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蚊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0438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蚊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虫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灭蚊灯。



背景技术:

蚊子是一种通过吸食血液生存的昆虫,蚊子在叮咬人体时会传染各种疾病,不利于人体健康,且由于蚊子数量较多,夜间叮咬人体使人不堪其扰,由于蚊子体型较小难以将其捕捉杀死。

灭蚊灯是不需要采用任何化学灭蚊物质的灭蚊设备,通常采用利用蚊子趋光的特性配合电风扇或者电网将其诱捕或者杀死。

现有的通过紫外线荧光灯灯诱惑蚊子并通过电风扇抓捕蚊子的产品多具有紫外线荧光灯的光线发散较为严重,诱捕蚊子的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增大紫外紫外线荧光灯的功率或者数量的方法又会影响人的睡眠且能量消耗过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蚊灯,该灭蚊灯能够聚集光线,提升捕捉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灭蚊灯,包括发光组件和发光组件下方的捕捉装置,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支撑架及设置于其底部中央的紫外荧光灯,所述捕捉装置包括上杯体和套接于上杯体底部且内部蓄水下杯体,所述上杯体内顶部设置有聚光罩,所述聚光罩下方设置有电风扇,所述电风扇开启时,产生向下的气流以将被紫外荧光灯引诱的蚊虫带入至下杯体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发光组件提供诱惑蚊子所需光源,并通过聚光罩对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聚光,增强诱捕能力,上杯体内的电风扇将聚集过来的蚊子吹下杯体内的水中杀死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聚光罩从上至下内径逐渐缩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强聚光罩的反射和聚光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下杯体外壁上设置有用于空气流通和防止蚊虫逃跑的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电风扇向下吹风时空气流动较为通畅,且有利于防止未落入水中的蚊虫逃跑。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方覆盖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支撑架内部设置有与太阳能电池板电性连接以用于储存电能的蓄电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灭蚊灯的预充电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于支撑架上方形成有坡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大接收阳光的面积,具有防雨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上杯体与下杯体插接配合后相对旋转完成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安装和拆卸下杯体对蚊虫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下杯体与上杯体套接部位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上杯体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包括水平部以及与所述水平部连通的竖直部,所述竖直部向下延伸出上杯体的底端,所述限位凸起从所述竖直部插入并通过水平方向旋转滑入所述水平部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上杯体与下杯体的连接更加牢固,且易于拆装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发光组件提供诱惑蚊子所需光源,并通过聚光罩对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聚光,增强诱捕能力,上杯体内的电风扇将聚集过来的蚊子吹下杯体内的水中杀死;

2、通过设置聚光罩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聚光,提高了蚊虫引诱能力;

3、通过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在白天进行能量的储存以用于夜间使用,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4、下杯体与上杯体之间的可拆卸设计,方便对杀死的蚊虫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捕捉装置剖视图;

图3为支撑架内部示意图;

图4为上杯体与下杯体连接方式展示图。

附图标记:1、发光组件;11;支撑架;111、底板;112、挡板;113、横梁;114、固定槽;115、限位槽;116、通线口;117、充电插口;118、开关;12、紫外线荧光灯;13、太阳能电池板;14、蓄电池;15、导线;2、捕捉装置;21、上杯体;211、电风扇;212、聚光罩;213、环形槽;214、限位凹槽;2141、水平部;2142、竖直部;215、支柱;22、下杯体;221、环形薄壁;222、限位凸起;223、过滤网;224、支撑柱;225、 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灭蚊灯,包括发光组件1 ,该发光组件1包括支撑架11、紫外线荧光灯12、太阳能电池板13以及蓄电池14,该支撑架11底板111为矩形板,底板111两条较短边上分别设有与底板111垂直的等腰梯形挡板112,该挡板112的底边与底板111的长边相同,两块挡板112上部通过横梁113连接,该横梁113为长条形,横梁113的宽度与挡板112上边的长度相等,两块挡板112相对的斜边之间设置有矩形板,在该矩形板上开设固定槽114,将两块太阳能电池板13固定至两个固定槽114内,太阳能电池板13在支撑架11上方形成一定的坡度。

