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翅果蝇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6204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斑翅果蝇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斑翅果蝇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斑翅果蝇,又称铃木氏果蝇,樱桃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水果果蝇亚属。斑翅果蝇寄主广泛,可为害草莓、蓝莓、苹果、枇杷、猕猴桃以及无花果等60多种水果。与其他果蝇不同的是,斑翅果蝇雌虫具有坚硬的锯齿状的产卵器将卵产于成熟或即将成熟的软皮水果中,幼虫孵化后在果实内取食危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实现斑翅果蝇人工大量饲养是研究其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以及对其进行防治研究等方面的基础,而国内外现有的果蝇饲养笼一般都是以果蝇管或者是其他小型的器具为主,由于果蝇管和其他小型器具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提供充分的生长发育空间,无法满足大规模饲养果蝇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斑翅果蝇饲养装置,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斑翅果蝇饲养装置,包括饲养瓶,所述饲养瓶的左端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饲养瓶的右端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饲养瓶的上端部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饲养瓶内具有连通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的饲养腔,所述第一开口处可拆连接有第一瓶盖,所述第一瓶盖内盛放有斑翅果蝇产卵培养基,所述第一开口处覆盖有防止斑翅果蝇逃逸的第一网纱,斑翅果蝇卵从所述饲养腔经第一网纱进入斑翅果蝇产卵培养基,所述第二开口处可拆连接有第二瓶盖,所述第二瓶盖内盛放有供水海绵与斑翅果蝇饲料,所述第二开口处覆盖有防止斑翅果蝇逃逸的第二网纱,水与斑翅果蝇饲料经所述第二网纱进入饲养腔,所述第三开口处围挡有防止斑翅果蝇逃逸的第三网纱。

优选的,所述饲养瓶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处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瓶盖与第二瓶盖上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瓶盖与饲养瓶经内螺纹、外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瓶盖与饲养瓶经内螺纹、外螺纹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网纱与第二网纱的目数范围为10目~30目。

优选的,所述第三网纱呈袖口状,所述第三网纱上设置有束口。

优选的,所述第三网纱选用白色网纱。

优选的,所述饲养瓶由透明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饲养瓶呈圆柱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方便拆卸清洗,可多次利用环保,且本实用新型集斑翅果蝇采卵、取食、摄水、羽化于一体,实现了斑翅果蝇一体化、大量饲养的目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饲养瓶,101-第一开口,102-第二开口,103-第三开口,104-饲养腔,2-第一瓶盖,3-斑翅果蝇产卵培养基,4-第一网纱,5-第二瓶盖,6-供水海绵,7-斑翅果蝇饲料,8-第二网纱,9-第三网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2所示,一种斑翅果蝇饲养装置,包括饲养瓶1,所述饲养瓶1的左端部开设有第一开口101,所述饲养瓶1的右端部开设有第二开口102,所述饲养瓶1的上端部开设有第三开口103,所述饲养瓶1内具有连通第一开口101、第二开口102以及第三开口103的饲养腔104,所述第一开口101处可拆连接有第一瓶盖2,所述第一瓶盖2内盛放有斑翅果蝇产卵培养基3,所述第一开口101处覆盖有防止斑翅果蝇逃逸的第一网纱4,斑翅果蝇卵从所述饲养腔104经第一网纱4进入斑翅果蝇产卵培养基3,所述第二开口102处可拆连接有第二瓶盖5,所述第二瓶盖5内盛放有供水海绵6与斑翅果蝇饲料7,所述第二开口102处覆盖有防止斑翅果蝇逃逸的第二网纱8,水与斑翅果蝇饲料7经所述第二网纱8进入饲养腔104,所述第三开口103处围挡有防止斑翅果蝇逃逸的第三网纱9;所述斑翅果蝇饲料7为具有一定浓度的液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饲养瓶1在第一开口101与第二开口102处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瓶盖2与第二瓶盖5上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瓶盖2与饲养瓶1经内螺纹、外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瓶盖5与饲养瓶1经内螺纹、外螺纹连接在一起,便于所述第一瓶盖2与第二瓶盖5的拆装;便于及时更换所述第二瓶盖5内的供水海绵6与斑翅果蝇饲料7,所述第一瓶盖2还能有效防止斑翅果蝇饲料7的气味散发,避免引诱其他种果蝇的取食产卵,杜绝在饲养过程中斑翅果蝇受其他种果蝇的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纱4与第二网纱8的目数范围为10目~30目,所述第一网纱4的网眼大小仅能满足斑翅果蝇伸出第一网纱4进行产卵,防止斑翅果蝇从所述第一网纱4逃逸;所述第二网纱8的网眼大小仅能满足水与斑翅果蝇饲料7透过,防止斑翅果蝇从所述第二网纱8逃逸。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网纱9呈袖口状,所述第三网纱9上设置有束口,所述第三网纱9的目数小于30目,所述第三开口103的直径大小仅能操作员一只手自由深入饲养腔104且能使第一瓶盖2进入饲养腔104,防止所述第三开口103太大,导致所述饲养腔104外的昆虫混入、内部的斑翅果蝇逃逸。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网纱9选用白色网纱,根据研究表明,白色是斑翅果蝇最不喜欢的颜色,可以避免所述饲养腔104内的斑翅果蝇过多地在这部位停留,避免操作人员在进行试验时,所述饲养腔104内的斑翅果蝇逃逸,同时也避免所述饲养腔104外的其他种果蝇混入,杜绝在饲养过程中斑翅果蝇受其他种果蝇的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饲养瓶1由透明材料制成,便于观察斑翅果蝇在所述饲养瓶1的饲养腔104内的取食、飞行、采卵、交配等行为,便于科研工作的开展。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饲养瓶1呈圆柱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所述饲养瓶1内的斑翅果蝇饲养到性成熟阶段,可供斑翅果蝇产卵,在斑翅果蝇产卵时,将所述饲养瓶1竖立,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瓶盖2贴靠桌面或者操作台;待斑翅果蝇产完卵,将所述饲养瓶1横置,将所述第一瓶盖2旋出,将带有斑翅果蝇卵的所述第一瓶盖2转移到人工气候箱培育至蛹期;待斑翅果蝇卵发育至蛹期,将所述第一瓶盖2经第三开口103转移至饲养瓶1的饲养腔104内,束紧所述第三网纱9,如图2所示,让所述第一瓶盖2内的斑翅果蝇蛹羽化成成虫;待斑翅果蝇成虫完全羽化结束后,打开所述第三网纱9,将所述第一瓶盖2从第三开口103取出,清洗干净,待斑翅果蝇采卵时再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斑翅果蝇饲养装置。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