有益。核桃树的品种分为野生山核桃和人工嫁接改良品种核桃。中国各地均有种植,一般选择种植人工改良后的品种,因为改良后的品种要比野生的品种产量高、壳薄,但野生的壳厚、个大、油多等特点,吃起来较香。核桃树可作道路绿化的防护林;由于其木质坚韧、富有弹性,也是工业中使用的上等材料;核桃壳可以加工成艺术品。

过去大部分采用传统的露地直播的方式或采用阳畦、改良阳畦和日光温室育苗,但存在很多缺点:如育苗龄长、质量差、大小不齐,而且成本高,还往往会因冻害或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造成缺苗,且水分监管不到位,影响发芽率和发芽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实时监管苗床湿度和温度,且有效保温,提高发芽率,提早出苗、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核桃种植苗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核桃种植苗床,包括方形的支架和苗床,所述苗床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有管道层、鹅卵石层、砂石层和土壤层;所述管道层分布有水汽管,所述水汽管上设有出气孔;所述水汽管的入口与锅炉连接,所述水汽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苗床侧面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上设有电磁阀,所述支架顶部设有日光灯;所述支架上设有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控制器与显示器一体化。

进一步的,所述鹅卵石层、砂石层和土壤层的厚度比为1:1:3-4。

进一步的,所述土壤层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

进一步的,所述鹅卵石层中的鹅卵石的粒度为3-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

本实用新型核桃种植苗床,其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水蒸气加热整个苗床,并通过流量调节阀调节蒸汽流量,进而控制温度,使苗床温度保持在23-28℃的核桃发芽最适温度,促进发芽,提高发芽率;

(2)利用水蒸气加热,在加热的同时,还可保持苗床的湿度,保障核桃发芽过程中水分的需求;

(3)苗床底部设有鹅卵石层和砂石层,鹅卵石层能够进一步保存温度和湿度,降低水蒸气能耗,降低用水量,且鹅卵石层和砂石层具有透气性,可使水蒸气良好的进入土壤,增强透气性。

(4)设有日光灯,可保持光照强度,促进发芽;控制器自动控制喷淋装置进行喷洒,进一步保障水分的充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支架,2-苗床,3-管道层、4-鹅卵石层、5-砂石层,6-土壤层,7-水汽管,8-锅炉,9-流量调节阀,10-喷淋装置,11-电磁阀,12-日光灯,13-温度传感器,14-湿度传感器,15-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核桃种植苗床如图1所示,包括方形的支架1和苗床2,苗床2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有管道层3、鹅卵石层4、砂石层5和土壤层6;鹅卵石层4中的鹅卵石的粒度为3-5厘米;鹅卵石层4、砂石层5和土壤层6的厚度比为1:1:4;土壤层6设有温度传感器13和湿度传感器14,管道层3分布有水汽管7,水汽管7上设有出气孔;水汽管7的入口与锅炉8连接,水汽管7上设有流量调节阀9;苗床2侧面设有喷淋装置10,喷淋装置10上设有电磁阀11,支架1顶部设有日光灯12;上设有控制器和显示器15,湿度传感器14和温度传感器13与控制器电连,控制器与显示器15一体化;日光灯12与控制器电连,电磁阀11 与控制器电连。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13和湿度传感器14实时监控土壤中的湿度和温度并通过显示器15显示,当温度高于设定值,则可调节流量调节阀9,降低水蒸气的流量从而降低温度;当温度降低后,湿度也会相应降低,如果湿度降低至下限值,控制器则控制喷淋装置10中的电磁阀11开启,从上部喷淋浇水,保持湿度。本文中的控制器与显示器15、电磁阀11、温度传感器13和湿度传感器14的连接方式均属于现有常规手段或可市购得到,且控制器中的程序也是简单可循,通过市购可实现的,其结构和原理在此不以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