底板111上设置有限位槽115,将蓄电池14固定至该限位槽115内,底板111上位置开设有通线口116,底板111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竖直向下的紫外线荧光灯,分别从蓄电池14引导线15至两个太阳能电池板13上,挡板112上设置有充电插口117和开关118,通过导线将蓄电池14的充电口与充电插口117连接,并且将蓄电池14的用电口通过开关118后与紫外线荧光灯12连接。

太阳能电池板13可在光照下产生电能,并储存至蓄电池14内,夜间使用时蓄电池14内储存的电能可支持紫外线荧光灯12的使用,用于吸引蚊子。构成一定坡度的太阳能电池板13的设置可实现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3实现蓄电池14的预充电,并且通过将顶部构成屋顶状增大接受阳光的面积,具有防雨的功能,使灭蚊灯具有户外使用的能力。

发光组件1下方设置有捕捉装置2,该捕捉装置2包括上杯体21和下杯体22,上杯体21为圆柱形,将上杯体21置于发光组件1正下方,通过两根支柱215连接发光组件1与上杯体21,使紫外线荧光灯12处于上杯体21开口的正上方,且保持一定距离,上杯体21中间部位设置有直径略小于杯体内径的电风扇211,通过导线15将电风扇211与开关118连通,该电风扇211开启时风向向下,可将紫外线荧光灯12吸进的蚊子吸至杯体内部,该电风扇211可采用具有定时、间隔启动的电风扇211,可实现蚊子聚集后启动,具有节约电能的作用。

为达到增强诱捕能力的目的,在上杯体21的顶部设置有碗状聚光罩212,其较大开口向上,置于紫外线荧光灯12正下方,其上表面为一层银色反光物质,使用时其上表面可反射和聚集紫外线荧光灯12下方的大部分光线,增强杯体上部的亮度,促使蚊子更加容易聚集在杯体上部,同时由于聚光罩212为碗状,其底部开口较小,开启电风扇211时可增强底部气流的流速,增加吸蚊子能力,且更有利于防止蚊子逃跑。

下杯体22与上杯体21直径相同,其顶部设置有绕杯体外壁的环形薄壁221,并且在上杯体21底部设置有与该环形薄壁221厚度及宽度相同的环形槽213,使下杯体22可套接至上杯体21内。

环形薄壁221外侧设置有限位凸起222,并且在上杯体21底部开设限位凹槽214,该限位凹槽214分为竖直部和水平部2141,水平部2141位于竖直部2142顶部,且二者连通,其宽度均与限位凸起222宽度相等,使下杯体22与上杯体21套接时限位凸起222可沿限位凹槽214的竖直部2142滑入套接,套接完成后旋转下杯体22,使限位凸起222沿限位凹槽214的水平部2141旋转直至水平部2141的末端,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套接后下杯体22无法从上杯体21中拔出的目的,需要取下下杯体22时可先行向右旋转下杯体22,然后拔出。

下杯体22中间部位的外壁设有过滤网223,该过滤网223由数根支撑柱224支撑,该过滤网223孔洞以蚊子无法逃出为准,实现防止蚊子逃跑以及杯体内的空气流通,在下杯体22底部设置有三个支脚225用于灭蚊灯整体的支撑作用。

使用前先将该灭蚊灯置于阳光下或者将其通过从充电插口117处引出的充电线连接至电源处充电,夜间将该灭蚊灯放置屋内,开启开关118,使紫外线荧光灯12发光,同时电风扇211开启,置于紫外线荧光灯12下部的聚光罩212可将紫外线荧光灯12照射入杯体内的光线聚集反射出来,蚊子被紫外线所吸引聚集于聚光罩212上方,被电风扇211产生的向下气流吸入杯体内部并且落入下杯体22底部的水中,完成除蚊子的作用,停止使用时可取下下杯体22,更换下杯体22底部的水,同时清理淹死的蚊子。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